目前分類:家庭劇院 (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下載.png

首先HT-CT800/HT-X9000F/HT-Z9F內建的DSEE或者DSEE HX的確對立體聲16BIT/44.1KHZ(或者48KHZ)數位來源音樂有升頻作用。目前DSEE有原版、HX、EXTREME跟最近推出的ULTIMATE四個版本,其實版本主要差異在升頻後的效果逼近自然音(NATURAL)、高解析音(HI-RES)、還原音、原音的程度。(後面兩個版本連SONY自己也找不到更好的詞了,只好我自己掰了)講技術一點就是升頻後可以到24BIT/96KHZ/192KHZ或者32BIT/384KHZ。

看一下DSEE HX跟EXTREME的升頻圖表就知道這技術想做什麼了:
【盲狙先生傳9】SONY HT系列聲霸DSEE使用與評測補遺

在野人獻曝8中曾經介紹過如何用HT-X9000F的音場功能來聽音樂,但當時對於SONY內建在聲霸中的DSEE並沒有用出正確的心得(什麼!),雖然文中某部分是對的(如自動音量與DSEE功能占用同一個DSP進行聲音補償),但當時並沒有測出(或者說用出)DSEE的功能,一直以為DSEE這功能沒什麼作用。目前得知,DSEE跟VERTICAL.S/CINEMA分別屬於DSP的兩個模式,沒辦法同時作用的。這也合理,畢竟音樂的調音跟劇院的調音本來動態就不一樣,聲音的升頻範圍也各自不同。

能夠讓DSEE/HX發揮功能的關鍵有幾點(手冊講的一定要做到,那是基本):

1.來源是立體聲數位音源(mp3, m4a,.aac,mp4,3gp,wav等):如果用聲霸的analog in或者藍芽、內建CHROMECAST 音樂是無法啟用DSEE低。也就是HT系列幾乎是用聲霸USB或者HDMI IN的立體聲(非杜比2.0)才有機會使用。

2.立體聲輸入下,SOUND MODE只有MUSIC可以啟用DSEE,AUTO(CLEAR AUDIO+)可以使用前提是系統自動抓到MUSIC模式,否則DSEE是沒作用的。那麼,當我用了VERTICAL.S功能時,DSEE就沒作用了,系統就把立體聲升頻為2.1.2的下混格式,不是單純的立體聲訊號了。當然CINEMA或者VT.S也有另外一種風味,但她的空間感跟人聲都被拉伸補償,估計最高到24BIT/48KHZ左右(可以看CT-800的顯示得知)。

3.在音訊設定中開啟DSEE之外,一定要把[音量自動調整]OFF:自動音量調整也是一種DSP補償功能,他在播放聲效時把三頻倍增,作為對電視播放廣告時的動態差異的一種補償。所以此能開啟時,你看網飛節目時音量開到30%就很大聲了,但相對的聽音樂時DSEE沒有作用,你聽到的歌聲就比較平一點,原本的人聲會比較薄,反之則人聲比較厚,空間的延伸性會高些(沒那麼窄)。低音也會比較強(我都再降低一個DB),但看網飛時得把音量調到60%左右才覺得正常。

通常大家在#1就很容易犯錯,因為使用USB聽音樂的人愈來愈少了,反而SPOTIFY跟CHROMECAST AUDIO用的機會大,也因此這兩種APP不是用藍芽就是本身格式DSEE不接受,開頭就錯了,所以不管怎麼設定DSEE都不會有作用。

所以,如果你比較過後還是喜歡用CINEMA+VT.S來加強音樂表現,那可以無視DSEE HX。反之就選擇關掉自動音量,讓聲霸以聽音樂為主,看網飛時自己調高一下主聲道的音量即可。記得要用AUTO(讓系統自動抓到音場切換),否則就得記得手動切換MUSIC。

最後,請看一下RTINGS的X9000F與Z9F的頻譜比較:
左邊紅圈是Z9F的高音極值(-6DB的拐點)約在7.9K,而X9000F是19.6K,不知道RTINGS的量測工具為何有這麼大差距。不過,由於測試截斷在20K的點,所以可以看到Z9F明顯是往上走的,表示20K之後還有一段工作頻率沒有揭露(因為不是評測重點)。
【盲狙先生傳9】SONY HT系列聲霸DSEE使用與評測補遺

CT800這方面跟X9000F差不多,就不拿來比了。

覺得聲霸買來就是各種功能都要玩透的朋友們,手上的USB音樂可以拿來玩玩看囉。

PS:新歌我是盡量用YOUTOBE的MP3線上轉檔來轉存MP3檔案(16BIT/44.1KHZ),並且轉成320KBPS的位元率來存到USB碟給聲霸播放。既有CD是轉成16B/44.1KHZ的flac無損檔案來播放。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也歡迎大家有空前去坐坐~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C大樓]HDMI ARC連線酸甜苦辣大廈蓋起來~WW/


自從HDMI標準發布以來,各家大廠不斷精進實作的規格,大型液晶從單一HDMI接口開始到2進一出、四進四出(四個ARC)應用愈來愈廣,對消費者連接裝置愈來愈方便。而HDMI CEC指令也就愈包羅萬象,從裝置操作到聲音回傳通通納入,也因為各廠可以自行實作,雖有規範,常常淪為參考,至此衍伸出CEC指令不相容的問題。
 
本次就以大型液晶與擴大機/聲霸之間的HDMI ARC連線問題與排除經驗做一個分享,希望大家有碰到各種疑難狀況(也解決也請分享作法)也不吝PO上來XD:
 
(大家可以根據以下項目來填寫,也可以自行填入新項目來增加詳細度)
 
電視:BENQ 50IZ7500  (HDMI 2進一出,支援同軸輸出,HDMI 2.0*1, HDMI 1.4*2 韌體更新支援4K HDR)
聲霸:SONY HT-X9000F  (2.1聲道單件式,本體60W*2 重低音60W,HDMI 1進1出 HDMI 2.0*2 支援ARC/eARC)
 
ARC連線情況
 
電視 HDMI1連接 CHROMECAST ULTRA(原廠線2.0) 簡稱CCU
電視 HDMI3連接 PS4 SLIM(原廠線2.0)
電視 HDMI2連接 HTX-9000F(原廠線2.0)
聲霸 HDMI1連接 傑科藍光機(副廠線1.4)
 
1.BENQ有時會抓不到HDMI1的裝置導致電視遙控器無法控制CCU。解決:通常用選單多刷幾次CEC裝置就可以抓到。
 
2.看完HDMI1節目後關機,直接開藍光機,機器與聲霸開啟後電視死當(必須拔電源線重啟)。原因:此題無解,只要X9000F開機時想搶畫面,就會跟電視HDMI1裝置造成互搶當機。PS4倒沒此狀況,據信是CCU的CEC指令相容性造成。
 
3.使用九個月(長時間)後突然電視無法正常啟動聲霸,HDMI CEC指令無法傳送的現象。
3.1 HDMI1裝置開機,電視會啟動,但是聲霸無法啟動。
3.2 HDMI3裝置開機,電視會啟動,但是聲霸無法啟動。
3.3.藍光機開機,電視會啟動,聲霸也會啟動。但是電視無法跳到藍光機畫面。
 
解法對聲霸兩個HDMI接線處稍微壓一下,ARC就通了。(什麼!!)
 
在這之前
1.懷疑是電視接口老化,還找了工程師保內換電視主板(到府換喔,BENQ服務真是貼心啊),結果開機後還是一樣狀況,因此推知是聲霸問題。(辛苦BENQ工程師跑一趟)
 
2.電視與聲霸雙雙恢復原廠設定值,開機後還是一樣病狀。(通常新裝機時期這招很有用,但無奈我這組已經用超過半年,得令找原因)
 
3.懷疑是裝置(CCU/PS4)干擾,把兩裝置分別接上電視(一次接一個測試),病症還是一樣
,電視還是無法抓到聲霸,也無法跳到裝置的畫面。
 
4.把網購的HDMI CEC阻斷器接上CCU或者PS4線頭測試,還是一樣。(其實#3不成功大概知道#4應該也沒用,不過總是要測測看)
 
5.原本藍光機開機可以順利開啟電視跟聲霸,聲音也沒問題(接在聲霸上直接傳聲音當然沒問題),電視換完主板第二天居然也開始不靈了,電視能開但是沒有跳到HDMI2,聲霸也沒啟動。突然覺得不可思議,沒去碰聲霸也會出事?該不會是接口有問題吧?接觸不良?<---就動手去捏一下接線處,果然找到問題。
 
6.在我找到問題前已經聯絡完SONY的工程師,所以週一要打去請他們取消這次檢測,先去服務其他苦主XD(時間點也太巧)值得一提的是,SONY保內只有免費維修了,沒有聲霸庫存,檢測手法也是帶自家32"電視來檢測,透過這方式來確認是電視還是聲霸問題。(以前保內換機的服務現在很少了)
 
心得:
 
ARC出問題,除了電視的HDMI接口可能老化、漏電、損壞(這種通常換主板),聲霸/擴大機的接口也是要查察的重點。尤其電視接各裝置都可以運作,但突然不能抓到聲霸,的確可以先試試看聲霸或電視的接線處是否接觸不良,可以省很多檢測時間。
 
ARC是透過HDMI CEC運作的,所以韌體上可能會有相容問題。但如果我們是裝完機就正常連線一直到某一天突然不能運作,通常要注意是否電視跟聲霸在發生狀況前有沒有更新過韌體,如果沒有,表示這病症應該跟CEC相容無關
 
有些裝置連上後聲霸就抓不到,這有兩個可能:一個是CEC干擾,這個用CEC阻斷器就可以搞定。(通常兇手是MOD盒子)一個是線材用料問題,可以換有認證的線來解決。
 
對於新買的機器啟動後聲霸抓得到但是點燈卻不順利,可以將電視聲霸都雙雙恢復原廠設定再來連線看看,通常會順利。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TMOS大樓】各類音響DD+ / TRUEHD/DTS HDMA 試聽比較(使用藍光或者串流播放)

2012年杜比釋出家用的ATMOS標準後,各種音響支援3D音場的產品紛紛出籠(同年底DTS:X也釋出了),從傳統的實體多聲道到取代電視喇叭用的聲霸種類繁多,各種行銷口號也是打得震天價響,不過實際聽起來到底如何呢?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主題是最經濟的FHD藍光劇院!!以最平價的組合,在不佔客廳空間下如何建構或者升級成支援ATMOS/DTS:X的音響環境呢?

(當然,如果您要選擇4K UHD的組合也是可以啦,價格翻倍,電視買小的話可能4K看起來跟FHD差不多,畢竟現在電視跟藍光機都內建升頻功能,沒65"以上看起來大同小異的)

以下公佈整套劇院組合:

1.藍光機 3K有找:傑科G2805 基本款(另有數位影音檔4K升頻版本,不能讀UHD光碟)
2.4K電視 20K有找:BENQ/奇美 55" 4K聯網平價款,具備4K升頻(通常具備HDR顯示能力,給PS4遊戲用倒是不錯,FHD就可以上HDR)功能即可。(型號眾多就不列舉)
3.ATMOS能力聲霸 10K~15K有找:5坪以內選10K有找的聲霸(HTX8500),8坪以內可以找15K有找的聲霸(HTX9000F)。
預算總計:40K有找。

是的4萬有找建立「還可以」的ATMOS藍光劇院(這個價位串流劇院只能5.1),應該是入門者可以接受的最低花費囉。(想要在15K內買到特價的ATMOS/DTSX聲霸,還真只有SONY啊)

那麼,本篇重點在於這台3K有找的傑科藍光機,至於電視因為版上非常多討論,各位可以各自查詢,而聲霸個人也有PO文,有興趣的大大也可以移駕一看究竟。

首先開箱,從小七取回的傑科外箱,感覺真的小!還有手把可以提著,雖然便宜但還是有貼心之處啊。

[盲狙先生傳8]經濟劇院篇 GEIC G2805 傑科藍光機完整FHD ATMOS劇院配置心得!
不過,上面寫著支援DTS2.0跟DOLBY AUDIO,不知道的朋友可能會感到心驚驚吧?推測可能是因為沒有ATMOS/TRUEHD相關授權,只能推最基礎的招牌罷了。實際開機後,可以設定輸出為「源碼」(就是位元流),把訊號交給聲霸/擴大機解碼就行了。

[盲狙先生傳8]經濟劇院篇 GEIC G2805 傑科藍光機完整FHD ATMOS劇院配置心得!
箱子內附遙控器與HDMI V1.4的線,實測之後影音傳輸到TRUEHD7.1是沒問題的(下圖是轉自網路,因為開箱時忘了拍,就示意一下。),說明書已經變成一張紙折成一本書的形式了。

[盲狙先生傳8]經濟劇院篇 GEIC G2805 傑科藍光機完整FHD ATMOS劇院配置心得!

由於個人的聲霸放在電視頂上,所以藍光機就可以放在電視櫃上,但G2805真的很小比MOD還薄,就直接塞在電視下方囉,整個電視櫃清爽不少。

[盲狙先生傳8]經濟劇院篇 GEIC G2805 傑科藍光機完整FHD ATMOS劇院配置心得!


順便看一下整體圖,BENQ電視由於下方還有個弧形LED燈,一般機子都塞不進,但傑科夠小,可以順手推進去,感覺就是爽。

[盲狙先生傳8]經濟劇院篇 GEIC G2805 傑科藍光機完整FHD ATMOS劇院配置心得!

把背版也翻過來看一下,3K有找的機器還內建網路口(10/100Mb)…我的15K聲霸還沒有哩。不過,本來就打算只看藍光的,所以這網路就不接了。串流交給PS4 網飛/還有CHORMECAST ULTRA,各自分工。

[盲狙先生傳8]經濟劇院篇 GEIC G2805 傑科藍光機完整FHD ATMOS劇院配置心得!

如果只是買來桌面使用,也可以HDMI接螢幕,光纖接主動式書架喇叭。組合很多,還可以用RCA接小型擴大機+書架,或者同軸線接解碼器+多媒體5.1喇叭。基本上G2805從基本立體聲到HDMI影音輸出都支援,對家用來說是很經濟的

安裝
個人是使用以下的接線法:

1.G2805-HDMI IN->HTX9000F
2.HTX9000F->ARC->BENQ 50IZ7500

雖然G2805只到1080P,不過藉由電視4K升頻的結果,影像還是相當清晰,值了。

設定
接好電源,一開機就會進入簡易設定,一直按OK進入主畫面。

如果這時候直接放藍光進去放,可以看到聲霸顯示音訊是LPCM2.0,也就是藍光機預設幫您把所有格式都降轉到2.0來輸出,對於已經有ATMOS聲霸的朋友,當然要修改一下設定。

按一下遙控器的「首頁HOME」圖示,進入「設置」,選「音訊」,然後輸出改為「源碼」(也就是PS4的位元流),繼續播放影片,就可以看到聲霸/擴大機顯示ATMOS了。(當然要放支援全景聲的藍光片進去放),然後再把音訊/壓縮改為「關」,讓聲音的動態跟細節更完整。

使用HDMI連線的朋友們,也別忘記到「HDMI」設定打開CEC功能,這樣方便讓電視遙控器也可以操作藍光機的選單,也可以連動開關機。

另外可以到「視頻」設定,把清晰度設為高,而解析度可以設自動,或者1080P,格式我沒動(維持PAL),因為我看其他PO文,有講到切換成NTSC變成解析度降成720P,基於個人的環境顯示正常,就不去動了XD

BENQ顯示1920x1080P 50HZ,呵呵。我記得歐規電視的確是有這個模式。但如果各位想讓擴大機釋放更強大的多聲道音場,建議回首頁選「設置」/「電視」/「1080P 24HZ」選「開啟」,這樣當你播放電影時,電視是走24HZ的模式,但是!!天空聲道跟左右環繞的立體感會完全發揮!(在TRUEHD/DTS HD5.1下也有增強效果,背景配樂更加突顯,劇院表現就更完整了。

個人推測這應該是走60HZ/50HZ的畫面掃描需要更多影像運算,這導致聲音輸出的比特率下降了,聲效自然就被降級了XD

初步實測:

播放原本在PS4上會有版權靜音跟挑片狀況的電影「玩命直播」、「哥吉拉2」,在G2805上就完全順暢(雖然載入讀碟聲有時大了些),記憶功能好像也有失智狀態,但不影響個人的使用,加上杜比全景聲/DTS:X可以正常輸出解碼,這台小機器的確是蠻超值的。

使用G2805看DVD電影,在1080P下看起來柔和順暢,PS4上的油畫感不見了,這方面的柔化功力的確是比較好的。

未來藍光電影就由G2805負責(ATMOS),遊戲與網飛就給PS4負責(走ARC 5.1),也可以減輕PS4讀碟的負擔,一舉兩得。

直接開啟G2805,透過HDMI CEC,電視跟聲霸就一起開機,將電視關掉,聲霸跟藍光機就自動待命,感覺真是方便。

最後,我還發現G2805還支援PCM音訊升頻到192KHZ,目前我先設定96KHZ,等未來有HIRES需求再測試看看USB播放音樂囉。

兩年後更新:

如果有些美版的藍光還是無法讀取,會出現機器是C區無法讀A區光碟的訊息,請到[HOME]/[設定]頁面,然後直接遙控器輸入「8520」…可以進入區碼設定:
1.請先對區碼格式化
2.在區碼文字框中輸入「1」

回到[設定],即可改區碼為A區了(美版、台版都在這一區)

再進入[設定]/[安全性],輸入密碼[0000]把國別改為「台灣」。這樣區域跟國別都符合了。(機器預設是C區(4)中國)這樣就不會遇到例外的美版或者台版無法讀取的錯誤。

以上,大家交流~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也歡迎大家來此坐坐喔~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網飛、藍光電影後,劇院系統的設定玩得差不多了(剩個DTS:X對話無法調整,懷疑是已經併到VOICE功能,就先不計較了),猛然想起SONY在聲霸界流傳一則公案:『DSEE/HX功能看(聽)不出實際效用』.......

仔細想想,因為重視劇院表現,的確一直把音樂功能晾在一邊,現在經過實測,就來看看小的試出了X9000F什麼好用的音樂設定吧!!順便來推論一下DSEE到底有沒有效用。

先講設定心得!!(2021-03更新)

不管是哪個輸入(HDMI/光纖/類比/USB/藍芽) VERTICAL打開+CINEMA音場(兩個都開),整個聲音表現都比手冊建議的方法還要好!!

DSEE實際運作屬於DSP的功能,也就是啟動時低於96KHZ/24BIT的數位音樂訊號,DSEE先升頻完,再丟給S-Master擴大線路處理,最後才轉為類比訊號輸出給喇叭。也就是說,DSP裡面有SOUND MODE跟DSEE兩個平行功能,只能兩者擇一執行!

當然這幾個接口還是以HDMI/光纖/USB輸入的音樂最好聽,藍芽最差。聽音樂如果不開音場加持,聲音都很悶。(開了音場如CINEMA,DSEE就自動關掉了)

實際上SOUND MODE的使用有點像SONY HEADPONE CONNECT裡的EQ等化器。開啟了等化器,DSEE不會有作用。一樣的道理。

以下說明與實測:

本文比較針對已經入手HT-X9000F的使用者,以及在賣場試聽後留下創傷的朋友們,希望藉由實測出來的一些設定,重新讓X9000F成為一尾活龍ww

首先公佈一下個人對音樂模式(USB/類比/藍芽)主觀聽感的比較:

【盲狙先生傳7】SONY HT-X9000F 入手兩個月終極使用心得彙總-音樂篇!! 2019-10-27更新 加入TWICE YES OR YES 音場評測!

播放設備:ASUS ZENFONE 5,負責類比/藍芽連結。
播放媒體:USB碟(8GB),內附小田合正CD音檔轉MP3格式(44.1KHZ/16BIT)。
聲霸設定:DSEE ON、音訊DRC OFF、進階自動音量 OFF、SOUND MODE ON

音樂表現:USB > 類比>藍芽。

關掉各種音場設定的話,數位(USB)的確比類比輸入還要清晰,但是接到藍芽時明顯聲音又薄了一個層級

強力推薦各位用CINEMA或者加上VSE(VERTICAL SURROUND)音場聽音樂!聲音的細節跟沈浸感、人聲的合音都提昇一個層次,跟單純用MUSIC/AUTO音場完全不同!如果使用電腦的輸出到書架喇叭,聲音細節也沒有這兩個音場的表現好!(可以比較看看!)

不過,藍芽連線是使用手機的spotify app,但音質只有一般(免費方案160Kbps),透過SBC編碼連線後達到324kbps。(用APPLE SPOTIFY會變成AAC 240Kbps)。從S-MASTERE官方說明來看,DSEE並不會對藍芽連線做功,位元率其實跟實際壓縮的位元率無關(就最大值),扣掉一些其他損耗,SBC實際位元率也是160Kbps左右。

由於X9000F在藍芽連線上只支援SBC與AAC,也沒有什麼分頻線路,出廠設定表現普通,如果店家要您自己用手機連線試聽,建議可以免了,記得帶上自己的USB碟,並且跟店家拿遙控器調整音場來試聽,比較能夠聽出聲霸的實力。(手機還有長期使用導致藍芽忙祿斷線的問題,這樣試聽真的很不OK)

另外如果您已經有PS4/XBOX上的SPOTIFY,或者電視已經有外接CHROMECAST AUDIO/ULTRA投影裝置,可以用手機SPOTIFY去抓這些無線裝置,音樂純度跟USB差不多!

除非像Z9F本身內建CHROMECAST,或者藍芽支援LDAP高清音樂傳輸,否則單純走手機藍芽,聽到的音樂實在是很單薄的。

好,承繼以上想法,我們比較了以下音場的聽感:

STANDARD:如果你以為標準音場就是沒有效果,那就錯了。標準音場為音樂表現套上NUERAL(X)效果,對於不喜歡DSP人造音場的朋友,想要聽原音,麻煩把進階設定裡的「SOUND MODE OFF」才是真正的無效果音樂啊。基本上聽感比MUSIC好一點,人聲會有點深度,但也就這樣而已,整體還是悶悶的。
【盲狙先生傳7】SONY HT-X9000F 入手兩個月終極使用心得彙總-音樂篇!! 2019-10-27更新 加入TWICE YES OR YES 音場評測!

AUTO SOUND/MUSIC:基本上跟MUSIC一樣,聲音的聽感就出現悶悶的感覺。聽得出主旋律、人聲、重低音的表現,但音質不夠清亮。各位到賣場試聽應該就是這個設定。聽完一定是謝謝再聯絡。買回家照手冊說明去用,應該也是這個設定,聽起來結論就是悶。

我不知道SONY是公司太大所以聲霸的行銷跟研發是否有什麼溝通問題,把自己最白目的一面呈現給消費者,跟眾多大廠的產品相比,第一印象就差了,是要賣什麼?(扣掉鐵粉),照理說AUTO SOUND至少要呈現出音效/音樂不錯的一面,讓人聽了至少不會嫌才對。

推論這個模式絕對DSEE沒有作用,如果開了升頻功能聲音還悶的話,聲霸真是不用賣了。是吧?SONY奇妙就在這裡,接下來的音場反而讓音色整個翻身......
【盲狙先生傳7】SONY HT-X9000F 入手兩個月終極使用心得彙總-音樂篇!! 2019-10-27更新 加入TWICE YES OR YES 音場評測!

【盲狙先生傳7】SONY HT-X9000F 入手兩個月終極使用心得彙總-音樂篇!! 2019-10-27更新 加入TWICE YES OR YES 音場評測!

CINEMA:切換到這個音場時,SFORCE PRO套用上去馬上聲音的空間感與人聲的增強感都出來了,樂器的細節這時也變得清晰,有點像是被擦亮了,通通呈現在聽眾面前。但某些壓縮率比較高的歌曲,人聲會出現鼻音感。這部份有可能是NUERAL:X造成,大家可以多試聽看看。
【盲狙先生傳7】SONY HT-X9000F 入手兩個月終極使用心得彙總-音樂篇!! 2019-10-27更新 加入TWICE YES OR YES 音場評測!

AUTO SOUND/MUSIC/STANDARD+VSE:VSE就是垂直聲道引擎的縮寫,加上VSE後,整個樂器細節都被「擦亮」了,整體音色表現也出現清晰的感覺,重低音也增強了,也就是因為CINEMA與VSE的改變,讓我才推論DSEE其實已經被切換關掉了,透過關掉VSE或者CINEMA,DSEE得以升頻播放的音樂/音效,讓原本輸入的音源透過DSP的幫助還原音色的表現

簡單來說,使用mp3 320kbps來升頻,DSEE的效果沒有等化器那麼明顯。等化器(SONY音場)優化的是20~20KHZ範圍內的各樂器與人聲的響度,加上波形操作,所以人耳聽到的效果會比DSEE單純升頻壓縮音樂中的三頻來得明顯。

像我聽的小田和正(無法停止的愛),開啟這兩個音場後,背景的鈸、磬等這類細節都能清晰表現,整體音色表現也更清晰。VSE比較不一樣是,人聲不會因此出現鼻音感,位置會稍微往後產生一個深度,其實很不錯的。一旦關掉,歌曲又恢復悶悶的本色,細節又躲在主旋律背後了

CINEMA+VSE:VSE一開啟後,SFORCE PRO就被VSE加成,NUERAL:X效果還存在著,但人聲的鼻音感會消失,然後一樣產生一個深度的沉浸感。但這個組合比上述組合好在於,整體音色更廣更清晰卻不會刺耳,如果是流行歌曲、爵士鋼琴、傳統爵士樂、現場演唱、演奏會都很適合

S-FORCE PRO的特色在於把整體中高音都增厚一個程度,也因此人聲與樂器聲會往前推的感覺,而VSE加入後會適時把過於前推的聲音往上往後拉一些,讓一些歌曲的聲音不至於刺耳

這次實測的歌曲是TWICE的YES OR YES/SAY YOU LOVE ME,TWICE的曲風比教偏少女的清新與搞怪感覺,歌中喜歡加一些亂入的小驚喜(細碎的電子鈴聲、逼逼聲等),而這些小驚喜透過X9000F的音場加持,也能清晰呈現出來,由於加上環繞效果,有些聲音還從耳邊劃過,驚喜效果加倍!!

上述的效果透過耳機收聽也能感受到,但是沒有像這個音場如此的有趣。效果排序如下:CINEMA+VSE>AERO耳機>桌面書架(T20II)。各位常聽流行樂的朋友一定要試試看!

最後我回到進階設定,把進階自動音量 ON,或者DSEE OFF,或者兩者都OFF,並不會影響音樂在USB的各音場表現,跟上述結果一樣。然後,切換音場時音量並不會淡入,表示自動音場在這模式下是被取消的。

藍芽/類比在DSEE裡是不能作用的,所以你會發現自動音量ON的話,音樂在切換音場時音量會淡入。(因為自動音量補償也是DSP的功能,無法跟DSEE同時執行)


這才讓我合理推論:DSEE在新版韌體更新後,應該已經內建在CINEMA(SFORCE PRO)以及VSE(VERTICAL SURROUND)裡面,所以播放音樂時,只要單純切換VSE或者CINEMA,就可以讓音樂有升頻的表現。至於選單上那個DSEE 選項,大概是韌體更新後留下的無用項目,開或關其實沒差的。(自動音量在劇院有用喔,還是要ON,對音樂模式沒有作用而已)

所以手冊才說DSEE跟自動音量還會互斥,聽個音樂要把自動音量關掉,看電影時又要進去恢復自動音量?改成用VSE/CINEMA去升頻音樂反而是比較簡單的方法。

這個結論跟S-MASTER處理數位音訊的流程不謀而合,PCM訊號經過DSP處理轉為PWM做放大與過濾成為類比訊號輸出,所以切換音場跟DSEE升頻,對數位擴大來講只能兩者擇一了!

至於大家會說為什麼音樂資訊顯示44.1KHZ/16BIT呢?VSE如果用DSEE升頻,應該會顯示到96KHZ/24BIT吧?這點我想還是韌體更新問題,就是DSEE顯示部份沒有被更新進來,所以維持顯示檔案的「原生取樣資訊」,簡單講就是不收費更新改那麼多幹麻(SONY 研發的OS)XD

寫到這裡,希望大家已經了解如何在聽音樂時升頻整個音色,也能對客廳裡幫電視增值的HT-X9000F保持一份親近感,以一個15K左右的音響而言,音樂跟劇院上絕對是高CP的表現,熟悉以上的音場應用,就可以安心的聽音樂,看電影啦!

HT-X9000F的攻略之旅到這篇應該可以說是真正結束了,期待下一次的開箱跟實測嚕。

附記:
HTX9000F vs HTL1190B USB碟音樂PK

用同一個音樂來源--小田和正「無法停止的愛」來測試,雙方都把音場開上。結果HTX9000F以豐富的音樂細節、具有質感的低音勝出。HTL1190B的表現比較偏重人聲與音樂的包覆感,但較小的樂器聲音幾乎被蓋掉了,而其人聲表現的確比X9000F還要厚實與突出些。

所以綜合聽起來HTX9000F還是拿比較多好的聽感,人聲並未像HTL1190B「鶴立雞群」,但跟整體音樂融合得很好,所以這點不能說是人聲不清晰,只能說是SONY調音的選擇吧?

關掉音場的話,HTL1190B的表現稍微清晰些,但兩者的聲音都悶悶的,哈哈,果然除了單體要好,沒有分音等音樂性設計,就得靠音場加持囉。

HTX9000F vs 電腦光纖+XROUND 第一段+T20II書架喇叭 MP3音樂PK(CD擷轉320Kbps)
沈浸感雙方不相上下,但聲音細節與合音的人聲距離感仍然是HTX9000F勝出,很不一樣的表現,加上重低音的輔助,聽流行歌曲前者真的非常棒!

關掉音場的話,後者的聲音表現比較豐富,也較X9000F清晰。可以看出SONY在音場效果上下足功夫。

下次?一定要是7.1.4啦!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也歡迎大家前來坐坐,分享心得喔!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盲狙先生傳6】SONY HT-X9000F 入手兩個月終極使用心得彙總-劇院音效篇!! 2019-10-27更新:增加設定懶人包!





先講設定懶人包:
1.聲霸基本設定:
*進階設定/音訊DRC 關
*進階設定/揚聲器設定/聲霸音量 +1.0~1.5db
*進階設定/揚聲器設定/重低音音量 -0.5db(覺得不夠就+0.5~1.0db)
*進階設定/自動音量控制 開
*聲霸擺位:重低音箱盡量離聲霸一公尺的距離,聲霸盡量壁掛起來。
電視55"以下如果是擺放在電視櫃上,可以買大型置物架把聲霸放到電視頂上,聽起來空間感更棒!!

==以下是隨場合調整==
2.看串流電影/追劇(網飛/愛奇藝)時:
請把VERTICAL關掉。除非這部電影一開始人聲就很小,動作聲音很大,可以打開VERTICAL+夜間模式,整體的音效表現會變好。

如果人聲還是覺得小,再用VOICE UP1~2

3.看藍光電影時:
如果是DTS/DTS HD音軌請開VERTICAL。
如果是杜比5.1/TRUEHD 請關掉VERTICAL。如果電影一開始人聲就很小,動作聲音很大,可以打開夜間模式,並且將SW再+2~3db,整體的音效表現會變好。如果人聲還是覺得小,再用VOICE UP1~2。
如果是杜比全景聲/DTSX VERTICAL不用動,因為聲霸會自動啟用。加上AUTO音場空間感會更好。

如果#2跟#3 VOICE UP還是小聲,又不喜歡尖銳的尾音出現,可以把片源轉為立體聲!!
立體聲一樣可以開CINEMA+VSE,沒問題。網飛或者BD都可以用這招。

==以下正文==

本篇主要在提供各位想要購買、已經試聽或者已經入手的朋友們關於這隻聲霸的使用心得。

而且是重點式的摘要,所以不用擔心會看到冗長的技術或者原理說明:

  • 剛入手的安裝與配置
  • 如何聽到音效的好表現
  • 人聲加強術


剛入手的安裝與配置

開箱前要注意聲霸是要放在哪裡?客廳還是書房/臥室?切記重低音箱跟聲霸至少有個1米的距離,免得看某些場合會有音爆。

  • 客廳:由於一般客廳電視距離沙發都是3米左右,大一點的到4米,所以請注意一下距離,如果小於2.5米盡量將聲霸放在電視櫃與邊緣切齊。其他場合可以考慮將聲霸壁掛,或者放在電視上方,這可以讓整個聲源跟人耳的高度相當,整個空間感表現可以更好。
  • 書房:小於5坪的房間,通常是在書桌上作業,但可以考慮在書桌旁擺個小方桌放個45"左右的電視跟聲霸搭配,另外擺個可靠背的沙發座墊,拉出1.5米左右的距離休息時看看電視追追劇也不錯。通常不建議把這隻聲霸放到桌面電腦螢幕下方,近音場不是很適合X9000F。
  • 臥室:臥室通常會擺一組電視跟音響在床尾的櫃子上,有時會懶在床上跟小朋友看看電影,其實效果不錯。X9000F最遠可以設定10米的音場距離,而且人是躺著看還是盤著腿在床上看電影,聲霸都會稍微比人耳高些,反而音效表現更清楚,可以安心擺放。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盲狙先生傳5】SONY HTX9000F 藍光/DVD音場設定與採購心得分享 2019-10-05更新:超級戰艦DTS HDMA 5.1升頻體驗

在「盲狙先生傳3」中分享了HTX9000F的音場擴展技巧,讓整體的音場變得更空曠,上下四方的環繞感更廣闊。(不過天空跟後方部份的聽感還是得看片源的品質,有的糊成一片,有的就算有移動也可以聽出來)相信大家對於自家空間的布置已經相當了解。

這次打算分享這一個月以來看過的各種平台電影做一個比較,如何根據音效的表現來切換X9000F的音場效果。如果有在用其他品牌的7.1.2聲霸朋友們,也歡迎對文中幾隻片子的天空聲道表現回文發表心得,比如三星Q70R~Q90R、LG-SL9YG、YSP5600、HT-ST5000等產品~

會想寫這篇的緣起在於某次看DVD「搶救雷恩大兵紀念版」的時候,在DD5.1模式下不經意關掉VSE(VERTICAL.S ENGINE),此時的音效細節清晰跟環繞廣度反而提昇了一層!當下切換到DTS5.1,並且比較了VSE開啟與否的表現:DTS是相反的!開啟VSE反而將環境音效與重低音提昇!而且是非常大的差距!

為什麼一隻10年前買的DVD在聲音表現上有如此大的差異,原本以為大概用AUTO SOUND就可以安心體驗各種聲效的我就不再堅持這個原則了。陸續試了幾隻藍光,發現格式不同使用的音場也得切換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先講結論:平時設定VSE OFF,看到TRUEHD/DTS HDMA 7.1或以上的規格,再開VSE。(至於全景聲/DTSX不用切,HTX9000F會自動開啟),如果看全景聲片源,可以開AUTO SOUND/CLEAR AUDIO+,音場效果可能更好)

以此原則,看網飛的5.1電影,關掉VSE甚至表現更好,有些朋友抱怨聲音悶,除了音訊DRC要關掉之外,VSE升頻「失敗」也可能是禍首。當然這是通則,還是有些片子升頻後仍具沈浸感,如藍光機內建的網飛APP輸出就具此水準;至於ChromeCast Ultra(CCU)壓縮率較高,關掉VSE反而表現較好。

為什麼呢?DVD或者藍光的音軌規格愈新的VSE升頻得愈準,同樣是DVD音軌的錄製品質也有影響。DD TRUEHD 跟DTS HDMA在細節表線上不大一樣,DTS在很多細節上的音量還是比較渾厚些,整體的音量輸出也較大,但環繞感反而比DD還要窄一些。這也造成個人在採購藍光上的大原則:ATMOS/DTSX與TRUHD/HDMA 7.1優先考慮,因為升頻效果直逼ATMOS/DTSX!

另外一個原因,是DTS NUERAL(X)演算只提供單聲道的垂直音場上混,所以DTS 5.1 一旦啟用VSE(5.1.1),會覺得沈浸感跟包圍感增加,但天空聲道沒什麼方向性。這點跟杜比的VSE高度感就有差距了。(要能模擬天空移動的話,就得用DTS Virtual:X)

而SONY的X9000F/Z9F/X8500這三隻聲霸,她們的天空聲道很可能是「點」在左右聲道上方的稍前位置(但沒有高多少),跟一般反射式單體往天花板噴射後剛好「點」在中央偏後的位置有所不同。這也是為何開啟VSE後前半音場感覺會增加包圍的深度,甚或發生撞擊碎裂的場景會感覺音場有點向上拉變窄化但臨場感加深的感覺。(請參考下圖7.1.2的配置)

  • SONY HTX系列7.1.2配置概念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想要買隻聲霸,到底怎麼買才會安心滿意啊?』

市面上每支聲霸的特色寫得都很亮眼,尤其看到「5.1環繞音效」的瞬間一定充滿好奇,這兩年甚至看到「杜比全景聲」的技術,這不是一些大戲院才標榜的音效嗎?還有的支援到7.1.2?ARC/eARC?這個價位剛好符合我的預算!要不要買!?看著聲霸的造型簡單又漂亮,有的時尚,有的科技感,下手之際想到這些特色又覺得陌生:以前接喇叭只要3.5mm或者RCA雙頭線即可,現在要用HDMI還是光纖?都不熟悉這些功能效果不如預期又要如何?
[盲狙先生傳4]聲霸選購心得摘要-五個指標快速購買不後悔
看愈多聲霸就看到愈多不熟悉的技術跟名詞,到底買最便宜就好還是價位愈高規格愈多遇棒?下決定採購聲霸突然又變得困難了XD

這次盲狙先生傳的主題,就以一般玩家從多媒體喇叭升級到聲霸的需求來談談「購買後不會後悔的心得」吧。

多媒體喇叭單體出力與用料都有成本限制,聲音表現有一定的瓶頸,自然聽久了容易被換掉(價格低廉也是誘因),尤其串流影音普及之後,5.1的多聲道音源變成一般玩家在電腦跟手機上也可以體驗,以往幾百元的多媒體喇叭怎麼可能聽得下去? XD
[盲狙先生傳4]聲霸選購心得摘要-五個指標快速購買不後悔
對於還沒進到發燒友程度,但是對昂貴的實體多聲道系統卻步的朋友來說,看到網路上一隻隻標榜微型劇院的聲霸產品,價格不高,卻也能支援杜比/DTS的劇院音訊,對比桌面上小小的多媒體喇叭,自然會對這種All in One設計的聲霸動了念頭,想要來升級體驗體驗。

二十年前電腦用音效卡的數位輸出接4.1多聲道喇叭,全部都用線材相連,就算是書房還是有線材收納與擺放問題,現今只要一隻聲霸對接,各種音源都可以搞定,連電腦上設定也不用,從書桌到客廳,自然讓玩家們趨之若騖了。

但是,任何一個音響產品的設計還是要面對成本的考量,聲霸算是微型劇院對平價市場的一種「妥協」,一般的劇院系統使用傳統的環繞擴大機組合被動式喇叭形成3D音場,調音正確效果的確很好(這個坑也是愈入愈深嘿嘿),但對預算從3000~3萬內的買家來說,動輒十幾萬入門的價格,的確很多人會轉往聲霸來考量。

那麼,聲霸既然向平價靠攏,勢必犧牲一些設計上的細節,在各種價位的聲霸之間,到底剛從多媒體喇叭/書架喇叭轉入聲霸的朋友們,可以有什麼簡單的指標來挑選呢?
[盲狙先生傳4]聲霸選購心得摘要-五個指標快速購買不後悔
首先,個人綜合這陣子的研究跟體驗,大致歸納出五個重要指標:(本指標以歐美日大廠的產品為前提,白牌者不在此範圍喔)

  • 價位:價格永遠是區分聲霸的關鍵指標之一,以歐美日大廠來說,價格在5000以下的產品很少有2.1獨立重低音箱的設計,通常都是2.0聲道,不然就是2.2內建式重低音。基本用自己的預算去交叉目前市場的價格帶,很容易得出自己的挑選目標,再來就是用以下四個指標繼續來評估。
  • 聲道數量:同樣價位帶下,聲霸的聲道數量愈多,聲音細節的展現愈清晰,環繞感的演算也就愈精確。比如說2.1聲霸,其實模擬5.1音場的表現跟2.0書架喇叭其實差不多,一些音樂劇電影,背景樂器的演奏,如鈸、小喇叭等比較細緻的演奏很容易被主聲量給蓋過。但如果聲道多一個,像SONY HT-Z9F/KLIPSCH BAR 48(3.1CH)多了中置聲道,一些細節的表現就更有餘裕。
  • 箱體與單體大小:承上,想要購買內建重低音的朋友,就一定要注意這個因素,箱體大,可以容納較大的單體,也有空間增加反射空/導相管,像YAS207與HTX8500都有類似的設計。至於獨立重低音箱也是,除了注意箱體跟導向管設計方式,也要關注單體的直徑大小。單體直徑愈大磁圈愈大,能夠輸出的能量也愈高,自然在重低音的表現會更好,潛得更深。不過,BOSE LIFE系列重視聲學技術,開發的箱體都偏小,但聲音的表現良好,算是特例(不過,價位頗高,所以在第一關就可以決定)
  • 音訊支援:聲霸是只有支援到杜比/DTS有損格式,還是TRUEHD/DTS HD MA無損格式?音場的結構屬於聲道式(7.1)還是物件導向(ATMOS/DTSX),這跟您對觀影的喜好有關,喜歡品嚐新的技術,或者無損音效帶來的新鮮感,自然要好好比較一下每家產品的支援度了。另外2萬以上的聲霸對HIRES音源的支援也都不遺餘力,那就要檢視支援的藍芽版本與壓縮格式(SBC/AAC/LDAC),取樣率如何?(96KHZ/24BIT還是192KHZ/32BIT)
  • 連線技術:這裡包括音源線與網路連接方式,可以網路連線或者WIFI(2.4G/5G)連線通常代表更好的韌體更新便利性、多室無線聆聽的功能性,而音訊接口是否支援到最新的HDMI等規格也是關注重點,通常3000~6000以內的價位,光纖/同軸/類比3.5MM輸入是基本要求,6000以上會開始有HDMI/ARC的連線,可以讓電視的APP傳送聲音給聲霸發聲,不用多準備其他線材,萬元以上的聲霸可以支援到eARC,方便接電視的藍光裝置傳回無損音訊。這個價位帶愈貴的聲霸附的HDMI 輸入愈多,也可以透過ARC OUT輸出4K HDR畫面給電視,重視擴充性的玩家就需要愈多元的接口支援,也是評估的要點之一。

接下來用幾個實際問題來應用以上的指標判斷:

我的預算只有6000左右,但是三星的HW250J跟SONY的HT-S200F價格差不多都很令我心動,要怎麼選擇呢?

A:這問題的預算已經固定了算比較簡單,接下來翻出這兩者的規格,先看一下雙方的單體數量,250J 2.2CH,內建雙重低音,比S200F多一個。

  • HW 250J規格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好,今晚跟大家分享購入HT-X9000F後,對於音場設定的一些小心得。
 
還記得入手前跑去過內外各大網站爬文,對於X9000F支援ATMOS的功能,眾說紛紜。國外的評測比國內直接,但兩者評論都有同樣的狀況:一說VERTICAL.S能加強天空聲道表現,一說是沒有。這兩種說法差距甚大,到底垂直引擎行不行,就激起個人想要測試看看的好奇心了。
 
先講實測的結果:
 
音場來講,「VERTICAL.S」(以下簡稱VSE)大於「DOLBY SPEAKERS VIRTUALIZER」。
 
垂直環繞,「VSE」開啟的確能增加上方音效的表現,聲霸內建的DEMO音效「汽車與直昇機」、「暴風雨」、「煙火」那幾段都很明顯能感覺天空維度的移動效果,但,之後會介紹如何設定來達到這個聽感(如果你只用「簡易設定」來聽,通常會覺得各方聲音似乎比較平面,擠在一起。用藍光測試碟也一樣)
 
垂直聲道的效果,不僅往上也可以往下,DTS:X著名的青蛙與蒼蠅就是典型的展示片,瓶子往下滾時,可以聽得出碰撞聲是跟著往下的。
 
但,X9000F/Z9F的VSE到底能撐多高呢?個人認為Z9F會比X9000F好一些,明顯一些。怎麼說呢?首先是出力,Z9F出力400W,X9000F 300W,疊算垂直聲波的能力自然就強一些,同樣747起飛的展示,X9000F的音爆高度與移動感就比較稀薄(首次聽的朋友可能會以為是沈浸感的起飛聲),但依稀可以聽出起飛後往頭頂上方走。
 
基本上整個音場泡泡大約就是電視畫面的高度左右多一點,電視櫃不要太矮的話,垂直高度還會再高一些。
 
其次是單體,Z9F三個單體作功總比兩個單體有餘裕,疊合出來的波形能量較強,自然高度的表現就比較好。而索尼的旗艦ST5000使用兩個獨立的反射式單體專責噴射天空聲波,整個747起飛的音爆走向就更清楚,觀眾可以很明顯感受頭頂的飛行路徑。大概是這樣的差距。
 
所以國外某篇獨立評論就有說到:VSE大約是在電視上方形成一個略為向觀眾彎曲的垂直音場,透過這樣的方式模擬出天空聲道的效果。實測聽起來也的確是這樣。
 
也因如此,X9000F跟X8500的垂直音場應該是最接近的,同樣都是兩個單體,疊加出來的波形應該差不多。(不過前者出力較大)
 
所以,目前可以知道天空聲道的擬真度依序為:實體5.1.4>5.1.2>HTST5000>Z9F>X9000F>=X8500 八九不離十,尤其5.1.2/7.1.2實體聲道展現出來的聽感非常清楚,連雨滴下落的感覺都很實在,跟VSE模擬出來的效果的確是強很多。(VSE讓你感到被雨聲包圍,但是上方落下的雨滴聲幾乎是聽不到的)不過,一分錢一分貨,2.1聲道要作到5.1.2的效果,只能說是意思到了。
 
而VSE在杜比與DTS的音軌聲頻上效果也自不同:
 
「杜比全景聲TRUEHD」:無損格式的全景聲版本,VSE自動開啟,但如果先前有關過VSE,還是要手動打開。(沒有就不叫ATMOS了)音場、人聲、環境聲的清晰度與包覆度都很足夠,整體物件在空間中的移動可以表現得很好(搭配聲霸的距離設定),只要是偏前方的靜態天空方位,可以聽得高度與定位,但如果是有移動,就會模擬成籠罩感的方式(移動感比較希薄,很容易跟沈浸感混在一起)。基本上這款聲霸是主打沈浸感加強的方向,但整體立體感表現比DD+5.1或者DD+ATMOS好太多。
 
「DTS:X全景聲」:DTS:X的格式承襲HD MA的好表現,尤其人聲的表現不會因為動態範圍的大小而影響聲量,這點的確是比ATMOS好一些。(ATMOS影片某些動態範圍大,人聲就相對縮小了)不過,也因此整個空間感的表現就比ATMOS稍微限縮一些,7.1.2的表現更強調籠罩感,就算是定點的天空聲道表現也難以聽出,可以說是沈浸感大一圈,但移動感稍微變窄的感覺。未來希望能多入手DTSX的影片,看看有沒有表現更好的作品。
 
「杜比/杜比+ 5.1」:最早的杜比數位(簡稱DD)版本,VSE開啟後有些片子音場變淺人聲變薄。後期的DD+5.1比較好,感受到人聲出現回音加成,但整個音場被垂直拉昇,有些左右環繞會變糊,而上方壟罩感加強了。
 
「DTS 5.1/6.1」:傳統的數位版本,VSE開啟後大幅增益空間聲效的表現,連重低音的延伸感也一併增強!垂直聲道升頻後沈浸感增強(比DD+5.1深),天空移動的表現幾乎可說是沒有,這點跟DD+5.1差不多。
 
「杜比TRUEHD 5.1/7.1」:無損格式的取樣版本,VSE開啟後人聲稍薄、環境音效有些許加強,音場表現比舊DD格式升頻好,但主要在沈浸感提昇一小段高度,天空聲道的感覺並不明顯。有些片子甚至感覺不出太大差異。
 
「DTS HDMA 5.1/7.1」:同樣是無損格式版本,但VSE開啟後整體音效與空間感大幅提昇,有時主音量要稍微調降3個DB!跟杜比升頻不同,NUERAL:X加強的是聲音的渾厚感,重低音的延伸也更好,並且更加突出上方聲道的籠罩感,可以說他的圓頂表現比杜比升頻更厚實!
 
如果找不到DTSX的片子,個人都會盡量採買DTS HDMA格式,因為升頻後效果不輸DTSX全景聲啊。
 
整體來說,全景聲的表現杜比的空間感較廣闊,而DTSX的厚實感強,空間感較為侷限一些,這兩者完全看聽眾主觀喜歡哪一種聽感,不一定就是誰強誰弱。對我來說,透過聲霸可以選擇這兩種全景聲來享受,已經是非常超值的微型劇院了。
 
所以,有些國外的評測,認為X9000F的「ATMOS DOSEN'T SURROUND YOU」或者「HEARD NO VERTICAL SURROUND」,我想很可能是對VERTICAL.S的表現不夠滿意的緣故。但,天空聲道只有.2,又是偏前方高度的模擬,要求系統做到天空方向的移動感,是不可能的,頂多做到前半場圓頂包覆的感覺,或者前方靜態高度的聽感。(走反射式聲道也是如此效果,但移動感會比相位模擬好)
 
目前只有在天花板裝吸頂式的天空聲道,才有辦法感受到部分的圓頂移動感,但包覆感就比較差,真要能兼顧,最好是.4的天空聲道。
 
嚴格講DSP模擬的環繞效果本來就有限,而X9000F算是SONY在「不靠反射聲學」來表現天空聲道的第一支聲霸,未來對VERTICAL引擎的改進應該會如SFROCE PRO引擎一樣,改版到VERTICAL PRO吧?我記得有幾隻SONY的聲霸,平面環繞的效果也是很淺,這類技術都會隨著時間演進來增強,VERTICAL引擎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
 
那麼,如何讓X9000F增加天空聲道的表現呢?
 
以下介紹的設定,是在個人的客廳(8坪左右)安裝並試完後的主觀結果,還是僅供參考,對於實體建置7.1.2/4的發燒友們,可能看了會笑XD
 
首先,盡量調高聲霸的位置(用壁掛式也行)。如果真的裝潢關係,只有電視下方可擺,也沒關係,稍微墊高聲霸中央的位置,讓喇叭面對沙發有個小斜度。(個人的擺法,放在電視上頭)實測結果,HTX9000F平放電視櫃時,天空聲道大約拉到聲霸上方70公分左右的距離,沒有行銷上畫的泡泡那麼高,所以當我們將聲霸調高位置的時候,很自然就覺得直昇機飛近會有頭頂的移動感了。(ST5000的反射式聲道移動感就更好,747從頭上飛越的聲效就非常清楚)
 
光是這個動作,就有助於人聲與細節音的表現,原本會有點悶。
 
其次,使用「進階設定」/「揚聲器設定」/「距離」盡量把聲霸認知的環繞空間「撐大」,也就是如果原本聲霸距離是2.5M,可以加到3.5M左右,這個差距可以自己邊測邊抓,+0.8M也可以。但是加太大反而有點讓自己跟聲霸「太近」,整個廣度跟深度反而變淺了。(個人主觀聽感)重低音的距離維持實際數字即可。
 
完成後試聽這個設定,加大距離後,環繞的垂直與水平面都因之擴大,呈現的空間感就更深了。
 
在VERTICAL.S預設開啟下,拉開到3.5m的汽車聲、直昇機從右後往中央上方到左上方消失,非常容易聽出距離與方向感,相反的2.5m各方向的聲音就比較擠在一起,感覺比較像是右後到左前,左右環繞寬度比較小。在下一段煙火跟暴雨模式就更容易聽出3.5m的寬闊感,實在太棒了。
 
就是這張圖給我的點子:
 
[盲狙先生傳3]SONY HT-X9000F擴展音場試玩心得(2020-03-31紀錄更新:VSE實測聽感印證)
各位手上有SONY其他聲霸如M500/NT5/ST9之類也有「距離」設定的功能,請試試看適度的增加一些距離,讓聲霸產生更大的虛擬環繞空間,對音場上是否有擴展的感覺?
 
由於X9000F/Z9F/X8500都有展示功能,我也是先用這部份音效來測試距離的設定,聽了之後真的有差別,垂直聲道的表現也有增強,大概是這樣。
 
接著,分享一些近日設定時的心得:
 
「音訊DRC」要不要關掉?
首先,「音訊DRC」這種功能預設是「自動」的,建議關掉是因為某些動作場合,比較高頻的聲音會被切掉,一些聲音細節也會被犧牲,這個類似ATMOS TRUEHD(無損)vs ATMOS DB+(有損)的差異。這功能建議用「ATMOS測試碟」來聽,切換一下就可以聽出來。
 
「SOUND MODE」還是「杜比虛擬化(DOLBY SPEAKERS VIRTUALIZER」?
 
國外某些獨立評論是認為後者在ATMOS音訊下方向感比較強。但我試聽個三輪,互相比較,SONY的SOUND MODE(+VERTICAL.S)方向感跟空間音場比較廣闊,後者的聲音相比之下整個擠在一起的感覺,中高頻音效比較收斂,比前者好的地方在於「人聲」的部份比較飽滿,不會有前者刺耳的情況。但,杜比虛擬化中高頻收斂太多,很多細節都「幾乎收掉」,整體音效表現偏悶,加上方向性表現也比較差,不知道為何國外會認為杜比虛擬化方向性比較好。
 
如果要聽全景聲的效果,建議還是用「SOUND MODE」。
 
「DSEE」到底有沒有作用?
 
手冊上的說法,是DSEE在四個條件下可以升頻音源到96KHZ/24BIT:

  • 音源必須是立體聲(2.0CH)
  • 必須是數位輸入的格式(CD壓縮44KHZ 16BIT)
  • 進階自動音量OFF
  • 音場必須選擇AUTO SOUND,而且是藉由AUTO切到MUSIC時才有用

但是!!經過個人的實際測試,得到卻是相反的結果!!詳細的測試說明會在日後補上,先講結果:

  • 音源必須是立體聲(2.0CH) ->無法確認
  • 必須是數位輸入的格式(CD壓縮44KHZ 16BIT)->也不必要
  • 進階自動音量OFF->根本無關,只對電視節目或者電影有影響。
  • 音場必須選擇AUTO SOUND,而且是藉由AUTO切到MUSIC時才有用-->也不用
  • SOUND MODE開啟<--一定要
  • CINEMA或者VSE(Vertical Surround) ON<--即可聽出升頻效果!!

為什麼會這樣呢!?手冊說錯了嗎?!
 
個人推斷手冊寫的內容應該是當初韌體第一版,當時還沒有開放支援eARC。後來在2019.2月推出更新版的韌體後,DSEE其實已經加在SFORCE PRO/VSE的功能中自動運作了!!
 
也就是說,手冊在推出第一版後就沒有更新了,所以才引起後續使用上的質疑!
 
這樣推斷是有道理的,為了想要體驗DSEE的升頻效果,玩家還要用[HOME]切到音效設定選單裡關掉自動音量,又要打開DSEE,回到藍芽/USB才能聽到效果,這樣的動作很繁瑣,而且看電影或者電視節目時又要回選單去打開自動音量,這樣太不方便了吧!!
 
解決之道,就是在切換到音樂頻道時(USB/類比/藍芽),讓玩家直接用音場效果切換就可以了,既直覺又方便,也能符合力推VSE/SFORCE PRO的目標,這樣才是一舉兩得的設計!!
 
想要試試看這功能的朋友,可以使用有光纖輸出/HDMI輸出的播放裝置連接。以下列出可用裝置: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入手SONY HT-X9000F,經過一番評估跟試聽,過程中深深覺得如何「客觀」的看待自己對各家劇院系統的「期待」,排除腦補效應,選中價格跟表現都符合自己預期的非常重要。故整理出有一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首先破題,最重要的評選關鍵其實不一定在「店頭試聽」,而是在找到「能夠實在提出產品試聽後優缺點的評論」。

為什麼這樣說呢?店頭試聽,大致可分為專業音響店跟大廠直營店兩種,對於我們這種剛入門的消費者來講,常常心血來潮就找某一區的店家進去聽,大部分情況是店家直接提供試聽片給我們,用的劇院系統愈入門的效果通常都很一般,設定也是預設,老鳥一點的店員直接冷眼旁觀,入門機種就草草展示趕緊跳到旗艦機,你關注的幾個型號可能就簡單解說,有的店員甚至對一些機型也不了解,專業音響店甚至有的比較不耐煩就直接介紹你期待之外的「貴重機型」......整個試聽還真的就是「走馬看花」,出了店頭總覺得還是難以決斷。

當然這其中還牽涉到店家的試聽環境,有的是在開放式的空間展示,尤其是聲霸,號稱支援ATMOS實際光在那種環境下也是聽不出哪來的天空聲道,有些甚至片源用的是5.1訊源,完全失去自己的試聽本意。另外或者店家本來就有主打產品,所以你中意的評估對象可能就草草帶過。過程中也難以了解音響的某些設定功能。只能說在店家試聽,除非是很熟的老主顧,我看得到的待遇也就一般般,最後還是用價格跟自己原本的「渴望」下決定......

與其如此,個人認為「專業的評估跟評論」者寫的文章反而有其參考度。畢竟,同樣都是用雙耳體驗,專業的評論者還能對劇院跟音域的表現做更細的聆聽與觀察,只要能夠抓出我們所關切的設備優缺點,對自己的需求加以交叉分析,就不難找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音響了。

那麼,重點來了,我所指的「專業的評估跟評論」文章比較偏國外的產品評論,而非國內。國內的評論反而非常適合設備買來後微調參數的參考,因為除非是很差的設備,否則在文中你看不到比較直白的評述,用語都會比較婉轉,比如說「可惜OO沒有高低音的調整功能」,這個背後的意思其實就是在講中頻表現不佳,但需要自己使用過才能「體會」XD。但這種寫法好處就是,文中常常會有很多「知識性」的建議,讓人看過後會想去試看看。

經過爬文,跟實測自己買的系統後歸納,國內的幾個REVIEW來源,如YOUTOBE跟相關音響論壇,大多比較「抓不到癢處」,看過後自己的腦波還是會被「內心的主觀渴望」給牽引,最後還是無視文章中的「微弱的暗示」,跑去買了原本就想下手的設備。

那麼,如何取得具體的評估結果呢?

我們先以「VIZIO」這家廠商的聲霸產品為例,如何找出對我們最有參考價值的評估報告:

#1 使用GOOGLE或者類似的搜尋引擎,輸入你評估中的「型號 review」,比如說vizio 
SB3851-D0者款聲霸…代購只要4560,很心動,還有後環繞跟眾低音,可能網路上掃到就很想下手了,這時等等,輸入「SB3851-D0 review」,然後搜尋。
 
#2 在搜尋結果中,點選「techradar」那則評論。
[盲狙先生傳2]沒時間跑試聽點又老是碰到不專業試聽店家的聲霸環擴快速評估法
#3 直接先拉到下方總結部份,作者會列出產品的優劣勢,可以看到這款聲霸個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聲音普普(shallow soundstage+tv audio lacked clarity)」,這是大雷啊,可以跳過,不用心動了XD 就算是4000多的價位,飛利浦聲霸中高音表現也是非常清楚,這是基本功不能等閒視之。

#4 如果不死心,還想追vizio另一款8000多元價位的環繞聲霸,可以重複#1~#3看結論
看到猴?只有一般水準的音質,低音砲音量放大時會失真,嘖嘖,這就好好看自己手中的鈔票,同樣價位,是否山葉/SONY的選擇更好?當然,如果你本來就對vizio情有獨中,本身又對客廳聲霸要求不要太差,平常聲音也可不用開太大,的確是可以考慮這隻,畢竟她的優點是環繞效果跟內建cast很實惠。

至於vizio有一隻3萬有找的「旗艦」,也可以找來看看評價:

看完就有底了,環繞效果馬馬虎虎,聲霸沒有LED狀態顯示,音訊表現不行.....喂!這樣還要花三萬找自己麻煩嗎?XD

這些結論都可以回到內文去找線索,評論者滿專業的地方,有些甚至會幫我們測出重低音的響應範圍(現在很多大廠都不會標示了),如果是40~20khz,那大概就知道這隻超低音在「強大魄力」的低音表現會有所不足,甚至深度表現會比較普通....etc,搭配個人的試聽跟使用經驗,就可以輕易知道這套設備值不值得升級。

至於AV擴大機(又可稱環擴),一樣可以用此套作法,我們來看看YAMAHA這款 RX-V385:

結論是非常入門的環擴,很多新技術都沒放進來,對於功能需求不多,但是很想體驗環繞劇院的朋友,就很適合。至於使用久候的一些經驗分享,各位可以依樣畫葫蘆,用「型號 mobile01」找看看有沒有人回帖分享相關的經驗。甚至,這台機型的適用音訊也會很清楚標示:


看到了猴,沒有支援dolby surround,早期的規格這台機器是不給解的ww,這樣就讓自己的評估更清楚,可以繼續找另外的機型來評估,直到交叉出符合自己的「真愛」。

至於號稱支援ATMOS或者DTSX的聲霸,也可以用同樣的原理去找出專業的評論,通常這類網站的評論都很一針見血,不會跟你客氣,如果聽不到天空聲道的效果,就直接在總結寫出來XD 一次就讓我們清楚知道這聲霸是行銷強還是實力強XD

以上小技巧,希望對入門的朋友有所幫助WW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個人非常喜愛聲霸的設計概念(其實就是懶的佈線跟裝潢),家中的客廳自然也以聲霸劇院為主。這次會入手HT X9000F這款聲霸主因是家中的系統服役已久,對於新的TRUEHD/MASTER HD 7.1聲道無力支援,更遑論全景聲/DTSX的影片了。觀察市場上的產品,2.1聲道能支援到7.1.2全景聲的不多,加上有預算的考量,就選擇SONY這款聲霸作為升級的主力了。

本文會以「初步簡易設定」、「中期自設」、「後期雙系統比較」三個段落跟大家分享這兩家聲霸的比較結果。

「初步簡易設定」

開箱過程省略,初次安裝是以官方建議的配置來進行如圖:

[盲狙先生傳]SONY HT X9000F(2.1CH) VS PHILIPS HTL1190B/96(2.0CH) 實測心得

線路的接法如下:(飛利浦聲霸已經移除)

電視:BENQ 50IZ7500
電視 HDMI1(2.0):CHROMECAST ULTRA
電視 HDMI2(1.4a ARC):HT X9000F ARC OUT
電視 HDMI3(1.4a):中華電信MOD 206A

X9000F HDMI1:PS4 SLIM(以ATMOS輸出為重,所以4K HDR就交給CHROMECAST)
X9000F HDMI ARC:電視 HDMI2

系統的設定畫面會顯示在電視上,直接選簡易設定,完成後再設定重低音的無線對接,就可以開始觀賞影片。

簡易設定視聽結果:
使用影片:ATMOS展示片-攻殼機動隊蜘蛛坦克對決
使用設備:PS4 SLIM(也只有這接口可以呈現ATMOS)
音量:30%
聽感:重低音加持下非常有劇院的震撼力,不過,重低音似乎過於飽滿,連子彈打在坦克上都會低音彈出的感覺XD 另外就是音場感覺比較開闊,但是聲音的方向感沒有預期中的明顯。但由於這一段非常熱鬧,聽過後大體上滿意,但開始思考如何加強聲音的方向性?並且重低音明顯過量,如果看一般網飛影集,應該壓迫感會太重。最後就是,人聲部份有點小聲,會想調高VOICE TONE。

試聽後的調整:
1.重低音降低至刻度7或8(滿格12)
2.人聲調至[VOICE UP 1](第一段,最高二段)

ATMOS下「VERTICAL.S」是強制運作的,所以沒有切換效果。不過,如果在設定中切換到「Dolby Speakers Virtualizer」,聲霸會啟用杜比虛擬化技術來模擬ATMOS,VERTICAL.S就沒有作用了(連帶六種音場模式都無法切換)。

這時再重看以上片段,就剩下聲音的方向感不明顯的問題了。

於是,思索著這個問題,開始想把先前的飛利浦聲霸加回來一起比較,進入下一階段:

「中期自設」

這次就切到X9000F的「HOME」,選擇「揚聲器設定」,可以看到沙發與音響距離都是設成3M,丈量後重新輸入實際距離(聲霸2.7M, 重低音3M),並且聲霸音量維持0DB,但重低音小降個0.5DB。雖然支援ATMOS,但卻沒有「高度設定」,看來是因為X9000F不用向上反射技術的關係吧?

由於X9000F跟Z9F都是採用同樣的韌體,定位相當於入門跟進階劇院的關係,所以才有這個手動設定距離的功能?(ST5000也是採用這套韌體,只是參數更多一點)

設定距離主要是讓聲霸演算整個環繞的聲效,跟我們在客廳的空間感是近似的,這樣臨場感就拉出來了。

以此設定重新聽取「蜘蛛坦克對決」,螢幕上各種動作聲響,的確會依照場景的方向去呈現,但還是感覺環繞的左右廣度不夠,圓頂效果也不明顯......下午忙完手邊事情後,突然想起杜篤之老師在X9000F的試聽專訪有提過,全景聲的系統,聲霸還是要有點高度才好,不能太低。看看目前擺放,的確聲霸指到膝蓋上方一點的位置,於是訂購了兩組置物架(每組承重15kg),打算把X9000放到電視頭上,飛利浦HTL1190B就放回電視下方。
來源:https://feature.u-audio.com.tw/featuredetail.asp?featureid=967

這一次,連同舊聲霸一起聽,應該可以比較出新舊音場技術的差異,畢竟對舊聲霸的環繞表現還是很印象深刻,X9000F環繞廣度是否有超越HTL1190B呢?

收到置物架後先把X9000裝上去,如圖:

置物架是這種的,看起來很強壯ww
[盲狙先生傳]SONY HT X9000F(2.1CH) VS PHILIPS HTL1190B/96(2.0CH) 實測心得

接線方式不變,這次先用ATMOS展示片來視聽,7.1.2的聲道展示時,的確上方兩個天空聲道的位置就清楚了,左上與右上的高度感拉了出來。不過,後方聲道是不會在後方的,會拉到面前,也就是音場整個位移到聽眾前方,而不是把聽眾放在中央,只有前半場效果通常是聲霸的極限,也還OK。

[盲狙先生傳]SONY HT X9000F(2.1CH) VS PHILIPS HTL1190B/96(2.0CH) 實測心得

除了先前的「攻殼坦克對決」,也打開網飛的「蜘蛛人:新宇宙」來試聽,這兩部在簡易設定時就有聽過,也的確聲霸拉高之後,不只空間感加強,連方向感也清楚了。物件從前方掉到右後方(右耳側邊稍後方),那個延伸感就很清晰,果然高度拉出來,相對的方向感就變強了。

蜘蛛坦克對決是用這一段:
坦克掃射向上逃跑的素子、坦克發射飛彈這兩段可以明顯聽出掃射方向的遠近,的確距離拉開,空間感就更明顯了。



蜘蛛人-返校日的試聽片段:
這是各種發射特效音的方向感與空間感最佳片段,尤其是鳥人手中的武器突破蜘蛛斯的封鎖四處散射最為經典,如果音場沒拉出來,會覺得四射的音效是一整塊的聽感,沒有前後左右的清晰距離感。


蜘蛛人的試聽直接用網飛的新宇宙:
一段女蜘蛛人頭髮重新梳理的地方,可以明顯感覺手伸到耳際,而不是沙發前方,這種環繞的廣度就很明顯。另外就是蜘蛛人教授如何擺蕩那一段追逐戲,整個左半邊空間到右半邊的環繞感就很明顯延伸,而不會覺得廣度被侷限了。

[盲狙先生傳]SONY HT X9000F(2.1CH) VS PHILIPS HTL1190B/96(2.0CH) 實測心得

各位也可以試試看,不過,個人可以這樣用前提是因為50"電視還不算太高,聲霸擺在上面剛好在我的頭上高一些,也就是沒有離耳朵高度太遠,所以這個懶人法就奏效

至於左右環繞音,X9000F有做到「超廣」的效果,以「闇」這部網飛影集來看,人物從椅子起身走到遠處的玄關開門,那個腳步聲跟開門聲非常容易聽出向右漸遠,而且還滿遠,已經超出客廳的範圍感。我想,S-FORCE PRO是很成熟的技術了,效果的確沒問題。剩下就是「VERTICAL.S」到底可以撐多高?

但是,光看影片容易有心理因素產生,一些環境音的方向感容易受畫面導引而認為是存在的。最後還是找了「杜比全景聲展示」碟,其中聲道測試7.1.2與7.1.4來試聽,的確.2的天空聲道發聲的位置比左右聲道還高,是沒錯的。但是沒有高到靠近天花板那麼高,大約在電視上方半公尺左右的地方。

請看下圖,有標示VR/VL就是天空聲道試聽時感覺的位置。另外請注意RL/RR的標示位置,就幾乎在耳邊跟面前的地方,所以比照片的後置聲道還要提前,但高度不變,希望看得出差異。

[盲狙先生傳]SONY HT X9000F(2.1CH) VS PHILIPS HTL1190B/96(2.0CH) 實測心得

由於聲霸已經放在電視頭,可見的垂直高度的音場半徑沒有行銷上講的那麼大。這種高度很容易因為電影其他的環境音混在一起蓋掉,尤其只有.2構不成一個天空平面,在空間與高度不夠的情況下,的確只照官方手冊建議的擺在電視下方,很可能不易察覺天空聲道的存在。VERTICAL.S還有進步的空間,相信未來會跟著SFORCE PRO變成SONY兩大環繞技術,就期待未來的表現吧。

是以方向感、空間感、重低音跟人聲都一一解決了,剩下就是跟退役的HTL1190B比較一下,畢竟試聽以來老是覺得HTL1190的人聲比X9000F還飽滿,這個懸念一定解開才行。

「後期雙系統比較」

於是,先把HTL1190B放到下方:

[盲狙先生傳]SONY HT X9000F(2.1CH) VS PHILIPS HTL1190B/96(2.0CH) 實測心得

電視跟飛利浦就用同軸線相接,結束,舊款的聲霸就是乾淨俐落,沒太多要學的。

開啟「蜘蛛人-新宇宙」,在飛利浦的聲霸上人聲果然就很集中清楚。不過,在環繞音效跟空間感上,就沒有X9000F那麼遠近歷歷分明了。以下分別就各項要素來比較說明:

人聲:HTL1190B/96 勝--聲音飽滿、音量夠,不會有刺耳的餘音,也不會有類似回音的鼻音感。為了空間感,X9000F似乎把人聲拉開到有點失真了。這個問題,X9000F在PS4藍光上的表現就比較好,但是切到CHROMECAST網飛時,人聲有時就會出現鼻音、小刺耳的現象,或許跟片源也有關係,有些片如網飛的「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就沒人聲失真的狀況。人聲表現是否因為音響剛入手還沒run開,會在下一輪試聽時再比較看看。(這部份測試請往後看更新紀錄「DOLBY SPEAKERS VIRTUALIZER」的試聽結果)

X9000F因為劇院感的音場演算(VERTICAL.S引擎)加上箱體較小,反而讓部份片源的人聲有了些許不自然的刺耳或者鼻音感,其實在某些戲院各位應該也有聽過。跟HTL1190B比較起來,反而也算是一種特色吧

相對的,HTL1190B在環境音上,因為突顯人聲反而變得劇院感比較弱。通常音量要開到50~60%環境音才夠明顯,或者產生劇院內的回音效果

方向感:X9000F勝--聲音可清楚分辨空間中的上下左右,最廣到耳朵側邊遠方,最高到電視螢幕上方半公尺處。尤其是人物飛越到上方時,以蜘蛛人返校日來比較,X9000F可以明顯感覺鋼鐵人飛走最後聲音在上方漸遠,但HTL1190是用左右聲道同時發聲來模擬鋼鐵人往上飛,只覺面前一陣噴射音然後消失,並沒有高度感跟聲音漸遠的差異

空間感:X9000F勝--方向感拉得開,空間感自然就比較廣闊比較深,這點HTL1190B的確比不上。DSP演算的方式不同,由之前講起飛噴射的效果就可以知道,新版有模擬聲音打包算出遠近效果,但舊版則是比較以左右聲道同時作用的增強減弱來呈現,看愈多動作片愈能聽清楚其中差異。

以上兩種感覺,就算把HTL1190B放到電視頭上還是沒有X9000F好,特此補充一下。(使用網飛的「地心引力」比較,同樣5.1音源)這個因為演算法不同的關係。

[盲狙先生傳]SONY HT X9000F(2.1CH) VS PHILIPS HTL1190B/96(2.0CH) 實測心得

背景音樂:X9000F勝--高頻上的表現比HTL1190B好,演奏起來非常悅耳,看「安娜貝爾造孽」時,樂器的驚悚音色也非常清晰,嚇人效果十足。(這裡是指藍光影片)HTL1190B的音效沒有比較深的感覺,所以有時會覺得稍顯刺耳。

重低音:X9000F勝,這沒得比,HTL1190B本來就是單件式,用全音域的低音補不足那種震撼感的。況且,HTL1190B總出力40W(2*20W),以後就往小房間擺了XD

音場支援:X9000F勝,HTL1190B只到DD5.1/DTS5.1,超過這規格的,就會轉成PCM2.0掛上環繞演算來加持。X9000F的音場演算除了對PCM2.0做模擬,對於5.1/7.1都可以做音場演算,這是HTL1190B所不及的,如果你硬輸入DTS5.1進去(PS4 DTS BITSTREAM),是沒有聲音低。再加上,X9000F還另外內建「杜比虛擬化」技術,可以用兩聲道模擬最高到ATMOS的7.1.2聲道,方向感也很好(跟VERTICAL.S切換),是比舊聲霸比還是很超值的。

藍芽音樂:使用spotify/summerJazz演奏,HTL1190B勝,大概是中高頻處理比較好,聽取「Half rain Half Sun」的爵士樂,鋼琴、人聲都展現出較為清晰的層次,不過,或許是X9000F的DSEE沒有打開(因為自動音量導致關閉)又或者音響剛入手單體還沒run開,下一輪會再比較看看。但音樂的低音表現,還是X9000F勝

總結來說,個人對於這次的升級感到滿意,X9000F仍然做到官方宣稱的「劇院感」特色,試聽完「攻殼」的時候,會油然升起一種「以前看過的好片都要拿來重溫一次」的豪情壯志

以上就是本次比較試聽的結果,希望能給對聲霸有興趣的各位一點參考

==以下是評測更新紀錄==

2019-07-27 關掉「音訊DRC」後,影片的刺耳人聲、或者較為鼻音的整體表現就好很多了。果然聲音的壓縮在x9000F來講,沒有處理的很好?不過,環繞效果的處理是否也是人聲失真的共犯呢?是有點懷疑SFROCE PRO這個功能造成的。

2019-07-28 切換「聲音模式」到「杜比虛擬化」設定後,整體聲量小一個級數,但在前半場聲效上的聲音定位與人聲品質又好很多,由於看影片居多,暫時就不切回「聲音模式」了。跑去爬文,國外的review是有提到杜比虛擬化也包括對杜比全景聲的支援,這陣子應該會聽個一週再切回來跟「聲音模式」下的全景聲表現比較比較。

另外,為了避免重低音蓋過人聲跟環境聲,這次也把SW音量下調到5,伴隨主音量調高到38%,其實震撼感還是很好,就繼續這個設定聽下去了ww

2019-07-31 與朋友一起試聽「杜比虛擬化」的模式,發現劇院音效的細節比較往中頻靠攏,一些碰撞時的銳利聲都收斂掉了。相對的,人聲就自然很多。音場的擴展上,還是VERTIAL.S比較強,但相對的人聲比較往高頻靠攏,還是有銳利的刺耳聲。但是,以聲音細節的清晰度來說,VERTICAL.S是比較好的。前者是人聲正常但背景細節較糊,後者是人聲銳利但背景細節較為清晰,無法調整到兩者兼顧真是很令人懊惱ww 試著把這兩種效果都關掉,人聲跟背景聲就比較正常表現了,沒有銳利的失真,也沒有糊掉的細節,按下「DISPLAY」,螢幕上顯示「DLBY DIGITAL/TRUEHD 5.1/7.1 DOLBY SURROUND」,果然是不會點燈ATMOS了。現階段看CRHOMECAST ULTRA居多,就先關掉這些效果看影集好了。

2019-08-01 經過幾次切換比較,大致上可以把音場大小做一個總結:VERTICAL.S(WITH SFORCE PRO)>DOLBY SPEAKERS VIRTUALIZER > DOLBY SURROUND(ALL OFF)。DOLBY SURROUND的音場最小,但是人聲最集中;VERTICAL.S聲音的細節最清楚。

如果所在的客廳是半開放室的(一邊是通道)還是會影響左右環繞的平衡,這時也可以直接ALL OFF,其實音質是很乾淨的,還不錯。

現在通常是先切到VERTICAL.S,聽聽看片源的人聲是否失真?如果還可以忍受,基本上就不動了。如果人聲太銳利,就切到DOLBY SPEAKERS VIRTUALIZER。畢竟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開環繞效果,除非片源實在不好,才會勉強用ALL OFF來看。

2019-08-03 看過「返歸試完」(post76玩樂網)視頻後,對其中ST5000在第二位發燒友家中的調整法很有興趣,也動手在家中測試了一下新擺法--就是把X9000F放回電視下方,但是用小塞子墊高聲霸一些,這樣的音場讓人聲跟環繞細節更清楚一些,廣度也更大。

以下是三種擺法的比較結果:
A.擺官方建議的電視櫃上;B.同A,但是墊高聲霸有個小斜角度;C.擺在電視上方(不用墊)。

人聲清晰度:C>B>A
環境音效細節:C>B>A
空間環繞感:C>B>A

有興趣的朋友可試一下,真的可以聽出不同。

以下是參考視頻:


2019-08-06 傍晚休息時分,突然想到如果按照實際距離設定聲霸跟沙發的位子,覺得空間感不夠,垂直聲音不夠高的話,是否刻意把距離設遠一點(即虛擬空間比實際客廳還大),會不會更好?

於是使用X9000F的「展示功能」,搭配「揚聲器設定」,把原來距離「3.0m」設為「3.8m」每個設定都聽三次循環。以下是測試結果:

「SOUND MODE」開啟:在VERTICAL.S預設開啟下,3.8m的汽車聲、直昇機從右後往中央上方到左上方消失,非常容易聽出距離感,相反的3.0m各方向的聲音就比較擠在一起,感覺比較像是右後到左前,左右環繞寬度比較小。在下一段煙火跟暴雨模式就更容易聽出3.8m的寬闊空間,實在太棒了。

「DOLBY SPEAKERS VIRTUALIZER」開啟:3.8m還是比3.0m寬闊一些,但整個音場沒有VERTICAL.S加持,小非常多。國外的評論提到虛擬化認為方向感比較好,但個人用展示音來聽,感覺各方向的聲音比較擠在一起喔。或許他們是用藍光ATMOS聽的?我找時間再來玩玩看。

結論:用「揚聲器設定」來撐大「X9000F」的垂直音場表現,是可能的。前提是客廳夠大,天花板夠高,可以讓X9000F依照距離來「撐大」音場泡泡。

[盲狙先生傳]SONY HT X9000F(2.1CH) VS PHILIPS HTL1190B/96(2.0CH) 實測心得
音場後續相關實測已經移到「盲狙先生傳3」去囉。
盲狙先生傳3 SONY HTX9000F 擴展音場試玩心得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