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想要買隻聲霸,到底怎麼買才會安心滿意啊?』

市面上每支聲霸的特色寫得都很亮眼,尤其看到「5.1環繞音效」的瞬間一定充滿好奇,這兩年甚至看到「杜比全景聲」的技術,這不是一些大戲院才標榜的音效嗎?還有的支援到7.1.2?ARC/eARC?這個價位剛好符合我的預算!要不要買!?看著聲霸的造型簡單又漂亮,有的時尚,有的科技感,下手之際想到這些特色又覺得陌生:以前接喇叭只要3.5mm或者RCA雙頭線即可,現在要用HDMI還是光纖?都不熟悉這些功能效果不如預期又要如何?
[盲狙先生傳4]聲霸選購心得摘要-五個指標快速購買不後悔
看愈多聲霸就看到愈多不熟悉的技術跟名詞,到底買最便宜就好還是價位愈高規格愈多遇棒?下決定採購聲霸突然又變得困難了XD

這次盲狙先生傳的主題,就以一般玩家從多媒體喇叭升級到聲霸的需求來談談「購買後不會後悔的心得」吧。

多媒體喇叭單體出力與用料都有成本限制,聲音表現有一定的瓶頸,自然聽久了容易被換掉(價格低廉也是誘因),尤其串流影音普及之後,5.1的多聲道音源變成一般玩家在電腦跟手機上也可以體驗,以往幾百元的多媒體喇叭怎麼可能聽得下去? XD
[盲狙先生傳4]聲霸選購心得摘要-五個指標快速購買不後悔
對於還沒進到發燒友程度,但是對昂貴的實體多聲道系統卻步的朋友來說,看到網路上一隻隻標榜微型劇院的聲霸產品,價格不高,卻也能支援杜比/DTS的劇院音訊,對比桌面上小小的多媒體喇叭,自然會對這種All in One設計的聲霸動了念頭,想要來升級體驗體驗。

二十年前電腦用音效卡的數位輸出接4.1多聲道喇叭,全部都用線材相連,就算是書房還是有線材收納與擺放問題,現今只要一隻聲霸對接,各種音源都可以搞定,連電腦上設定也不用,從書桌到客廳,自然讓玩家們趨之若騖了。

但是,任何一個音響產品的設計還是要面對成本的考量,聲霸算是微型劇院對平價市場的一種「妥協」,一般的劇院系統使用傳統的環繞擴大機組合被動式喇叭形成3D音場,調音正確效果的確很好(這個坑也是愈入愈深嘿嘿),但對預算從3000~3萬內的買家來說,動輒十幾萬入門的價格,的確很多人會轉往聲霸來考量。

那麼,聲霸既然向平價靠攏,勢必犧牲一些設計上的細節,在各種價位的聲霸之間,到底剛從多媒體喇叭/書架喇叭轉入聲霸的朋友們,可以有什麼簡單的指標來挑選呢?
[盲狙先生傳4]聲霸選購心得摘要-五個指標快速購買不後悔
首先,個人綜合這陣子的研究跟體驗,大致歸納出五個重要指標:(本指標以歐美日大廠的產品為前提,白牌者不在此範圍喔)

  • 價位:價格永遠是區分聲霸的關鍵指標之一,以歐美日大廠來說,價格在5000以下的產品很少有2.1獨立重低音箱的設計,通常都是2.0聲道,不然就是2.2內建式重低音。基本用自己的預算去交叉目前市場的價格帶,很容易得出自己的挑選目標,再來就是用以下四個指標繼續來評估。
  • 聲道數量:同樣價位帶下,聲霸的聲道數量愈多,聲音細節的展現愈清晰,環繞感的演算也就愈精確。比如說2.1聲霸,其實模擬5.1音場的表現跟2.0書架喇叭其實差不多,一些音樂劇電影,背景樂器的演奏,如鈸、小喇叭等比較細緻的演奏很容易被主聲量給蓋過。但如果聲道多一個,像SONY HT-Z9F/KLIPSCH BAR 48(3.1CH)多了中置聲道,一些細節的表現就更有餘裕。
  • 箱體與單體大小:承上,想要購買內建重低音的朋友,就一定要注意這個因素,箱體大,可以容納較大的單體,也有空間增加反射空/導相管,像YAS207與HTX8500都有類似的設計。至於獨立重低音箱也是,除了注意箱體跟導向管設計方式,也要關注單體的直徑大小。單體直徑愈大磁圈愈大,能夠輸出的能量也愈高,自然在重低音的表現會更好,潛得更深。不過,BOSE LIFE系列重視聲學技術,開發的箱體都偏小,但聲音的表現良好,算是特例(不過,價位頗高,所以在第一關就可以決定)
  • 音訊支援:聲霸是只有支援到杜比/DTS有損格式,還是TRUEHD/DTS HD MA無損格式?音場的結構屬於聲道式(7.1)還是物件導向(ATMOS/DTSX),這跟您對觀影的喜好有關,喜歡品嚐新的技術,或者無損音效帶來的新鮮感,自然要好好比較一下每家產品的支援度了。另外2萬以上的聲霸對HIRES音源的支援也都不遺餘力,那就要檢視支援的藍芽版本與壓縮格式(SBC/AAC/LDAC),取樣率如何?(96KHZ/24BIT還是192KHZ/32BIT)
  • 連線技術:這裡包括音源線與網路連接方式,可以網路連線或者WIFI(2.4G/5G)連線通常代表更好的韌體更新便利性、多室無線聆聽的功能性,而音訊接口是否支援到最新的HDMI等規格也是關注重點,通常3000~6000以內的價位,光纖/同軸/類比3.5MM輸入是基本要求,6000以上會開始有HDMI/ARC的連線,可以讓電視的APP傳送聲音給聲霸發聲,不用多準備其他線材,萬元以上的聲霸可以支援到eARC,方便接電視的藍光裝置傳回無損音訊。這個價位帶愈貴的聲霸附的HDMI 輸入愈多,也可以透過ARC OUT輸出4K HDR畫面給電視,重視擴充性的玩家就需要愈多元的接口支援,也是評估的要點之一。

接下來用幾個實際問題來應用以上的指標判斷:

我的預算只有6000左右,但是三星的HW250J跟SONY的HT-S200F價格差不多都很令我心動,要怎麼選擇呢?

A:這問題的預算已經固定了算比較簡單,接下來翻出這兩者的規格,先看一下雙方的單體數量,250J 2.2CH,內建雙重低音,比S200F多一個。

  • HW 250J規格
  • HT S200F規格

而箱體來看,250J跟S200F差不多大小,喜歡低音表現的朋友大概可以先排入250J了。那麼,音訊支援呢?J250支援到杜比/DTS2.0,環繞用自家演算法模擬,SONY則是最高杜比5.1輸入,環繞也是廣域演算,但是看DVD/BD的時候SONY可以吃下5.1音訊,比三星是方便一些,而三星支援比較廣包括DTS。兩者都可以支援藍芽音樂播放,編碼的支援三星多一些,而且還有人聲加強功能,在意電影人聲問題的朋友可能會選250J了。

最後看的是連線技術,三星最高到光纖,而S200F可以到HDMI ARC,這方面擴充性SONY比較強,但這種價位跟音訊支援的程度,通常用完幾年就直接升級了,ARC應該加不了幾分ww

總結起來,HW 250J價格上好像又比S200F低個1000左右(電商訪價),低音單體、箱體、音訊的支援都比S200F還要廣,對於想維持家中老電視運作,又想提昇音效目的來講,HW 250J就呼之欲出了。

HT-Z9F VS HT-Z9F+Z9R 對5.1聲道有點動心,買Z9R湊整組比較好嗎?
A:
同型號的產品組合比較,判斷原則很簡單,就是第一條,價格帶是否在自己預期的範圍內?如果加購價錢仍在自己願意負擔的範圍,答案就是買整組啦!

為什麼這麼說呢?5.1的音場當然比Z9F單獨模擬來得完整,讓自己更像是處於舞台的中心,加上後方運動方向明確,整組表現自然比單件來得好。

價格帶不在範圍,但是對Z9F其他功能很動心,就可以只買單件,原因也很簡單,單買Z9F CP值比較高。因為電影的前半場音效佔80%重要性,加上獨力重低音沈浸感會非常逼近完整5.1音場。而後環繞發聲的時機在電影中非常少,透過模擬方式讓聲音在耳朵側邊或者左右後方,基本上也能知道這是後方的聲音,價格少一半,其他功能都可使用,買回去用是不會後悔的。

所以,才會說以第一個條件判斷,買回去安心就對了。

大概應用以上指標跟順序,就可以篩選出自己的目標,加上到場試聽,通常買回來的聲霸不會讓自己失望了。

連日來的測試比較都參考這篇的更新紀錄

價位愈往上,這些指標就愈好用。比如說山葉YSP5600對上HT ST5000,各位也可以用單體數跟箱體這兩大因素來決勝負,5600的單體陣列加上反射式音場使用麥克風自動掃描校正,同樣空間下差不多價位、音訊跟連線擴充性,自然選擇單體較多的5600啊。當然,有了候選後,還是得去試聽一下,順便請教店家一些規格上的疑問,畢竟聽覺還是很主觀,輔以解說後再下手購買。

再拿一隻最近CES很熱的聲霸-SENHEISHER AMBEO聲霸來跟YSP5600比好了,排除價格差距(8.5萬:6萬),AMBEO聲霸支援5.1.4,但是單體驚人的多,雖然比5600少,僅有內建重低音,但單體比5600大太多,箱體又大(算是聲霸中最巨大的),經過調音評鑑,AMBEO的調音非常好,重低音跟中音的銜接幾近完美,這點來說,AMBEO是值得一試的。



重低音的表現,AMBEO可以下沉到22HZ,音樂表現也贏過一般聲霸,可以說是聲霸中沒有對手。不過,頻響只到17KHZ,沒有支援HIRES是個遺憾。至於音訊的其他方面支援,也是非常完整,HDMI也有三個輸入,支援ARC,的確這個價錢貴得有一套,整個客廳放一隻聲霸就足以搞定音樂跟劇院,環繞感非常強,透過反射技術是可以做到後環,這點跟5600差不多,兩者都有提供自動掃描設定的麥克風。

最後把價格因素加回來,可以發現5600的cp值就太高了。預算充分的朋友可以選AMBEO,但我想一般都會想出一半的錢把5600搬回家吧XD

今天野人分享差不多到這邊,完全是針對從多媒體喇叭跳到劇院聲霸的朋友來說的,當然對有意採購聲霸的朋友也適合,也請各位先進大大不吝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盲狙先生 的頭像
    盲狙先生

    盲狙先生傳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