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這兩年真無線耳機突飛猛進,要音質有音質、要降噪有降噪、要HIRES有HIRES,甚至要續航有續航了。真正是我們玩家許的願廠商們紛紛都實現了。(要便宜有便宜的啦!原廠們根本萬事屋😁)
不過,當我體驗過「環境音」之後,就被那「人聲加強」的功能給提醒了:「這樣對有輔助聽力需求的用戶,不也有機會使用?」
在參加LG T90Q幾周後,收到了來自XROUND的「HEAR AI」試聽會的邀請......這次XROUND揭曉的標的既是「真無線耳機」,也是「輔聽耳機」!
於是來到FlyingV 濕地|沼澤地三樓,展開了一場AI輔聽耳機的體驗之旅。
一切源頭都是為了幫長輩物色高CP值的輔助耳機啊。在三樓這個小展間讓我想起音響展的山葉耳機展房,真的有像。(不過山葉的更小😊)
█ 體驗現場
經過疫情的洗禮「FlyingV」還是撐住了,眼前是主辦單位準備的攝影機,大概待會體驗完訪談用的吧。😊
簡單寒暄之後,我跟其他用戶就開始聽取這次的試聽標的「XRound HEAR AI」的產品簡報。我們就坐在桌面的另一邊,可以看到簽到版與其他體驗與專訪用道具。😊
▋ AI客製X聽感放大X輔聽保護=HEAR
「HEAR AI」耳機開宗明義就闡述了在「助輔聽」產品上的開發理念,「讓你的阿嬤都能聽清楚你在說什麼」這概念很能吸引人看下去。
▋ 五大輔聽功能
既然以「輔聽AI」為主要訴求之一,這次體驗也以此五大功能為重點展開。
▋ TailorID™ Pro AI聽感量測
其實「Trailor™」已經是XRound既有的核心技術,這次在輔聽品中升級為Pro版,就是為了分析校準用戶的聽感與補償頻段,讓輔聽效果更加清晰。
在實機體驗上,原廠提供華為P40手機與「HEAR AI」搭配,這樣我們就不用重新配對跟安裝APP,節省不少時間。
進入APP,會先讓用戶選擇「產品啟用模式」,當然是挑「完整啟用模式」啦。(快速設定模式等之後買回家再慢慢玩😅)
以下是首次使用APP的片段,先輸入自己的個人資訊。🥰
首先會進入「環境噪音測試」,檢測環境噪音是否符合TrailorID™ Pro執行的要求(60db以下)。看起來展間還算剛好符合標準。
接著就「開始」聽感量測。
Trailor™ Pro以左右耳分別進行聽力量測,首先是右耳每種頻率(低到高)播放3秒,大約有三種頻率。
播放完,或者已經聽到就可以直接按「是」,聽不到就按「否」。如果覺得被環境音干擾可以選「再播一次」。這裡有個細節,如果想讓Trailor™ Pro做較精細的量測與分析,可以對自己聽到頻率的聲音做更「嚴格」的要求,如隱約聽到不算聽到,就按「否」,尤其愈小聲的頻段愈適合這種方式,這樣AI補償的頻段就更精準。
右耳聽完換左耳。時間有限,個人只要第一秒聽得清楚就提前按「是」,進行下一頻段量測。但嚴格度還是一樣,只要小聲頻段聽不清楚,就算知道有一點點聲音,也算「否」。
完成量測階段後,進入分析執行中的畫面。
「聽感圖」會呈現最後輔聽模式補償後的頻段圖形,可以發現左耳比右耳對中高頻段聽感差異。將「輔聽模式」開啟,「輔聽濾波」就會以這個「聽感圖」為主來做濾波運算,不僅減少環境音干擾,也能加強對人聲的收聽。
▋ HEAR AI 全域套用
以Trailor™ Pro量測後的聽感圖資訊也能套用到音樂聆聽、串流影片的聲效上。除了與「醫療級輔具」做出區隔外,在「輔助聆聽」、「手機音樂」、「媒體串流」、「語音通話」上都能加以應用,對用戶來講相當超值方便。🥰
▋ 七大聲音場景切換
有了「Trailor™ Pro」加強AI演算,原廠更擴大支援七大聲音場景--「預設」
、「馬路」、「口罩」、「捷運」、「交談」、「自訂」還有「自適」。
套用模式時中高音會有長足的提昇,所以低音量感會較少,這也是正常現象。但語音效果的確十足啊。
目前市面的真無線耳機頂多提供「預設」、「室外」、「自適應」三種(或四種),但「XRound HEAR AI」還加上「口罩」這個特殊模式,讓用戶聽到來電者使用口罩也能盡量聽清楚對方語音。
▋ 輔聽濾波
「輔聽濾波」可以降低低頻與高頻的持續性噪音,提高中頻說話人聲,有三段強度可以調整。
其實這個功能就是把高低頻的噪音抑制掉,增加人聲頻段的強度,但界面簡單易懂,我大概開到2。
▋ 指向性輔聽
「指向性輔聽」這功能有點像「指向性麥克風」的原理,盡量收錄來自前方的聲音。而「均衡」時就像使用「全向式麥克風」,收錄來自周遭的聲音。當然這台真無線還是以環境收音為主,並沒有3D方位加強演算。想要3D收音還是另外採購專用的錄音器比較好喔。
實際體驗結果,戴著耳機真的能感受到前方的聲音加強,而周遭聲音變弱,達到聽講或者聚餐時想要聽清楚前方講師或者朋友的語音呢。
以下是實際操作與講解影片分享:
▋ 助聽聽力安全保障技術
接下來就是技術力講解時間,在展間中比較難實際體驗,所以大多透過簡報理解。
「XROUND HEAR AI」雖然提供輔助聽力的機能,也因此更重視用戶聽力的保障。尤其在輔助聽力時需要更多的電力,以及聲波的爆音、風噪與嘯叫(就是麥克風回授增益效果)抑制與消除。畢竟耳機非常貼近內耳,一旦出現以上現象,很容易傷及耳膜,反而失去輔聽的美意了。
▋ 不只輔聽,更是一副好耳機
好吧,除了輔聽機能,當然也要強調用戶可以「魚與熊掌得兼」,同時買到一副好耳機。我們可以看到HEAR AI在頻譜上除了在低音部份因為輔聽演算的影響稍微受到抑制,但在中高頻段上仍保有與VOCA、FORGE相近的通透表現。
▋ 7mm監聽級單體
對照現行真無線單體動輒10~11mm,但就考量輔聽的設計來說,7mm監聽級單體更有效集中在人聲與環境音的中高音表現,個人認為也是必然的作法呢。
不過,我忘記問單體用料了,這個等未來原廠更進一步揭曉吧。
▋ 第二代舒適配戴設計
實際配戴後個人覺得這次的體感也相當舒適,的確沒有早期無線耳機那種塞痛耳朵的感受了。
耳塞部份從AERO第一代我就很推了,堅固舒適性與低音的感染力,我甚至用到其他家無線耳機上呢。
▋ 雙模式無線發射器
不是有很多板友在問真無線耳機如何接電視嗎?尤其電視比較早期沒有藍芽模組更是煩惱。不過,原廠這次還搭售了「雙模式無線發射器」,不僅可以用AUX與電視「PHONE OUT」對接後,發射音訊給「XROUND HEAR」,也可以將「雙模式無線發射器」別在演說者身上,將語音發射給「XROUND HEAR」,讓用戶聽得清清楚楚。
這兩種模式對家中長輩更是好用,不是嗎?不僅看電視直接戴上耳機收聽節目清楚又不會互相干擾,聚會時把發射器放在對面,親友說話直接用耳機聽得清楚回話不尷尬。🥰
▋ 規格彙總
最後當然要以規格介紹做個總結,各位可以看到最下方那兩排小字,大概就知道XROUND HEAR預購大概會在哪個價位了。我覺得以「輔聽+音樂」兩個整合功能來說,預購價格真的很優惠。
個人比較看中的功能有:
🥰輔聽支援藍芽音訊串流
🥰輔聽支援無線通話
🥰APP自動驗配
🥰7種輔聽聲場切換
🥰輔聽濾波強度設定
🥰指向性輔聽
🥰爆音抑制、風噪抑制、嘯叫消除
🥰7mm監聽級單體
🥰雙麥克風陣列抗風噪
🥰IP55防水防塵
🥰SBC/AAC編碼支援
🥰第二代配戴舒適設計
🥰支援無線充電
「XROUND HEAR」APP首頁設計相當簡潔,重點資訊都一覽無遺:
上排:左、右耳與收納盒電量狀態 下方:「聽感圖」、「輔聽模式」、「媒體聽感」、「暝想載波技術」 |
最後原廠還跟我們解說了一下此次體驗會的遺珠功能「冥想載波技術」,其實這就是發射輔助聲波來加強ALPHA波與BETA波,讓用戶更容易進入「舒緩」、「冥想」與「專注」精神的功能。
經過載波修飾後的音樂聽感自有不同,但主要是讓用戶進入狀況的設計,所以這個功能算是很主觀感受,未來入手的朋友也可以試試喔。
▋ 音樂聆聽
「XROUND HEAR」由於直接與華為P40配對,並沒有行動網路,所以個人無法使用網飛或者YOUTUBE來試聽其聲效表現,但原廠有內建了24BIT音樂在裡面,所以還是可以試聽。
整體聲音表現其實包圍感與中高音的通透性是不錯的,而低音一如預期會比較薄一點,所以喜歡重節奏的朋友可能得換個低音增強的耳塞,或者在「媒體聽感」中自行增加低音頻段的量感來因應。😊
█ 外型與工藝
體驗會發布的「XROUND HEAR」充電盒外型其實與FORGE系列相去不遠,通常到這階段模子應該是不會再改了。
充電盒內部一覽,耳荳的造型與耳勾設計承襲FORGE系列,算是XROUND的經典造型了。
「XROUND HEAR」底部貼著「華為P40」,表示這組耳機與華為P40搭配設定了。酒精棉片等我們試用完就派上用場。😉
正面有狀態燈號,開概鈕按下即可開啟上蓋。
背後配有USB-C接口。
最後整組體驗套裝入鏡,「XROUND HEAR」的整體造型相當素雅,其實配色上也可以考慮墨綠與橄藍等較為時尚感的色彩。
█ 結語
展望下半年,「輔聽真無線耳機」可能會呈現爆發式的成長,畢竟除了「英霸聲學」,相信其他耳機大廠也早已磨刀霍霍準備進軍這塊市場。長久使用耳機造成聽損的用戶也不在少數,透過大數據與AI技術加持,這類耳機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而「XROUND HEAR」透過實機體驗以及原廠提綱挈領的簡報介紹,最後再以簡短的用戶訪談作為結束,也讓個人對「XROUND HEAR」有更全面的了解。🥰
「英霸聲學」在輔聽耳機領域率先踏出了第一步,相信在今年的母親節、端午節與父親節檔期可望看到「XROUND HEAR」的身影,屆時不少長輩應該會收到來自兒女的這份禮物?😄而本身有聽損的年輕朋友也可以考慮這款耳機,畢竟還有TrailorID™Pro加持,兼顧音質與聽力保護,算是很不錯的輔聽入門機呢。
盲狙先生傳,我們下次見!
🥰更多影音、3C、居家生活都在「盲狙先生傳」粉絲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