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本圖引用自「imaging resource」

前言

在數位相機剛進入市場的年代, 相較於10萬畫素的手機,200萬畫素簡直是無可觸及的「天險」。當時手邊沒有數位相機,只能用可憐的手機鏡頭拍照,有機會去逛成都百腦匯時自然就入手了一台。🥰

隨後數位相機漸漸上攻到千萬畫素時,手機的解析度也開始急起直追,加上2007年的智慧型手機因為Apple iPhone而有了新的突破,大家開始習慣手機攝影,數位相機自然往專業市場發展了。

關箱

時間來到2022年底,當年的200萬畫素已經變成古董級的規格,手機的前置鏡頭少說也有800或者1千萬畫素,這隻CANNON POWERSHOT A40已然成為家中的紀念物了。

2001年入手的包裝還留著,封面上斑駁的不知道是霉印還是水漬🤣。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使用者指南與軟件入門指南:
入門指南下方有光碟,可以在windows XP上安裝驅動,讓相機可以跟電腦連線。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保證書、光碟與sandisk CF卡的簡易說明。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下層是再生紙盒,放置數位相機與電源、USB線及AV線。不過年代久遠,USB與電源線好像不在盒子裡了。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將相機請出來亮相,正面有點斑駁,不過還可以開機運作。

看一下正面照,當年從成都回台前,也是用她拍了不少當地遊玩的照片。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背面的LCD螢幕已經有裂痕,不過不影響預覽,什麼時候摔的還真不知道。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底部可以放電池,採用卡榫向左移動後向下拉的方式打開背蓋。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可以看到突出部是一體成形的,需要放入四顆鹼性電池。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背面的功能鍵採用旋轉切換,右上角是變焦按鈕,也兼具放大縮小的功能。其他六個鍵各自代表「DISPLAY」、「WB」、「MENU」、「PORTRAIT」、「TIMNG」、「SET」。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非常清楚的裂痕,不過不影響拍攝與操作,瀏覽照片還是勉強可以😅

側面是連接面板,USB、AV與電源(4.2V)。當時USB還沒有充電設計,單純附則傳輸資料。接上主電源也不能對電池充電。側蓋已經分解,所以就維持露出模樣了。😊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最後全家福來一張🥰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關箱前體驗

-微距模式
在微距模式下兩隻相機都200萬畫素,但感光元件的大小有差,韌體的演算也有差,所以「微距」的能力也不一樣,POCO可以把距離拉到10公分以內,愈近愈清楚,A40則不行,對她來講拉到16~76公分左右才對得到焦。😊

我們以微距模式拍攝「FiiO BTR3K」為例,同樣沒開閃光燈來看一下新舊硬體的差距:

POCO X4GT
CANON POWERSHOT A40

X4GT PRO的微距鏡頭也是200萬畫素,但除了細節,感光能力也有差別。😊

-一般模式
幾經測試,只有POCO X4GT PRO可以在這距離使用一般模式,A40還是使用微距模式來拍攝,才有類似的比例呈現。😊

 

POCO X4GT
CANON POWERSHOT A40

-操作模式
新舊世代的拍攝界面完全不同,一個是按鈕,而另一個是觸控,方便性的確天差地別啊。

CANON POWERSHOT A40採用「控制面板」的按鈕配置,所以切換模式除了「旋轉盤」,還有「控制鈕」可以使用。比如要轉成「P模式」後,再切換「微距」模式,就得先「轉」右方控制盤到「P」檔,然後再按左下方的「微距/景物/人像」按鍵。

但在智慧手機,只要打開相機模式,觸控選單的「微距模式」,就可以拍攝了。IOS的話更簡單,直接靠近物件拍攝,相機會自動切換到微距鏡頭(當然也可關掉自動微距切換)。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又比如A40想要自動聚焦,就得在「AUTO」模式下,「半按」快門鈕,看到上方燈號轉綠燈,下方黃燈恒亮,就可以把「快門」按到底完成拍攝。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右上角的流線枕造型按鈕,右按是放大(焦距/檢視檔案),左按是縮小(焦距/檢視檔案)。

所以檢視檔案的時候,一旦放大是走「觀景窗」的演算,必須搭配「SET」+「左」、「右」來上下移動「觀景窗」。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全景模式
是的,原來智慧手機上的「全景」模式在「數位相機」時代就有了,只是比較陽春,必須轉到「全景」模式下,用相機一段一段的拍下,而且必須水平移動。然後在透過相機隨附的軟體拼貼,這樣也是完成「全景」的野望了。😊

「SET」後拍下第一張
按下右鍵後拍第二張

拍完後還要透過PC版PHOTOSTICH拼圖,才能完成全景照片。😅

相較IOS的全景拍攝,難易度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相片的解析度可以選擇「大、中、小」三種,最高就是1600x1200,最低是1024x768。我還記得當時選1280x960就覺得高了😅。

現在拍完照都是直接把CF卡拿出來接到讀卡機上來瀏覽,A40的USB傳輸還需要安裝專用軟體,現在作業系統早就不相容了,就沒在用啦。

雖然A40的側面矽膠蓋已經分解,接口都已裸露,電源是需要選購的所以沒有,但功能性來講尚未喪失,只要有四顆AA電池又可以恢復生機。

結語

匆匆20年歲月過去,以往對準景物再用按鍵決定對焦、是否微距拍攝、是否要拍全景照片等操作早就被畫面觸控給簡化了。點畫面上的物件就可以對焦,換成早期數位相機反而會不知所措,沒有記按鍵就無法「人機一體」,差距之大,真令人有物換星移之感呢。

不過,A40至少將入門攝影最基礎的概念化為實際的功能,將各個相機的參數簡化、單位放大,用最簡單的操作搭配有限的自動化功能,讓當年的玩家們一嘗攝影數位化、個人化的宿願。😊


「CANON POWERSHOT A40」就寫到這裡,這盒相機就整個放入防潮箱中,成為「盲狙博物館」的一員。下一次,「盲狙小短篇」將為大家分享什麼呢?敬請各位支持與期待!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並獲收入「消費型相機\CANON」精選~感謝01🥰

更多居家3C的花絮與心得在 「盲狙先生傳粉絲團」🥰
【盲狙小短篇】Canon Power Shot A40 | 塵封已久關箱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盲狙先生 的頭像
    盲狙先生

    盲狙先生傳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