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前言

在HDMI沒有現世以前,高畫質電視的影音傳輸最頂就是色差線了。不論是DVD播放器、PS2或者MOD,要看高畫質節目,玩更細膩畫質的遊戲,色差線都扮演很重要的傳輸關鍵。個人還記得拜訪友人家時,剛好就是用30吋平面電視接色差端在玩「空戰奇兵5」。

雖然當時接近480P的遊戲畫質很多畫面都靠柔化來騙過眼睛,但跟朋友還是玩得津津有味,畢竟PS2上真正支援高畫質的遊戲沒幾隻啊(別懷疑GT4就是個中翹處,最高支援16:9 1080i)。用色差線對接,很大的原因在於我們希望訊號走最大頻寬傳輸......(空戰奇兵5當時應該沒支援到1080i)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個人當年搭配PS2的國際牌電視,仍久久一次拿出來玩🥰。

而當時電漿或者液晶大尺寸電視(或者曾經流行過一陣子的30"平面電視)算是上班族溫飽之餘一個小小的夢想,時至今日,FHD遊戲都已經成為最低要求了,很多3A遊戲早已經以8K顯示為挑戰目標,更別說串流平台上滿滿的4K節目,沒有一台4K電視實在不能稱之為時代青年啊😅。

本文目錄

BENQ VH3745 (FHD)
-畫質模式
-功能設定
-聲音功能
BENQ 50IZ7500
-色差/AV/DVI/HDMI
-AV端
-色差端
-HDMI1(2.0)
-HDMI2/3(1.4)
-影像模式
--伽瑪模式
--色彩模式
-4K HDR模式如何切換?
-GAME模式
-用不到的功能
-聲音選單
--聲音模式
--數位聲音輸出
搭配影音裝置
-SHIELD TV PRO
-XBOX ONE S與PS4
結語


BENQ VH3745 (FHD)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是的,時間來到2006年,那一年筆者還在遊戲公司到處閒晃,看著公司裡企劃與美術們交流市面上頗為流行的萬人線上角色扮演(MMORPG),討論如何讓玩家在虛擬世界「譜出自己的故事」之際,微軟在XBOX 360上推出了「戰爭機器」這部劃時代的第三人稱射擊鉅作。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沒錯,就是這部遊戲讓我兩年後直接升級到XBOX 360與BENQ VH3745 大型液晶,相信很多老朋友們應該也是受到次世代遊戲的「招喚」而跳坑的?🥰自此之後還相繼遊玩了決勝時刻系列、闇龍紀元、空戰奇兵地平線等大作,唯一比較失望的是高畫質遊戲有些字體真是超小,不過之後進入4K時代,遊戲與串流平台也注意到這個問題,透過軟體技術讓玩家可以自訂字體尺寸就比較沒這抱怨了。😊

當年入手的BENQ VH3746,背板就是HDMI1.3*1/色差*1/AV/AUX/VGA。可以看到敝人電視旁邊放著PS2連接線。後來則是換接中華MOD的色差來看HD節目。😊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VH3745令人懷念的16W立體聲喇叭,由於腔體夠厚,單體擺位正常(不像現在單體往下或者往後打出聲音),這台電視夠力的聲效沒讓我動過買音響的念頭。🤣

可以看看當時VH3745的包裝附件,HDMI要得自己買啊: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畫質模式
從480P一躍而上1080P,很自然高畫質電視都是以16:9為主要比例,畫質模式則提供了「動態」、「標準」、「劇院」、「使用者」四種,而這也成了BENQ往後系列的基準模式,名稱雖然不盡相同,但老用戶一望即知啊。🥰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使用者模式」都用在遊戲上,對比可以往上調到56,亮度隨著電視使用愈久,就愈往上調😂,色彩我是酌情往上添加到48,對彩度不敏感的朋友可以不加。色溫我喜歡偏暖。

而BENQ電視當年採用友達的面板,也是產品的亮點之一,通常電視的面板用對了,幾乎就是奠定高畫質的基礎,而BENQ當年採用的日系電容網傳與SONY採用的相同,是其維持品質的另一關鍵。當然,用料相同,料件用量、主板設計與調色仍有各自發揮的空間囉。

-功能設定
這是VH3745針對畫質所設置的調整參數區,一開始入手我把ACE開啟,但對遊戲來說,ACE太保守,所以後期就是關掉ACE,自己調高「按畫面對比度」與「降低雜訊」的等級了。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視窗功能?現在已經取消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當年超過30"都是大型液晶,所以VH3745還設計了「子母畫面」, 不過這種「一台看兩台」的設計其實沒有太必要,大家還是希望專注看節目,而不希望一些畫面細節被小視窗擋住,再加上子視窗的大小也很難令人滿意,所以在後來系列的BENQ電視幾乎都取消了。😊

-聲音功能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既然是ALL IN ONE的大型液晶,音響方面也是自成一格,內建的音效晶片根本是為了遊戲而生的啊(一家之言,各位別介意😄)。

「均衡」當然是0,除非擺放空間相當奇耙,非得動到這個參數😁......而三頻雖然可以調整,但其實都以0為主來聆聽也不覺有何需要加強。如果想增加包圍感,可以調高「中音」就是了。低音部份不建議動,單體本身80HZ是底限,所以增加低頻量感反而會覺得聲音很假。

環繞音效通常是開,尤其是玩遊戲的時候,這參數增加了包圍感與聲音的深度,不過左右環繞的延伸是比較淺,但在當年音質已經很不錯了。

還記得中華隊在21U勇奪冠軍的那一刻嗎?VH3745和我一起見證了國球的榮耀啊。🥰

2014年(遠目)......當時3745入手已經四年了。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然而,就像當年國際牌27"電視被我升級成37"的大型液晶一樣,個人又在2017年碰見了新的殺手級應用,那就是4K HDR串流影音的崛起。😍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相信很多人在大學時代就聽過VOD這個技術(中華電信將自己的平台叫MOD😊),筆者當時還無法想像(當年還沒光纖寬頻),畢竟習慣了實體光碟、硬碟的使用,難以相信透過網路就可以看高畫質影片這回事。

而所謂的「隨選」(On Demand)隨著頻寬解鎖,自然串流服務就上線了。以個人手上的Shield TV Pro來說,但現在不僅4k影片串流,4k遊戲也可以串流啦!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也因為如此,2016年開始台灣網飛就已經上線,個人已經開始打算升級到4k的領域了。畢竟,在習慣了1080p的畫質之餘,對於四倍精細的解析度自然有一股想體驗的衝動😆

2017年升級BENQ 50IZ7500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在電腦螢幕上觀賞網飛的「破案神探」只能到「HD」,著實對更上層樓開始心癢。由於第一台大型液晶就一口氣用了七年之久,雖然也找過一陣子兼顧聲效與畫質的電視,但無奈當時的電視已經往薄邊框與低厚度的方向走,內建揚聲器已經是「點綴」般的存在......

兩相權衡之下,電視採購還是以至少50"以上,4K UHD的規格來做考量。而因為BENQ在第一次使用撐過了七年,耐用度算是過關,而IZ系列的50"、55"、65"與家中客廳衡量之下,原本是選定55",但價格上50"更得我心。而37"升級到50"在2.7公尺的觀賞距離上來說,還是有感的,所以最後選擇了50IZ7500。🥰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市售中階聲霸長度大約在110公分以內,搭配50"電視還算剛好,上圖為Philips TAB8805(下)與SONY HT-Z9F(上)。

50"大小剛好是第一代大型液晶的天花板,在台灣家庭的格局來說算是萬用的尺寸。擺客廳、宿舍、大書桌上都很適合,而近年的電腦螢幕也已經推出50"大小的產品,BENQ、LG、三星在這一塊也都佔有一席之地。

從BENQ官網的文案也可以一窺新系列(S、E、C、D)的定位。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D系列從影音編輯、資訊工程編輯、股票資訊監測等面向來滿足複合多工體驗,看到示意圖我都想把螢幕搬到桌前試試看了😅

在此公開一下客廳中50"電視大小的比例,追劇或者看全螢幕電影是足夠的,而2.35:1的電影畫面會稍有壓縮視野的感覺,不過,個人是從37"升級上來的,所以當時感覺反而還不錯。😊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由於還壁掛了金閣寺,採購時就決定買可以放在電視櫃上的大小。😊

所以只要在三公尺以內的距離,個人覺得50"~86"都可以隨自己的空間格局來選購,最後當然是價格過濾一下,大概就可以選定理想的標的了。🥰

買電視這回事,說到底還是價格與價值疊合出來的化學效應。有的人則在心中的價格有一把尺,超過某個上限功能再好也不會考慮購買。😊;有的人很注重價值,也就是電視本身的畫質、工藝和功能,只要價格合理就出手了。

從規格來說,BENQ 50IZ7500 算是4K不聯網系列裡最後的型號了,之後推出的SW、SY系列都有聯網功能,也跟上了串流平台的盛世。😊

當年的多元連接口-色差/AV/DVI/HDMI

首先在安裝時最先研究的就是電視的連接口,50IZ7500提供了「AV」、「色差(COMPONENT)」、「HDMI1/2/3」、音訊上有「數位同軸」、「HDMI」,另外在側面有3.5MM輸出。兩個USB接口屬於媒體資料讀取,就不計入影音輸出的接口了。

手上的XBOX 360(早期型)就以色差端來連接,中華MOD也換成HDMI連線的版本,加上PS3與後來添購的PS4 SLIM,只用電視喇叭,HDMI勉強算是夠用。😊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50IZ7500提供一個HDMI2.0,兩個HDMI1.4,其實擴充性來講是不大夠的。我記得第二年開始買了PS4 SLIM以及藍光機之後,發現HDMI2的ARC只有1.4的規格,這造成4K藍光的訊號無法上HDR,必須跟其他設備搶HDMI1😅,後來添購了大通4進1出的HDMI轉接器才算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購買的聲霸只有HDMI OUT或者HDMI 一進一出,那麼解決辦法還是只有轉接器才能勝任。但是要提醒大家,如果對影像訊號很要求的朋友,不一定會考慮這種轉接作法,多轉換一次訊號就多少會有衰減。😅解決之道是採購時一定要評估至少四個HDMI輸入,其中至少兩個HDMI2.1的接口(其他2.0)

事實上接口朝下這種設計在後來添加裝備就比較辛苦,我都是用手伸過去記憶位置彎著腰接線,通常做完後就滿身大汗,因為無法目視確認接口位置(都被擋住)。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可以看到接口擺在下方真的很難換線,如果像D系列那樣把HDMI放在側面而非下方,擺放在電視櫃上就很好維護了。

難怪慢慢會有無線全景聲這種設計,走WIFI的確是比實體線連接要方便多了。BENQ現在是沒有做家庭劇院(藍芽喇叭是有),不然新電視就可以期待這方面的功能了。

關於M-LINK

HDMI2可以支援手機直連的M-LINK標準,但除非電視移到桌面才有用途,一般客廳要這樣用是比較難,大家都習慣用手機投影了。😊

所有的接口我都有設備可以連線,所以全部使用過一遍:
1.AV端:連接設備是SONY PS2,不過3:4的遊戲會讓螢幕兩側出現黑邊,後來還是移到房間使用傳統電視了。😊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2.色差端:
可以連線色差的中華MOD已經除役了(MOD203A),唯一可以分享的就是接線時痛苦指數是HDMI的五倍(因為三色線加上立體聲音訊總共五個頭😂),目前XBOX360因為光碟機無法退片已經收起來了,算是收到盲狙博物館裡當作展示品😅。由於外殼已經分解有了裂痕,留著回憶用。

3.HDMI1(2.0):這是外接XBOX ONE S/4K藍光機之類設備的接口,PS4 SLIM只有FHD接其他接口即可。未來升級新電視,就是用PS5/XBOX ONE SX接HDMI2.1了。

目前HDMI1是透過HDMI轉接器來離線,主因是我的外接設備還沒有2.1的規格,各位可以看右方的SHIED TV PRO兩邊就是HDMI2.0 轉接器。(左右側各一個)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4.HDMI2/3(1.4):

HDMI2支援ARC,但由於是1.4的版本,所以只有支援8位元輸入的HDR影像可以點燈4K HDR,加上電視音訊晶片只有到杜比數位/DTS 5.1,串流裝置發現新格式過不去就會被轉成PCM2.0,所以HDMI2拿來接中華MOD,只看SDR模式的畫面了。

HDMI2接MOD,HDMI3就保留了。畢竟使用轉接器後,設備接到電視反而音訊點燈會比較麻煩。

音訊方面完全靠聲霸的HDMI IN,由於TAB8805/8967/HT-Z9F都有兩進一出,沒有追求新規的用戶算是很夠用了,MOD接電視(用電視喇叭或者ARC),串流與遊樂器就接聲霸,音訊就搞定了。

作為畫面輸出的50IZ7500,在SDR方面的調色算是滿符合個人的喜好。更不用說近年出的新機都拿到PANTONE雙認證,膚色特調,也具備劇院/追劇色彩認證。BENQ設置色彩管理實驗室,也算是國產大廠中少見的大手筆製作了。


-影像模式

50IZ7500的影像設定提供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具有五種模式讓用戶設定:「鮮明」、「標準」、「節能」、「劇院」、「用戶」。除了「用戶」以外,用戶剛入手就可以切換來感受每種模式。初期最常用的是「鮮明」,除了整個畫面比較豔麗以外,個人也想看看電視在高動態色彩下的表現。不過漸漸的視覺會感到疲勞,所以會嘗試其他模式。個人目前最常用還是「標準」。😊

以個人的使用心得,習慣長時間追劇的朋友可以開啟「節能」模式,畫面亮度較「劇院」與「標準」還高,但背光較低,實際觀賞時不會覺得畫質有差異。而搭配串流裝置看網飛/迪士尼+等高畫質影片可以使用「標準」,HDR則需要開「用戶」來補償一些明度的不足。

當然,只是切換基礎的模式還不夠,對於色彩還有更進一步要求的用戶可以參考第二層次的設定。😊

第二個層次是「伽瑪模式」、「色彩模式」、「HDMI模式」以及「GAME模式」
-伽瑪模式:通常這模式調整的是整體畫面的階調,也就是從黑到白的漸層階數是否更平滑。適當的伽瑪等級可以讓畫面細節更清楚,各位可以比較以下的等級表現。

我們使用「我的PS搭檔」兩人電聯的畫面來比較伽瑪模式的高低差異(同樣「標準」模式):

伽瑪模式-低
伽瑪模式-高

再來一份鋼鐵人的比較:

伽瑪模式-低
伽瑪模式-高

各位應該可以發現50IZ7500的伽瑪模式其實等級差異不大,但調高時的確可以看清多一點細節--「我的PS搭檔」裡金亞中的頭髮,以及「鋼鐵人」中頭盔頂陰影中的紋理--不過,高等級的明度還是太高,東尼史塔克的面部陰影變得不夠自然,反而削減了臉部的立體感,也影響了膚色的表現。

所以最後我選擇中等。😊

而關於伽瑪曲線的相關知識,在BENQ官網上也有詳盡的資訊,還輔以圖片顯示相關差異,淺顯易懂,推薦大家有空前去看看。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什麼是伽瑪?如何在 BenQ 專業螢幕應用?

簡言之,當您想提昇畫面本身的明暗細節,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更順暢自然時,可以考慮調整伽瑪模式。不過,50IZ7500只有提供三種等級切換,並沒有「用戶」可以細調。這也是早期4K液晶電視的限制吧。😊

--色彩模式:
如果覺得四大影像模式的色彩還不夠滿意,可以進入「色彩模式」調整細部的色彩表現。這個模式有兩種層次,第一層是三級設定,系統提供「高」、「中」、「低」三個等級。

「高」度色彩則適合在明亮的環境下觀賞,「中」度色彩則與「標準」模式使用場合相近,就是在一般的環境使用。

「色彩模式」設定的原理跟四種影像模式的應用需求很像,「低」等級適合在觀賞電影使用,如果您對「鮮明」模式下的電影觀賞感到過於豔麗,又不想切換到「標準」,可以考慮設定「低」色彩等級。這兩種模式可以交叉設定,各位也可以玩玩看。

我們以「製作人」裡IU的唇色做兩種設定後的比較,可以看到高等級設定裡下唇的色彩整個滿到浮出來了,但經過調整,可以看到邊緣的唇色了。

色彩模式-「高」
色彩自訂-紅色調-8紅濃度0洋紅濃度0

每一家的畫質特色不盡相同,而IZ7500對洋紅色的處理特別突顯,如果只用預設的高中低三種彩度來調整,會發現某些戲劇(如韓劇)的唇色會有漂浮感,比如「德魯納酒店」裡的呂珍九有好幾場戲整個洋紅色嘴唇變得很顯眼(換了XBOX跟PS4都一樣狀況),只有進入自訂色彩才有緩解的方案😊

第三個層次有「動態流暢增益」,這個功能主要在運動節目中使用,賽車或者球賽的高動態動作下仍可以看到清楚的畫面。不過,看電影的話建議不開這個選項,因為太過流暢的畫面看起來有攝影棚效應,很像肥皂劇。

然而,對於想展現4K畫質的朋友,個人反而建議開這選項,的確看起來清晰度會亮眼很多!其實在很多展場的電視就是維持這個功能開啟,雖然動作會太過流暢,但讓用戶感受到畫質提昇的目的就達到了。😁

4K HDR模式如何切換?

由於50IZ7500剛上市時HDR10算是剛崛起的標準,透過網飛與遊樂器大廠的力推,在用戶之間開始興起了需求的呼聲,BENQ做為國產電視龍頭之一,自然也從善如流為IZ系列提供了HDR韌體更新。

事實上,BENQ的客服還算是不錯的,除了電話上回應問題,網路也開放各種更新教學,或者設定教學,個人在還沒進入01的時候,使用上出現問題,都是在YOUTOBE或者谷歌關鍵字搜尋,一樣可以找到答案。😊


一旦韌體更新完畢,只要開啟支援HDR輸出的訊源,如PS4/SHIELD TV PRO的YOUTOBE,電視就自動切入HDR10模式。所以當你使用「標準」模式看的時候,就切成標準 4K HDR;「用戶」時就是「用戶 4K HDR」, 系統以此原則套用。😊

不過,由於HDR本身就很強調面板對完整動態與色域對應的表現,IZ7500的峰值亮度350尼特左右,所以切換到HDR10後是透過模擬的方式對應出來,個人體驗後覺得是「嘗鮮」成份比較高,而其模擬演算的效果也很挑裝置。

我們以鋼鐵人來看DISNEY+ SDR與HDR畫面亮度的差異:

鋼鐵人SDR
鋼鐵人HDR

扣掉SDR拍攝時有手震狀況,SDR畫面稍微偏紅,但是整體較為明亮,各位在切換時應該會比較出來。(實際上鏡頭的敏感度與肉眼仍有段差距,照片上覺得一點點亮,在實際觀影時體感更亮)

當然在BENQ推出的新系列來看,HDR的演算能力可以說是推陳出新了。不僅增加支援杜比視界,也能收納了HDR10+的新標準,不論是看電影(DOLBY VISION)還是玩遊戲(HDR10+或HDR10)都可以完美支援。😊

至於新電視的HDR各種影像模式表現如何,就看筆者有沒有機會升級電視再來體驗了。😉

GAME模式

除了在玩遊戲時可以打開來減少延遲以外,連接PC時也可以用到這個功能。不過,個人在客廳使用時比較過GAME模式的表現,除了此模式與「動態流暢增益」互斥以外,畫質上是看不出差異的。(可能也跟我後來都用SDR看片玩遊戲有關)

但是,看藍光時(實體碟)卻需要打開「GAME模式」,否則會出現語音延遲的現象。真可以說是每個人使用情境不同,電視的功能「妙用」之處也不相同啊。😊

有沒有用不到的功能?

有的,影像功能中使用後感覺差異不大的分別是「自動對比增強」、「雜訊抑制」、「MPEG雜訊抑制」,外加「動態背光」。

前三個功能不知道是因為4K串流影片已經走到VC9編碼,很少有機會再用MPEG格式,而「自動對比增強」在SDR/HDR模式下也感覺不出差異,所以後來我都關掉。

另外「動態背光」一定要關掉是因為電視對環境光源的異動很敏感,就算是白天開著電視,也會發現影片偶而會閃爍一下,後來跟工程師到府觀看後確認是動態背光的關係,關掉後就沒有再發生過了。😊

-聲音選單

雖然IZ系列拿掉了truSurround,但音訊方面的功能與前作VH3745相差並不大。

--聲音模式:個人建議是使用「標準」,人聲比較集中。如果套用「電影」,會發現聲音左右深度增加了,但是聲音也變薄了,人聲相對變弱,這也是當時大部分用戶(不只BENQ)對電視喇叭的抱怨。不過,這也讓聲霸這種簡易型家庭劇院興起,搭配4K串流,其實我們的花費不能只算電視的採購。😊

而選單中的「環繞音效」只對內建喇叭有效,建議關掉,因為效果實在不彰啊。我在保固換主板時有看過IZ7500的喇叭是一對跑道型單體,但聲音卻是朝下打,這種反射效果怎可能比得上VH3745的朝前發聲設計呢?😊

--自動音量:新增的功能,但其實用不上,畢竟主聲道一開「電影模式」聲音就散掉了,自動音量的演算增益比例真的聽不出有提昇多少。後來也是關掉。

--數位聲音輸出:有家庭劇院的朋友要選「自動」,「PCM」只有立體聲,就算輸入時PCM5.1,電視也只會擷取主聲道PCM2.0給音響,聽起來聲音就超弱。另外「自動」雖然會將原始輸入格式傳給音響,但經過測試,原始格式方面似乎也僅支援到杜比數位/DTS 5.1的位元流傳遞,新格式都會被降為PCM2.0。

以上的結果是用XBOX ONE與PS4測試而得的,只要一播放影片後回到音效選單,可以看到格式又跳回PCM立體聲。😊

不過,現在音效晶片與內建安卓TV都很先進了,這種「歷史性的遺憾」不至於在音響上重演。個人在升級前就是以聲霸為影音傳輸的主體,點燈就變得很容易了。

最後就用「魔鬼終結者4」的電視喇叭與SONY聲霸的表現來比較一下:

IZ7500 電影+環繞音效
HT-X9000F CINEMA+VERTICAL SURROUND

看完以上展示,個人心想要是IZ7500的喇叭可以向下轉出面對沙發就好了,而不是直接朝下。😊

類似有些汽車的隱藏頭燈設計......電視的隱藏喇叭往下轉出,方向跟車燈相反。


用電視聽音樂的好用功能

IZ系列除了提供USB播放影音的功能外,也照顧到只想聽音樂不想開著螢幕浪費電的用戶,在「設定」選單裡選「關閉螢幕保留聲音」,這樣就變成「MP3音樂播放機」了。😊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這個功能在與聲霸連線時一樣有用。比如SONY的聲霸(中高階系列)很喜歡把韌體選單打在電視上,雖然很方便維護,但聽音樂時也會啟用螢幕顯示歌曲資訊,久了就有點不美。只要用這「關閉螢幕保留聲音」一樣可以讓聲霸繼續播放音樂,電視就休眠去也。

就我所知,當年的大型液晶有這功能的不多,至少其他一線大廠訪過是沒有的。(現在幾乎都加上了😊)

搭配影音裝置

既然是不聯網電視,除了透過USB連接硬碟看片之外,還是以外接播放器來看電影玩遊戲最大宗了。IZ7500作為單純的電視來講是很稱職的,個人使用的裝置有:

-SHIELD TV PRO
主力是看串流影音,影像都是透過聲霸轉傳給IZ7500,偶而玩一下NVIDIA GEFORECE,4K串流遊戲效能不差(2077/獵魔士年度版),也支援PS4/XBOX ONE手把,只要把字體放大,畫面效果還是不錯的。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使用SHIELD TV PRO+50IZ7500的4K HDR ATMOS展示:

-XBOX ONE S與PS4
是的,個人在發燒版上常常使用以上兩者的藍光機或者網飛進行全景聲或者5.1的影音展示,實際上XBOX的HDR影像比較偏冷,而PS4 SLIM雖然只有遊戲才支援HDR(如地平線),影像的色彩明顯是PS4勝出。

不過,要更準確比較XBOX的輸出,我們就用XBOX與SHIEDL TV PRO來比較一下「愛死機器人」HDR畫面表現,畢竟,PS4 SLIM的網飛沒有支援HDR😂:

XBOX HDR
SHIEDL TV PRO HDR

以上輸出都套用色彩模式-自訂,以及「標準」影像模式。

最後再給大家看一下XBOX ONE S在SDR模式下的色彩表現:
【盲狙雜感】BENQ 50IZ7500 五年使用心得 | 關於大型液晶的回憶🥰
但SDR除了亮度較HDR高一級以外,機器人裝甲上的光影紋理呈現出來的立體感,還是HDR版本比較「傳神」。個人主觀的觀察,覺得SDR的亮度有點蓋掉裝甲上的細節了。😊

而單純以兩個裝置的HDR版本比較,又可以發現SHIELD TV PRO透過AI 4K增強演算,裝甲的立體感又比XBOX好一點?如果單純用伽瑪值的演算來說,STV採用的曲線是比XBOX更逼近肉眼視覺了。😊

從以上比較可知,就算是播放器跟線材用對了也會影像畫質的展現。目前電視都會內建APP來支援4K串流,影像上一定是針對電視面板特調過了,比較沒太大問題。但輸出的數位音訊就有一些差異,這跟採用的音效晶片,外掛的音效軟體(Dolby Access)也有關係。

個人建議是採購電視之餘,也要補買個專用播放器來搭配,這樣哪一方出問題還可以有備用,而且也可以比較雙方的影像與音效能力,不至於出意外時錯怪了電視或者聲霸,又花一筆錢錢升級,才發現抓錯兇手。😁

結語

4K電視的銷售目前已達巔峰,加上疫情效應,的確爆出的家用需求勢不可擋,相信不少朋友這段時間已經升級新的電視,搭配新的音響與新的播放器,好整以暇的享用新世代的家用劇院了吧?🥰

展望未來,在8K還無法找到降低成本與小坪數使用門檻的方案下,4K電視應該會擔任市場主力一段時間。而接下來的戰場將會深化到新的發光技術、新的材料與動態HDR演算的競爭上。消費者如何在OLED、QD-LED、miniLED之間找到最符合居家娛樂的產品,又能節省荷包,就看電視大廠們的研發實力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盲狙先生 的頭像
    盲狙先生

    盲狙先生傳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