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前言

從1987年開始,藉著電腦崛起的勢頭,飛行模擬遊戲開始攻佔市場,當時MICROPROSE推出的「F19隱形戰鬥機」以超越當時硬體的需求上市,引起不少現代戰機的愛好者搶先收藏,飛行搖桿的需求也水漲船高。

時至今日,玩家們對飛行搖桿的需求早已從當年陽春的操縱桿造型搖身一變成為電競等級的HOTAS控制器,而飛行模擬遊戲也由當年的戰國時代漸漸歸於一統,在網路與次世代主機市集上才找得到大型遊戲平台,如DCS WORLD、EA(STAR WARS)、SONY PS+、XBOX,飛行模擬遊戲也就集中在少數平台中發表,但硬體需求一山還比一山高,遊戲環境也就更加擬真細緻。

而個人藉著工作室升級AI演算用的電腦之便,也把以前喜愛的飛行模擬遊戲找出來,加上訂購一些當今的新作如DCS WORLD現代戰機系列、EA上架的 STAR WARS:中隊爭雄、XBOX GAME PASS ULTIMATE的微軟模擬飛行2020,打算搭配HOTAS控制器來體驗飛行的樂趣。(輕量AI與遊戲一兼二顧?)
由於是工作室,還有專案要進行,所以選配的飛行控制器就以有限預算為主,不打造座艙了。但設備仍要追上現今的潮流,於是在價格與電競需求的考量下,個人選擇了「FlashFire Cobra V5 HOTAS Combo」。
FlashFire(富雷迅)其實是台灣品牌,公司從30年前就開始作遊戲硬體週邊,以其累積的經驗,加上一群熱愛遊戲的夥伴共同成立了這家高品質遊戲週邊公司。

富雷迅在全球積極布局,各大國際電玩展、動漫展也都有她們的身影,圖為FlashFire Reboot InfoGamer 2024的活動。

而個人藉著工作室升級AI演算用的電腦之便,也把以前喜愛的飛行模擬遊戲找出來,加上訂購一些當今的新作如DCS WORLD現代戰機系列、EA上架的 STAR WARS:中隊爭雄、XBOX GAME PASS ULTIMATE的微軟模擬飛行2020,打算搭配HOTAS控制器來體驗飛行的樂趣。(輕量AI與遊戲一兼二顧?)
由於是工作室,還有專案要進行,所以選配的飛行控制器就以有限預算為主,不打造座艙了。但設備仍要追上現今的潮流,於是在價格與電競需求的考量下,個人選擇了「FlashFire Cobra V5 HOTAS Combo」。
FlashFire(富雷迅)其實是台灣品牌,公司從30年前就開始作遊戲硬體週邊,以其累積的經驗,加上一群熱愛遊戲的夥伴共同成立了這家高品質遊戲週邊公司。

富雷迅在全球積極布局,各大國際電玩展、動漫展也都有她們的身影,圖為FlashFire Reboot InfoGamer 2024的活動。
也因為如此,個人也想有別於以往用看看台灣公司打造的HOTAS控制器,就下訂這款顏色與造型獨特的「FlashFire Cobra V5 HOTAS Combo」(以下簡稱「v5c」)來體驗了。

能夠得到日媒票選十大飛行搖桿,成就也是得來不易。

開啟頂蓋,可以看到兩個區域分裝搖桿與油門控制器。

將右方的箭頭區打開,可以看到油門控制器,節流閥上頭還有三個按鈕,接下來要拿出來看看還有哪些細節。

拿出來先拍張全家福,COBRA V5 HOTAS搖桿與油門控制器(feat.ED209)。

產品的保證卡與簡易說明書,這樣就是包裝的全部內容了,簡單明瞭。


首先登場是COBRA V5 HOTAS 搖桿,會打上「HOTAS」就是讓雙手不離飛行控制器的概念:只要定義好按鈕,玩家可以依靠這組控制器飛行。

從側面看,還有COBRA V5的條紋標誌,視覺上不會單調。握把本身有個曲度,以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讓手握起來更舒適。

「v5c」搖桿的USB連接採用編織線,工藝上很夠誠意。

握把頭也很有俄羅斯造型風格,除了必備的飛彈發射按鈕與八方向苦力帽外,還多加四方向雷達頭(MFD管理按鍵),以及紅色的武器切換鈕,這些按鈕也可以在遊戲中重新定義。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三向切換開關(BVR\NAV\VIS),讓搖桿上的按鈕有其他對應,所以總計可對應到23個鍵盤按鍵。
「v5c」操縱桿參照了SU-27的外型並稍做配置上的修改,保險掣的設計也引用了。

能夠得到日媒票選十大飛行搖桿,成就也是得來不易。
█ 開箱與工藝
雖然踢到腳腫起來也是很開心的一箱,差不24吋螢幕包裝大小,但比較厚。
整個箱體主打天空灰藍與深黑的產品主色調(蘇愷27?),間綴以FlashFire商標的紅白色,背景則是稍微亮眼的深紅,整個包裝看起來就很有生氣,但氣勢十足啊😊

頂部還有一支帶著墨鏡的豬哥浮貼,很有致敬「紅豬」的味道,經了解後才知道那是FlashFire的吉祥物啊😁。
整個箱體主打天空灰藍與深黑的產品主色調(蘇愷27?),間綴以FlashFire商標的紅白色,背景則是稍微亮眼的深紅,整個包裝看起來就很有生氣,但氣勢十足啊😊

頂部還有一支帶著墨鏡的豬哥浮貼,很有致敬「紅豬」的味道,經了解後才知道那是FlashFire的吉祥物啊😁。

右側的產品特色(多國語文)很能反應「v5c」的亮點:
玩家想了解 | COBRA V5 HOTAS combo |
支援windows 11嗎? | 支援Windows7/8/10/11 |
搖桿中心容易磨損嗎? | 採用霍爾效應磁感應技術,沒有電位計感應磨損問題 |
自定義按鍵夠多? | 7軸共23個可切換3種模式按鍵(加上油門按鈕總共32個) |
苦力帽? | 除了握把頭,油門控制器還另有八方向苦力帽 |
油門控制可調鬆緊? | 油門控制附加力道調節器,可以調推動的緊緻度 |

開啟頂蓋,可以看到兩個區域分裝搖桿與油門控制器。

將右方的箭頭區打開,可以看到油門控制器,節流閥上頭還有三個按鈕,接下來要拿出來看看還有哪些細節。

拿出來先拍張全家福,COBRA V5 HOTAS搖桿與油門控制器(feat.ED209)。

產品的保證卡與簡易說明書,這樣就是包裝的全部內容了,簡單明瞭。

█ Flight Stick Cobra V5

首先登場是COBRA V5 HOTAS 搖桿,會打上「HOTAS」就是讓雙手不離飛行控制器的概念:只要定義好按鈕,玩家可以依靠這組控制器飛行。

從側面看,還有COBRA V5的條紋標誌,視覺上不會單調。握把本身有個曲度,以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讓手握起來更舒適。

「v5c」搖桿的USB連接採用編織線,工藝上很夠誠意。

握把頭也很有俄羅斯造型風格,除了必備的飛彈發射按鈕與八方向苦力帽外,還多加四方向雷達頭(MFD管理按鍵),以及紅色的武器切換鈕,這些按鈕也可以在遊戲中重新定義。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三向切換開關(BVR\NAV\VIS),讓搖桿上的按鈕有其他對應,所以總計可對應到23個鍵盤按鍵。

如上圖「側面」與下圖比較,可以看到發射按鈕還有「保險掣」,如果直接按發射鈕是不會擊發的,必須連「保險掣」一起按下才能開火,這點真實模擬了戰鬥機(SU-27)的射控機制。

參照上圖,操縱桿的正下方還有一個保險按鈕,出廠時這個保險掣是往下擺,飛行中要使用就扳回來可以擊發,當作「雷達切換」、「緊急投放」或者「轟炸」按鍵相當不錯,有開\關保險的功能。
除此之外,操縱桿與底座之間還有膠套防塵,周圍的固定環還做了金屬鉚接,雖然是入門控制器工藝上仍相當注重細節。

有這隻操縱桿,自然要打開DCS的SU-27來飛一下了。😁
除此之外,操縱桿與底座之間還有膠套防塵,周圍的固定環還做了金屬鉚接,雖然是入門控制器工藝上仍相當注重細節。

有這隻操縱桿,自然要打開DCS的SU-27來飛一下了。😁
「v5c」的搖桿旁還有滑桿,單獨使用時可以當作節流閥(油門)來使用,手感相當滑順「不油膩」😁建議初次飛行前先將它歸零(min),免得影響油門的控制(有些遊戲預設會抓到滑桿而不是油門)。

來個各角度近照吧。

來個各角度近照吧。
正面

右側

左側

俯瞰

底部

可以看到為了增加穩定度,底座另外加裝一片厚金屬板,並且貼有止滑膠墊。搬動搖桿時請從底部抬起,安全起見不要直接用手拿上方上方搖桿喔!那一區沒有特別承重設計,損壞的話就哭哭了。
█ 油門控制器
為了有所區別,操縱桿上附的油門我稱之為「滑桿」,而「v5c」專用的獨立油門就稱之為「油門控制器」,簡稱「油門」。由於採用傳統的推動式設計,所以正方形的底座沒有特別增加重量,但底部也有膠墊,所以使用起來相當穩固。

握住手把往前推時,可以看到刻度愈來愈大,這就是「加速」;往後拉就可以看到刻度愈來愈小,這就是「減速」。

手把上還有五個按鈕,兩個X\Y軸旋鈕。看到旋鈕我就想用在射頻干擾上,以前「飛狼」在避免敵人鎖定時就用旋鈕找到干擾的頻率,目前則是在DCS上可以用來調整雷達掃描頻率或者選擇航點。以平價HOTAS來說,支援算是很到位了。


握住手把往前推時,可以看到刻度愈來愈大,這就是「加速」;往後拉就可以看到刻度愈來愈小,這就是「減速」。

手把上還有五個按鈕,兩個X\Y軸旋鈕。看到旋鈕我就想用在射頻干擾上,以前「飛狼」在避免敵人鎖定時就用旋鈕找到干擾的頻率,目前則是在DCS上可以用來調整雷達掃描頻率或者選擇航點。以平價HOTAS來說,支援算是很到位了。

「油門控制器」正面還有一個預留的USB接口,提供給「飛行操縱桿」串接使用,這樣就整合成一組「HOTAS」控制器,非常簡便的設計。


除了五個按鈕外,左側還有「阻力旋鈕」,根據我們玩到的機種可以自行設定油門推動時的阻力,比如C-130就開大,F-16就開小一點😁。

最後介紹一下他的說明手冊,由於非常簡要,所以我直接拍照留存,手機或電腦上直接看也很方便。

最後介紹一下他的說明手冊,由於非常簡要,所以我直接拍照留存,手機或電腦上直接看也很方便。
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

由此可以了解整組控制器有七軸32個按鍵,而其中射控按鈕(B1+B2)跟B12,13,14總共五個是共用按鈕,其他27個按鈕則是每個模式分配九個(B3~B11)計算而得。
所以每個模式實際可以使用的按鈕就是5+9=14個,透過遊戲中支援「MODIFIER」還可以多出約一倍的按鈕數量,這些在DCS中特別會用到。
開箱已畢,電腦也升級好了,當然迫不及待就要來進行安裝設置啦。
所以每個模式實際可以使用的按鈕就是5+9=14個,透過遊戲中支援「MODIFIER」還可以多出約一倍的按鈕數量,這些在DCS中特別會用到。
開箱已畢,電腦也升級好了,當然迫不及待就要來進行安裝設置啦。
█安裝與設置
「v5c」採用DIRECTX API來支援搖桿設定,只要整組串接到電腦的USB接口,WINDOWS就可以抓到了(名稱是Titanwolf Hotas Bundle)。

整套裝置只佔用電腦一個USB(因為油門上還有一個USB接口留給搖桿),對我來說就非常實用,畢竟評測項目多,USB資源就很珍貴。

在WINDOWS 11中想要校正搖桿,或者查詢搖桿狀態,要注意進入「藍牙與裝置」後要再進入「裝置」\「更多裝置與印表機設定」才能看到「Titanwolf Hotas Bundle 」這個裝置。這時候才好進行搖桿的查詢或校準。

用滑鼠右鍵叫出選單,選「遊戲控制設定」。

現在可以開始測試v5c的各項操控與按鈕了。這套操控器出廠時就已經校準好了,所以進入測試頁面可以看準星就位於正中央,移動搖桿就可以看到X軸\Y軸移動的速度與定位感都相當好。

就WINDOWS的命名來說一下,「滑桿」就是搖桿側邊附的節流閥,而「節流閥」就是實體的「油門」。「方向控制器」通常是模擬飛機的「方向舵」,而「X/Y旋轉」則是「油門」控制器的兩個旋鈕。
如果在測試頁面發現有任何軸度、旋轉或者節流閥的移動比例不對勁,就可以點「設定」來校正。
確定整套操控設備的出廠值沒有問題後,就可以進入飛行模擬遊戲中做進一步設定了😊。如在DCS中可以叫出「選項\控制器」畫面來定義按鍵對應。

如圖,這是DCS WORLD的飛行控制設定畫面,除了按鍵外,更細的校正(死區、反轉等)也可以在這裡實作。

整套裝置只佔用電腦一個USB(因為油門上還有一個USB接口留給搖桿),對我來說就非常實用,畢竟評測項目多,USB資源就很珍貴。

在WINDOWS 11中想要校正搖桿,或者查詢搖桿狀態,要注意進入「藍牙與裝置」後要再進入「裝置」\「更多裝置與印表機設定」才能看到「Titanwolf Hotas Bundle 」這個裝置。這時候才好進行搖桿的查詢或校準。

用滑鼠右鍵叫出選單,選「遊戲控制設定」。

現在可以開始測試v5c的各項操控與按鈕了。這套操控器出廠時就已經校準好了,所以進入測試頁面可以看準星就位於正中央,移動搖桿就可以看到X軸\Y軸移動的速度與定位感都相當好。

就WINDOWS的命名來說一下,「滑桿」就是搖桿側邊附的節流閥,而「節流閥」就是實體的「油門」。「方向控制器」通常是模擬飛機的「方向舵」,而「X/Y旋轉」則是「油門」控制器的兩個旋鈕。
滑桿

節流閥

如果在測試頁面發現有任何軸度、旋轉或者節流閥的移動比例不對勁,就可以點「設定」來校正。
確定整套操控設備的出廠值沒有問題後,就可以進入飛行模擬遊戲中做進一步設定了😊。如在DCS中可以叫出「選項\控制器」畫面來定義按鍵對應。

如圖,這是DCS WORLD的飛行控制設定畫面,除了按鍵外,更細的校正(死區、反轉等)也可以在這裡實作。
飛行模擬遊戲雖然是「遊戲」,但其功能性較飛行射擊遊戲還要複雜、更富細節。如「微軟飛行模擬」或「DCS數位戰鬥模擬世界」在進入飛行前還是需要將常用的技令對應到操控器內才好操控。 這方面v5c提供三種模式共32個按鍵對應,對入門款搖桿來說的確是很實用。 |
▓ 什麼是BVR\NAV\VIS?
問題來了,雖說v5c提供三種模式的按鍵對應,但每種模式意義是什麼?對於剛入手的玩家來說可能會有點不明所以。
簡單來說,「v5c」將戰鬥飛行中常見的三種狀態歸為按鍵的三種模式,即「BVR(視界外)」\NAV(導航模式)\VIS(視界內)」,每一種模式對應到不同的按鍵,所以加起來共有32種按鍵。

不過,油門控制器上的CDE按鈕只有一種對應,另外搖桿的射控按鈕(保險掣與射擊按鈕)也是不在模式切換之列。也就是這五個按鈕與搖桿上的模式切換沒有關係
當我在玩像90年代的飛行遊戲如「以色列空軍」、「詹氏飛行年鑑(合集)」時,由於技令較少,所以一種模式就可以包了(其他可以用鍵盤代替),我通常都集中在「NAV」模式飛行。
但當我們進入更大型的「DCS World」時,駕駛A-10C就要面對非常多武器與導航系統的操作。這時候把各項操作分為「視界外空戰(BVR)」、「導航飛行(NAV)」與「視界內戰鬥(VIS)」來對應,長久遊戲下來就比較方便。

接下來就為大家分享個人在飛行模擬上的「v5c」體驗。
簡單來說,「v5c」將戰鬥飛行中常見的三種狀態歸為按鍵的三種模式,即「BVR(視界外)」\NAV(導航模式)\VIS(視界內)」,每一種模式對應到不同的按鍵,所以加起來共有32種按鍵。

不過,油門控制器上的CDE按鈕只有一種對應,另外搖桿的射控按鈕(保險掣與射擊按鈕)也是不在模式切換之列。也就是這五個按鈕與搖桿上的模式切換沒有關係
當我在玩像90年代的飛行遊戲如「以色列空軍」、「詹氏飛行年鑑(合集)」時,由於技令較少,所以一種模式就可以包了(其他可以用鍵盤代替),我通常都集中在「NAV」模式飛行。
但當我們進入更大型的「DCS World」時,駕駛A-10C就要面對非常多武器與導航系統的操作。這時候把各項操作分為「視界外空戰(BVR)」、「導航飛行(NAV)」與「視界內戰鬥(VIS)」來對應,長久遊戲下來就比較方便。

但若玩家很習慣使用鍵盤操作各項指令,只要鎖定「NAV」(或者任選其一)那一組搖桿按鍵對應,簡化戰鬥時的記憶,也是可以的,端看大家怎樣戰鬥最好上手囉。 當然就「HOTAS」的雙手不離控制器的概念來說,盡量把所有鍵盤技令都對應到控制器上還是玩起來最盡興的,這方面就鼓勵大家有時間多玩飛行遊戲,熟能生巧囉! |
接下來就為大家分享個人在飛行模擬上的「v5c」體驗。
▓ DCS World A10C(2010)
大概在十幾年前,萬代拿姆科代理了「DCS A-10C」這套飛行模擬遊戲。老實說「A-10C」的開發歷程與當年其他飛行遊戲的命運都差不多坎坷,發行延後、預算追加等等一再傳出讓愛好者失望的消息,但在好不容易等到手後馬上知道為何DCS當年吃力不討好的原因了😊。

以當年電腦顯卡的能力尚不足以處理海量貼圖的時代,DCS就企圖將各國戰機的擬真性能與細節都做進遊戲中,一款戰機一套遊戲的出,自然很容易遭遇資源不足的困難。更不用說這塊市場原本就屬於較硬核的玩家,沒有龐大的銷量如何支撐起這麼複雜細膩的遊戲呢?

可以看到2011年當時的推薦硬體為4GB主記憶體,512MB的Geforce8600GT.....比起現在的推薦硬體需求相差十萬八千里。

筆者還保留WINDOWS 10的主機,用光碟機安裝了一下這款老遊戲。😊

以當年電腦顯卡的能力尚不足以處理海量貼圖的時代,DCS就企圖將各國戰機的擬真性能與細節都做進遊戲中,一款戰機一套遊戲的出,自然很容易遭遇資源不足的困難。更不用說這塊市場原本就屬於較硬核的玩家,沒有龐大的銷量如何支撐起這麼複雜細膩的遊戲呢?

可以看到2011年當時的推薦硬體為4GB主記憶體,512MB的Geforce8600GT.....比起現在的推薦硬體需求相差十萬八千里。
想當年一張DVD安裝好就可以玩,但是顯卡不夠力也是很難跑出高精度又順暢的戰場環境。幸好網路遊戲創出另一片天空,很快的DCS將單機零售的發行計畫轉為網路發行,透過新地圖與新戰機等網購,以全球為市場,目前DCS 2.9算是累計不少死忠玩家在這片戰場中「翱翔」,筆者也有幸得以持續這個「飛行」的夢想😊。 |

筆者還保留WINDOWS 10的主機,用光碟機安裝了一下這款老遊戲。😊
評測的主機有兩台,這台是ASUS B85M-G 32GB主記憶體,所以我分割了10GB的記憶體硬碟,將A-10C全部安裝到W槽去(7GB`),全部都在記憶體上執行啦!(WINDOWS 7時代遊戲的優點)

掛上「v5c」之後的確飛行的準度比以往的入門搖桿好上很多(對,當初是買千元左右的搖桿),在i5-4460內顯的運作下,飛行的順暢度是比較差,不過仗著全部用DDR4 1600的記憶體運作,飛基本訓練還是沒問題的啦!😂
這套遊戲特色是把USNF(美國海軍戰鬥機)、JANES USNF(詹式美國海軍戰鬥機)以及JANES ATF(詹式先進戰鬥機)三套遊戲合在一起賣,特色是玩家可以使用進階的任務編輯器來設計歷史或者未來任務,將遊戲中的各國先進戰鬥機(包括台灣經國號)放進來玩。
「Fighter Anthology」想當然耳沒有美美的貼圖,Pentium處理器時代的飛行模擬遊戲看得到一顆一顆長在地上的多邊形樹木,貼上材質的雲就很感動了。

Fighter Anthology一直以來是個人回味過去與未來戰役的飛行遊戲,現在有了「v5c」更讓我快意穿梭在戰場之中。
「v5c」支援標準DirectX API,所以只要是WINDOWS平台的遊戲基本上都可以抓到。對於走開放架構的遊戲支援度更高。這也是為何「Fighter Anthology」仍能抓到「v5c」搖桿與油門的關係吧?
現在入手「v5c」後,如願以償讓雙手操控戰機飛越南戰役,從航艦起飛執行任務後再降落到母艦上,順暢的操控讓我完整回顧整個戰役,真的很開心。

掛上「v5c」之後的確飛行的準度比以往的入門搖桿好上很多(對,當初是買千元左右的搖桿),在i5-4460內顯的運作下,飛行的順暢度是比較差,不過仗著全部用DDR4 1600的記憶體運作,飛基本訓練還是沒問題的啦!😂
事實上「A-10C」2010年版只需要Cobra V5搖桿就可以操控,使用側邊的滑桿作為節流閥即可加減速,苦力帽則用來做視角巡覽,感應也相當靈敏。以當年這款怪獸級遊戲來說,沒有專用加速卡還可以維持操控準度,「v5c」算是過關了。😊 |
▓ 詹氏飛行年鑑三合一(Fighter Anthology)
再把時光調回去一點到1997年,EA當時推出了1995年以來就發行的詹式戰鬥機合輯,在當時3D加速卡還只聞樓梯響的年代,使用DIRECTX5硬是操出來的飛行模擬遊戲還是很多玩家的回憶。

這套遊戲特色是把USNF(美國海軍戰鬥機)、JANES USNF(詹式美國海軍戰鬥機)以及JANES ATF(詹式先進戰鬥機)三套遊戲合在一起賣,特色是玩家可以使用進階的任務編輯器來設計歷史或者未來任務,將遊戲中的各國先進戰鬥機(包括台灣經國號)放進來玩。
「Fighter Anthology」想當然耳沒有美美的貼圖,Pentium處理器時代的飛行模擬遊戲看得到一顆一顆長在地上的多邊形樹木,貼上材質的雲就很感動了。

Fighter Anthology一直以來是個人回味過去與未來戰役的飛行遊戲,現在有了「v5c」更讓我快意穿梭在戰場之中。
重點是這套遊戲使用開放式格式,所以遊戲資料得以透過特定編輯器修改,EA也開放讓玩家在非商業利益下modding,所以在最新的FA1.02版中已經可以在新世代處理器上滑順的操控,遊戲也抓得到「v5c」,飛起來也很順暢!! |
「v5c」支援標準DirectX API,所以只要是WINDOWS平台的遊戲基本上都可以抓到。對於走開放架構的遊戲支援度更高。這也是為何「Fighter Anthology」仍能抓到「v5c」搖桿與油門的關係吧?
現在入手「v5c」後,如願以償讓雙手操控戰機飛越南戰役,從航艦起飛執行任務後再降落到母艦上,順暢的操控讓我完整回顧整個戰役,真的很開心。
▓ DCS World (v2.9.x)
老遊戲體驗完畢,新版DCS World v2.9.x當然是累積「v5c」飛行時數的必備平台。

這套遊戲就由個人第二台主機來體驗,主板是「ASUS PRIME Z890-WIFI7 CSM」載有128GB主記憶體,NVIDIA RTX 3060 12GB顯卡,跑起來的確是滑順無比,載入遊戲的時間也跟PS5遊樂器大作差不多,跑AI輕量訓練用的主機兼飛行模擬器一樣稱職啊!😁

啟動遊戲預設附送的SU-25T蛙足攻擊機,在設定過遊戲中的操控後,搖桿與油門可以協同運作。除了基礎的飛行訓練熟悉座艙的各種操作外,在真實模式與簡易模式中切換飛行也是很有樂趣。

相較當年的「DCS A-10C」版本,DCS 2.9版已經完善相當多的飛行操作!!而「v5c」的32個按鍵也足以將最重要的座艙技令完全對應,其餘透過鍵盤輔助下,已經可以深入體驗遊戲的各項功能了。

接下來就分享一下SU-25T的飛行展示吧!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操控的順暢度。
可以看到在飛行中設定搖桿的死區(DEAD ZONE)與靈敏度(SATURATION)之後的變化。
遊戲在預設的死區值是0,如果在飛C130這種飛行器,DZ不妨放大一點(10),而靈敏度稍微減少(85)。這樣飛起來就覺得C130變笨重了。
至於SU-25T在遊戲中已經有先模擬她的飛行樣態,個人建議是可以稍微減少一點靈敏度(SATURATION:95),死區的話可以略增5,以符合對地攻擊機的操控感。雖說每個人主觀稍有不同,不過,只要您覺得機身對操控的反應過於激烈,就是該調整這類數值的時候了。

在DCS中會提供個別戰機與全域操控的存檔,所以當您愈飛愈多戰機時,可選擇的設定檔也愈多。

這套遊戲就由個人第二台主機來體驗,主板是「ASUS PRIME Z890-WIFI7 CSM」載有128GB主記憶體,NVIDIA RTX 3060 12GB顯卡,跑起來的確是滑順無比,載入遊戲的時間也跟PS5遊樂器大作差不多,跑AI輕量訓練用的主機兼飛行模擬器一樣稱職啊!😁

啟動遊戲預設附送的SU-25T蛙足攻擊機,在設定過遊戲中的操控後,搖桿與油門可以協同運作。除了基礎的飛行訓練熟悉座艙的各種操作外,在真實模式與簡易模式中切換飛行也是很有樂趣。

相較當年的「DCS A-10C」版本,DCS 2.9版已經完善相當多的飛行操作!!而「v5c」的32個按鍵也足以將最重要的座艙技令完全對應,其餘透過鍵盤輔助下,已經可以深入體驗遊戲的各項功能了。

接下來就分享一下SU-25T的飛行展示吧!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操控的順暢度。

遊戲在預設的死區值是0,如果在飛C130這種飛行器,DZ不妨放大一點(10),而靈敏度稍微減少(85)。這樣飛起來就覺得C130變笨重了。
至於SU-25T在遊戲中已經有先模擬她的飛行樣態,個人建議是可以稍微減少一點靈敏度(SATURATION:95),死區的話可以略增5,以符合對地攻擊機的操控感。雖說每個人主觀稍有不同,不過,只要您覺得機身對操控的反應過於激烈,就是該調整這類數值的時候了。

在DCS中會提供個別戰機與全域操控的存檔,所以當您愈飛愈多戰機時,可選擇的設定檔也愈多。


▓ STAR WARS:中隊爭雄(PC)
這套遊戲在PS4時有玩過,用手把有點難以駕馭。
她的操控比較偏動作模式,以第三人稱視角來呈現星際戰鬥機的飛行姿態,簡化掉很多技令的使用,相當適合評測「v5c」的動作性。

跟PS5版的中隊爭雄比起來,搖桿的確是比手把更具操控性,加上鍵盤與滑鼠輔助控制,在每個關卡中都可以享有更大的操控彈性。

我比較習慣鈦戰機或X-Wing飛起來像真實世界的戰鬥機一樣的慣性,所以Y軸運動上設定為「反轉」,操控起來就相當順手。另外就是不要用滑鼠飛行,滑鼠移動沒有死區,船體運動會大幅度擺盪,要穩定飛行相當困難。

在開場的隧道追逐戰中如果用手把或者滑鼠,保證撞到東倒西歪。對我來說「v5c」的搖桿還是最穩當的選擇❤️。
她的操控比較偏動作模式,以第三人稱視角來呈現星際戰鬥機的飛行姿態,簡化掉很多技令的使用,相當適合評測「v5c」的動作性。

跟PS5版的中隊爭雄比起來,搖桿的確是比手把更具操控性,加上鍵盤與滑鼠輔助控制,在每個關卡中都可以享有更大的操控彈性。

我比較習慣鈦戰機或X-Wing飛起來像真實世界的戰鬥機一樣的慣性,所以Y軸運動上設定為「反轉」,操控起來就相當順手。另外就是不要用滑鼠飛行,滑鼠移動沒有死區,船體運動會大幅度擺盪,要穩定飛行相當困難。

在開場的隧道追逐戰中如果用手把或者滑鼠,保證撞到東倒西歪。對我來說「v5c」的搖桿還是最穩當的選擇❤️。
最後就是自行定義一下操控按鍵,盡量把複合鍵都設到搖桿上頭,這樣每日遊玩之後就會熟悉操控,不用記按鍵的組合了。

「中隊爭雄」的搖桿定義界面(很可惜遊戲沒有支援油門控制器),不過搖桿操控與能量轉換非常順手!鍵盤的油門鍵雖非無級按壓,但足以駕馭戰機。
現在玩飛行遊戲比較脫離動作射擊的心態,不會想用急拉急推搖桿的方式來操控戰機。另外就是傾向採購具有創新技術的產品,比如採用磁感應技術的搖桿(FLASHFIRE v5c),沒有傳統的電位計感應的磨損問題,也具有更穩定的軸控制能力。
從富雷迅(FLASHFIRE)長達三十年的國際遊戲週邊製作經驗來看,「COBRA V5 HOTAS COMBO」的確在很多方面都具備資深玩家才關注的產品特色:「愈少磨損愈好」、「底座愈重(穩)愈好」、「定位愈準愈好」以及「按鍵愈多愈好」。至於Windows則提供了基礎的遊戲控制台可供測試。
對於手上有一堆飛行模擬,或者星戰模擬遊戲的朋友們來講,4,000有找就可以入手一組耐用的HOTAS飛行控制器應付各種飛行的需求,「COBRA V5 HOTAS COMBO」的確是很超值的選擇。

現在每天要排新遊戲至少跑一趟訓練任務,用來調整鍵盤對應,而老遊戲就週休二日來重溫一下自己喜歡的戰役,有了「v5c」人生真是充實不少啊!
下一次,「盲狙先生傳」要為大家分享什麼體驗呢?敬請期待、關注!😊

「中隊爭雄」的搖桿定義界面(很可惜遊戲沒有支援油門控制器),不過搖桿操控與能量轉換非常順手!鍵盤的油門鍵雖非無級按壓,但足以駕馭戰機。
█ 結語

現在玩飛行遊戲比較脫離動作射擊的心態,不會想用急拉急推搖桿的方式來操控戰機。另外就是傾向採購具有創新技術的產品,比如採用磁感應技術的搖桿(FLASHFIRE v5c),沒有傳統的電位計感應的磨損問題,也具有更穩定的軸控制能力。
從富雷迅(FLASHFIRE)長達三十年的國際遊戲週邊製作經驗來看,「COBRA V5 HOTAS COMBO」的確在很多方面都具備資深玩家才關注的產品特色:「愈少磨損愈好」、「底座愈重(穩)愈好」、「定位愈準愈好」以及「按鍵愈多愈好」。至於Windows則提供了基礎的遊戲控制台可供測試。
對於手上有一堆飛行模擬,或者星戰模擬遊戲的朋友們來講,4,000有找就可以入手一組耐用的HOTAS飛行控制器應付各種飛行的需求,「COBRA V5 HOTAS COMBO」的確是很超值的選擇。

現在每天要排新遊戲至少跑一趟訓練任務,用來調整鍵盤對應,而老遊戲就週休二日來重溫一下自己喜歡的戰役,有了「v5c」人生真是充實不少啊!
下一次,「盲狙先生傳」要為大家分享什麼體驗呢?敬請期待、關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