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說到德國拜雅(beyerdynamic)應該大家耳熟能詳就是1924年起家的經典老牌子,專注在HIFI耳機的製作,機身堅持以手工打造也是亮點之一,但精緻的美聲下她的價格並不會非常高昂則才是人人稱道之處。
繼上次入手「DT880 EDITION(600Ω)」後匆匆又過了一年,沒想到德國拜雅推出了「DT880 黑色紀念版」,從創立時間算起這家公司也有100週年了,這套百年紀念版到底音質與配戴感如何呢?相信各位也跟我一樣期待吧!
▓ 本文導讀
為了讓大家直接了解「DT880黑色紀念版(以下簡稱「DT880 BSE」)」的聽感,本文會先揭露「初步體驗」的心得,然後在跟著大家一起回顧「開箱」的細節,包括耳機的外型工藝。緊接著就分享更多設備下體驗「DT880 BSE」的感受,最後再以聽感、工藝與價格多角度分析來做一個總結😊。
以下是本次評測設備:
耳機:beyerdynamic DT880 黑色紀念版 螢幕:VIEWSONIC VX3276 MHD 2K 主機:ASUS B85M-G 32GB I5-4460 3TB DAC1:BTA30 USB DAC(16bit/44.1kHz) DAC2:REALTEK DIGITAL OPT OUTPUT(24bit/192Khz) DAC3:XROUND XPUMP(16bit/48kHz)以下簡稱XROND XP DAC4:PS5手把(16bit/44.1kHz) HP Amp: AuricSound A7EX DAP1:SONY NW-A55 DAP2:ASTELL&KERN AK100 II |
串流1:Spotify(PC/IOS/ANDROID) 串流2:Youtube Music(PC/IOS/ANDROID) 軟體:Sony Music Center PC(HIRES) |
█ 初步體驗
▓ 燒機一定要
剛入手照例先燒機72小時。由於個人先前就入手「DT880 EDITION」600Ω版本,深知耳機單體還是要先熱一下,讓振膜能夠展現足夠的動態--不然聲音聽起來就像隔一層薄薄的紙,低音也懶懶的提不起勁😀。
說到燒機,如果沒有專用的燒機App,其實用自己的串流App循環放歌單也能達成目的。話說盲狙先生從流行樂、電影配樂到古典樂連續放個三天三夜燒完機,戴上「DT880 BSE」那一刻,馬上眼睛一亮!
慵懶的低音馬上變得靈活Q彈,與中高音形成的立體感融為一體!這250Ω版本絕對重新調過音!(因為同阻抗EDITION低音有點太重😊) |
聽著燒機時用的「XROUND XP」效果器輸出音樂,除了三頻均衡的表現外,聲音聽起來在耳外環繞一般,既寬闊又自然!
最後補充一下,「XROUND XP」我燒機時切到「第二段」,也就是「劇院」段,刻意加大聲音的動態範圍,好好「加速」燒一下😁。有其他DSP設備的板友們也可以切大「增益」,讓耳機好好「三溫暖」,更快達成目的?😉
「DT880 BSE」採用單邊線的設計,此舉延續了DT880的傳統結構,這也是個人所喜愛的類型。畢竟雙邊線對我來講很有束縛感,而且很容易在舉手投足間打到線。(朋友:你那是什麼手!🤣)
▓ 配戴感
好耳機一定要久戴舒適,頭頂與雙耳沒有壓迫感,耳邊也不會痛痛。
「DT880 BSE」兩邊的絨布耳罩夠大,可以包覆住雙耳,加上頭帶墊還有記憶綿,戴起來的確又比DT880 EDITION還要舒適。
另外就是頭帶墊是可以拆換的,從中間把樑套分開,就可以卸下了。😊
▓ 音樂性
聽過「XROUND XP」在「音樂」段的EQ表現後,個人已經迫不及待想體驗看看手機的類比輸出是否能夠推動這款250Ω的耳機?
首先用「POCO X4GT」的類比接口,主音量調到80%~85%左右,就可以聽到足夠響度的音樂了。我也試著用600Ω版本的「EDITION」接上使用,主音量需要調到100%,感覺勉勉強強(600Ω實在是需要耳擴來推😊)。
▌手機串流
雖說YouTube從串流影片起家,後來推出「YouTube Music」來搶食串流音樂的大餅,但實際使用後可以發現,「YouTube Music」核心其實還是「YouTube」,只是在顯示與開放的功能上順序改變或者某些功能關掉而已。
不過,「YouTube Music」的聲音還原度已經相當好,音質部份屢創口碑,目前全球使用人數也超越Spotify,在體驗上個人也優先選擇「YouTube Music」了。
特地挑選了弦樂經典「Vivaldi:Four Season」來聆聽,這部其實是影片格式,現場收音的響度本來就較小,但仍聽得出樂器在空間中迴盪的聲音,如果是杜比全景聲的格式,相信樂器的清晰度跟定位會更好。
透過手機類比輸出的表現,個人認為「黑色紀念版」比較適合在室內使用。由於是半開放式耳機,在室外、捷運或者公車都很容易受到噪音的影響而聽不清楚。
接著換成流行樂,不論是流行歌曲或者是電影配樂,聲音就相當豐沛,感覺得到耳朵外一圈餘音嬝繞,半開放式的音場的確廣闊,樂音則有通透性。

不過,既然使用高阻抗耳機,建議不要太依賴手機或者藍芽轉接裝置。畢竟這類行動裝置推力有限,原廠的設計就是需要額定以上的電力來推,接到推力較小的裝置聽起來就不過癮,那可是「黑色紀念版」非戰之罪了😊。(稍後會用其他裝置來佐證這個問題)
有好耳機,當然要有匹配的設備來發揮她的實力。🥰
▌筆電/PC 類比輸出
將「DT880 BSE」接上我的S936筆電類比輸出,主音量開到45%(播放器100%)聲音非常響亮!聽到這裡就懂為何DT880紀念版只出250Ω了--聽感、響度、動態都做到一個平衡的境地,可以說是「DT880」系列中的「終極」版本啦!😉
在筆電上開啟YOUTUBE MUSIC,播放手機上聽起來有點小聲的「韋瓦地:四季」,聲音就響亮清楚!出差時如果帶著筆電或平板等設備,對「DT880 BSE」來說是沒問題的了。😊
▌手把類比輸出(PS5/XBOX)
那麼,接上PlayStation5的手把呢?
在耳機輸出音量設定為100%的情形下,「黑色紀念版BM」的響度就很足夠了。在玩「最後生還者」與「俠盜中隊」時,套用PS5的耳機3D效果聲音的沈浸感與環繞性都大幅增強,中高音也有足夠的銳利度,低音部份也能給予戲劇性的震撼力。除了沒有麥克風有點遺憾外,可以說是單機遊戲的良伴了。
至於電影,我分別用藍光「機器戰警」DTS HD 5.1與網飛版「正義悍將」DD+5.1收看,手把傳來的PCM立體聲也很清楚,重點是臨場感很夠,人聲也很響亮,完全消除推不動耳機的擔憂了。
初步使用「beyerdynamic DT880 黑色紀念版」至此,對這一版耳機表現感到滿意。不僅在頂樑部份加設了記憶綿讓配戴更舒適,類比訊號的演繹上也比原來Edition 250Ω版更柔軟,更能適應播放器的推力,還沒嘗試過「DT880」的朋友,個人很推以「黑色紀念版」入門。 |
至於朋友們問到「與素有好評的EDITION 600Ω」相較的問題,個人的答案也是肯定的:「黑色紀念版」250Ω版本的音質與音場可以說與「EDITION 600Ω」平起平坐了,還更好推🥰。
█ 開箱與工藝
寄到的外箱還有便利撕的設計,的確比傳統膠裝的紙箱好開。
打開後可以看到「DT880 BLACK EDITION」紀念版耳機包裝。
產品包裝全覽,風格承繼「DT880 EDITION」的用色。

打開產品紙盒,可以看到與「EDITION」不同的內裝,基本上這是硬殼包用的內裝,再掀開隔層後,就可以取出硬殼收納包了。
來比較一下「DT880 EDITION」的內容。

打開硬殼包,內有耳機本體「BT880 BLACK EDITION」,配置與拜雅其他系列耳機相當。

來看一下本體的完整包裝,膠裝很有手工味道,直接用膠帶封住線尾,建議用刀片劃開膠帶比較好拆。
左右懸臂則走傳統設計,但在標示上更清楚,除了R與L之外,還有阻抗與型號。
「DT880 BSE」的底部角度,可以看到單邊音源線真的夠粗而且接頭牢固,絨布耳罩加上頭帶墊也可拆換,耐用度加分。
6.35mm的轉接頭跟前作一樣是可以轉緊的,可以看到3.5mm接頭上還有螺紋。
類比接頭的尾部也有強固膠環設計,雖然不是編織線,但用料還是很紮實。
硬殼包上方還有一個可分離的收納袋,沒在用的6.35mm就可以放在裡面😊。

跟心愛的耳機架來張合照。
看看近照,耳罩約有一個手掌大小,單體有45mm直徑,96dB音壓等級,難怪聲音表現如此豐沛。
▓ 雖然帶線,卻仍不重
總重量290~292公克左右,入手真的很輕。
█ 深入體驗
時間進入第二週,除了耳機單體已經run開,聲音的通透度與空間感也愈來愈深,戴上耳機很難馬上就拿得下來,聽起來比自己用過的某些萬元耳機還要舒服😄!
▓ FIIO BTA30+耳擴 A7EX
將「DT880 BSE」接上平時常用的「AuricSound A7EX」耳擴,音訊的來源是電腦(ASUS B85M-G)外接「FIIO BTA30」的光纖數位與USB DAC(兩者透過音訊控制台切換),耳擴的主音量調至「45%~55%」就非常響亮,大約比600Ω版的「DT880 EDITION」低10個刻度。
▌USB DAC(16bit/44.1kHz)
切換到「BTA30 USB DAC」時,音訊取樣深度為16bit/44.1kHz,以「黃瑞豐 Live 爵士三重奏」專輯來聆聽,雖然是串流版本,但透過「A7EX」的放大處理,樂器聲音乾淨,低音鼓的力道厚實,讓整首曲子沈浸感加倍,聽起來又比手機直推來得通透有力了!
而在「Vivaldi: Four Season」的串流版本中,「DT880 BSE」展現出來的樂聲就較筆電輸出的更鮮活而沒有壓迫感,音質上來講的確提昇了一個層次!
以下是音量調整內容:
SPOTIFY:100。 PC(BTA30 USB DAC)主音量:100。 FIIO BTA30(硬體):100。 A7EX:55。 |
▌光纖輸出-HI-Res Audio
由於「DT880 BSE」的工作頻率橫跨5Hz~35kHz,不僅低音能量驚人,中音部份的包圍感也很深,高音部份甚至延伸至超高音的領域,所以個人也迫不及待打開「SONY MUSIC CENTER」,切換到「WASAPI」模式來體驗HI-Res音樂了!
以下是音量調整內容:
SONY MUSIC CENTER:100。 PC數位輸出主音量:100。 FIIO BTA30:100。 A7EX:55。 |
在聽高解析版的「Vivaldi: Four Season」協奏曲時,樂音的包圍加深,弦樂的更銳利乾淨,這一切細節都在「DT880 BSE」的掌握之中,不得不說監聽級的耳機只要聽到好的製作,舒服的程度更上層樓啊🥰。
▓ DAP直推-AK100 II Hi-Res Music
由於電腦的數位輸出仍受限於WASPI獨占處理的需要,不容易與背景視窗的音訊整合運作。想要聽DSD(或DoP)或者24bit/96kHz以上的高解析音樂,借助高階DAP來分工還是有其必要。
將「DT880 BSE」接上「Astell&Kern AK100II」後,分別聆聽「Vivaldi: Four Season」協奏曲、「DENON HIRES CLASSICS」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整個樂音更加雄渾,三頻的表現更富層次。
以下是音量調整內容:
AK100 II:110以上。 |
我也試著將AK100II轉接「A7EX」後直推「DT880 BSE」,在播放器主音量調滿150當下,耳擴「A7EX」仍然需要放大到60%才有直推的響度,這比BTA30轉接下的45%還要高些😊。不過,解析力與空間感聽不出差異就是了。
以下是音量調整內容:
AK100 II:150。 A7EX:60。 |
兩週體驗下來,個人覺得平日在工作室使用「電腦外接USB DAC」並以「A7EX耳擴」放大推動「DT880 BSE」來聆聽,已經非常享受😊。如果想要放空休息,假日時專注聆聽,那麼透過專用的播放器(如SACD PLAYER、高階DAP或者串流機)連接HIRES耳擴來直推「DT880 BSE」,一定可以讓自己的身心獲得完全的「放鬆」🥰。
█ 結語
「beyerdynamic DT880 黑色紀念版」把該系列的各機種優點集於一身,好聽又好推,可以說是重回1980年旗艦地位的作品,的確無愧於德國拜雅的金字招牌了。至於這付耳機的聲音特色,剛好是我喜歡的溫軟透亮的類型,中高音不會搶戲,聽久不膩,真的很推😊。
實際上除了各種等級的監聽耳機與電競耳機,德國拜雅也致力於錄音設備的製作,自1924年以來已經在音響界享有盛名,難得的是產品持續創新價格親民(目前旗艦的T5III也在30k以內),堅持「德國手工製作」,各位在店頭如果有看到建議試聽看看,聲音絕對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下一次,「盲狙先生傳」要為大家帶來什麼體驗呢?敬請期待!支持!🥰
🥰更多影音、3C、居家生活都在「盲狙先生傳」粉絲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