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筆者小時候家中的第一台電視就是「AOC」😊。早年在台灣的電視市場上,「AOC」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及至近年來,「AOC」在電競螢幕上則享有盛名,而將技術延伸到「大型液晶」電視後,也經常推出極具性價比的機種。
這次受邀評測的標的,正是今年六月才推出的「AOC 55U9040」智慧聯網QD-miniLED電視!由於miniLED已經成為僅次於OLED電視的話題寵兒,筆者也對AOC這次推出的第一台QD-miniLED電視感到關注。
尤其官方強調內建「GOOGLE TV」、「32GB大容量」、「峰值亮度800尼特」、「93%廣色域」以及支援「MEMC」,都讓「AOC U9040」成為市場的矚目焦點!
更重要的是,她的初登版價格高貴不貴,特價期間18k有找還有兩年全機保固,讓筆者更期待評測時的體驗了。
▓ 導讀
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了解電視各方面的表現,筆者依舊先推「初步體驗」心得,包括符合個人喜好的色彩與音訊設定。接著回顧AOC U9040自助開箱的過程,分享一下體驗的心得,並且對其工藝的觀察。
開箱之後,開始對為期兩週的深入體驗做分享,包括系統在連接性、音訊與色彩方面提供的各項功能心得。最後則以結語做收。
以下是本次評測設備:
TV: AOC 55U9040 miniLED SMART TV PLAYWE0:GOOGLE TV(U9040) PLAYER1:nVidia Shield TV Pro PLAYER2:PS5 RECORDER:SENNHEISER Ambeo Smart Headsets、POCO X4GT、iPhone 14 Plus。 |
█ 初步體驗
隨著智慧聯網電視迅速佔有市場,用戶對大型液晶電視的要求也愈見精明,除了家電大廠本身打造的作業系統外(如LG的WebOS、三星的Tizen、BENQ的VIDAA),用戶通常會希望內建GOOGLE TV。這次受邀評測的「AOC 55U9040」也順應潮流加入了GOOGLE TV的行列,相信對廣大用戶來講真是好消息啊。😊
而原本只有APPLE平台獨占的APPLE TV,目前也都能夠在GOOGLE TV中下載安裝,讓整個播放平台更加完整。
接下來我們就用電視內建的GOOGLE TV設定來進行體驗吧!
▓ GOOGLE TV
「AOC 55U9040」自帶GOOGLE TV,加上支援32GB FLASH ROM,比我手上的SHIELD TV PRO儲存空間還要大一倍,對於GOOGLE TV的用戶來講,可以多裝一些Apps,算是多一層方便性。
▶ Netflix-隔牆有情人
「隔牆有情人」是「雙杜比」的浪漫喜劇,雖然故事有點普通,但每個場景的色彩與構圖都相當完美。
可以看到剛開始播放時電視就跳出「Dolby VISION」與「Dolby ATMOS」,的確具備自力點燈的能力。也就是電視內建的8WX2的立體聲喇叭也能夠透過「杜比音訊」虛擬化為全景聲聲效。
▶ Netflix-哥吉拉 Minus One
第二部則挑了「哥吉拉-1」來看,切換了三種杜比視界的模式(明亮、陰暗、鮮活),最後我選「鮮活(vivid)」,物體反光的亮度比較淡一些。
杜比視界的色彩的確維持一定的水準,燈光全關的時候我會選「陰暗」,客廳開燈時則選「鮮活(vivid)」。
以下是「明亮」模式,供大家參考。
▶ primeVideo-跟我老公結婚吧
Amazon的「PrimeVideo」影像支援HDR10、HDR10+與DOLBY VISION,但她的迷你影集畫質有做過優化,看起來比「Netflix」更清晰點,我挑了「跟我老公結婚吧」與「魔戒:力量之戒」來觀賞。
各位可以看到智媛(朴敏英飾)的右臉迎光面可以看到細緻的肌膚紋理,另外右側髮絲也能看出清晰度,以下是套用「電影」模式。
▶ primeVideo-魔戒:力量之戒
播放「力量之戒」時,電視自動切換到「杜比視界-明亮」,整體色彩還是很juicy,相當好。
如果峰值亮度不夠高,一般的4k電視套用「杜比視界」還是會出現逆光效應,也就是人物背光面的陰暗度會很高,用戶會看得很吃力。不過「AOC U9040」算是通過考驗。
▶ primeVideo-魔戒首部曲(HDR10)
挑這部片純粹是想看看電視能否支援到HDR10+,不過看起來如官方宣傳是HDR10。以U9040的價位來說,這個畫面表現已經很不錯,明亮度高,路旁的樹葉明暗對比也夠清楚。
看過這幾部HDR/DOLBY VISION影片後算是對AOC U9040的顯像能力放心了。
畢竟就平價電視來講,一般亮度在350/cd,沒有透過HDR色域轉換的話,整個畫面會非常黯淡,要看清楚HDR影片會非常吃力。
▶ YOUTUBE 4K HDR DEMO
「AOC 55U9040」支援YOUTUBE 2160P 4K HDR與HLG影像格式,影像本身可以跑VP9編碼,算是相當符合主流需求的規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關掉eARC連線,只使用內建喇叭來聆聽配樂,這台電視的聲音真的不錯啊!三頻的厚度、力道跟清晰度都超越我對電視喇叭的印象!
▶ YOUTUBE MV DEMO
既然說到聲音不錯,就跟大家分享MIO的「世界でいちばん熱い夏 」吧!包圍感不錯之餘,低音節奏也有其份量,加上歌聲也很清楚,讓我有點回到以往一台電視包辦客廳音響的時代啊🥰。(請出SONY HT-Z9F來當地陪,並沒有開機,可以看到燈號是暗著的😁)
▶ 顯示能力檢測
接下來要玩遊戲,使用「XBOX ONE S」的「4K TV details」來檢測電視螢幕的顯像能力是最方便不過的了。
可以看到在系統畫面中,XBOXS已經切換到2160p60的解析度,而透過HDMI3的連線,主機也偵測出電視的HDMI能耐。以目前官方宣稱的面板能力來說,AOC 55U9040已經盡到她的本分😊。
▶ PS5 俠盜中隊(HDR10)
雖然刷新率只支援到60Hz,但「俠盜中隊」的空戰表現相當滑順,沒有什麼延遲或者停頓的現象。由於電視喇叭也支援虛擬化全景聲,所以PS5也可以套用「Dolby ATMOS」來遊玩,個人感受而言,AOC 55U9040不用配音響也能有良好的影音體驗了。
以下的收音是用「杜比音訊」的「電影」模式。
▶ 峰值亮度800尼特的概念
技術面來說,通常面板的小區塊峰值亮度可以在800尼特左右,那麼大面積實際連續亮度會落在400~500尼特之間,個人特地挑了實測螢幕亮度的HDR影片來錄影。雖然透過手機鏡頭會有亮度落差的問題,但各位可以看得出來當亮度從600跳到800時還能看得出落差,而800到1000時則幾乎看不出亮度差距。
這表示「AOC 559040」的面板峰值亮度的確落在800尼特左右,實際看HDR與杜比視界影片時,的確較一般350尼特的電視表現來得亮麗許多!
▶ 低藍光效果
「AOC 55U9040」的低藍光效果分為三級,愈高顏色愈偏暖,原廠做到讓色彩差距並沒有太大,這點值得一書!
長期看電視的朋友可以選「中」或「高」。我選「低」。

▶ Chromecast 投影
不論是電腦需要投影到大螢幕工作,親友來訪快速分享影片,或者小資族以最簡約方式追劇看電影,「AOC 55U9040」也能支援手機CHROMECAST投影來達成目的。
一但在電腦或手機上啟動「CHROMECAST投影」,電視就進入準備投放畫面。
電腦的環境下要能投放,只要記住有支援「ChromeCast投影」的App就可以了,操作方式與手機類似。目前支援的以「Google Chrome」瀏覽器居多(Microsoft Edge也支援)。手機的話,iOS也能透過ChromeCast投影。😉
在「來源」中選則「整個螢幕」,就可以把筆電的桌面都投影到電視啦。
各位看到我把另一台螢幕掛燈也放到電視螢幕上,是否有錯覺這是個大型工作站呢?😁。

▶ Google 助理
語音助理的使用也很直覺,像我是在之前安卓TV有執行語音指令的取樣,在GOOGLE TV就可以直接沿用,按下遙控器的「麥克風」按鈕,說出「今天天氣如何」或者「我想看動作片」,Google助理就會找出相對的搜尋結果呈現給用戶。
而且,這次電視也支援語音開機,只要按下遙控器的麥克風按鈕說「開機」,電視就開機囉。不過,有趣的是助理也順便把「開機」相關影片結果也po上來。其實不一定要說開機啦,只要下指令就可以了。😁
▓ 初步心得
電視的外型雖然樸實低調,但「AOC 55U9040」透過內建GOOGLE TV的方式,將系統選單也整合到安卓系統之中,以最多兩層選單來表達主要功能設定,不得不說是簡化操作的妙招。
事實上,許多大廠的電視也紛紛以「GOOGLE TV」作為內建系統,不論用戶如何升級,在操控上反而沒有太高的學習曲線,對家庭用戶而言,這真是個最好的時代啊🥰。
以下分享個人看法:
▶ 「杜比視界」表現優秀
在色彩方面,杜比視界的調色相當接近高階電視的水準,穠纖合度,觀賞起來很是舒服。不過,在暗部的表現上層次感較為薄弱些,這在「深入體驗」時會分享調整的結果😉。 |
而「SDR」與「HDR10」的部份就需要依照個人喜好來切換一下,背光預設跳到100是真的太高了,建議大家調到「70」或者「65」,在客廳開燈情況下看會比較舒服。
▶ 「MEMC」動態補償近乎無頓點
系統預設的「MEMC」強度是「中」,但看「蜂刑者」或「請和我老公結婚吧」的影片時,ˋ中等強度就讓畫面清晰滑順,卻不會有「攝影棚效應」,與筆者家中的高階電視相比毫不遜色😊。
各位可以看到畫面中有「MJC DEMO」這個標題,這個是「AOC U9040」自帶的MEMC展示功能,使用切割畫面讓用戶一目了然運動補償的滑順效果,非常酷!「深入體驗」中會跟大家進一步分享!🥰
一部電影,一部韓劇,「AOC 55U9040」觀賞過程中表現斯滑柔順、幾乎沒有頓點,可以說是應付裕如啊!
▶ 「電視聲效」令人印象深刻
尤其在聲效上「AOC 55U9040」的表現超越以往的既定印象,以電視來說低音的成份算是很高了,不至於有波波波的貧弱感。人聲也相當響亮(我並沒有改音訊的設定)。
▶ 影像偏紅但可調整
而影像模式我會比較偏好「電影」或「節能」模式,如果覺得整體畫面有點偏紅,建議「色溫」設為「冷色」,「進階設定」的「藍色延伸」也可考慮打開。
各位可以拿下面這張照片(宋昰昀)與上面的動態補償展示圖片(朴敏英)相較,多元的調校參數真的超重要,對吧?😊。
▶ 確定不支援VRR/ALLM
下圖中可以看到「ALLM」,這個選項確定是無效的,因為我用PS5檢查電視回報是不支援低。可以看做是這一版「SoC」沒有隱藏好這個選項😁,實際上出廠時功能都關掉了。
以下是個人當時使用的參數:
色溫:標準。 背光:100。 自動亮度:開。 亮度:50。 對比:50。 色調:0。 清晰:10。 杜比音訊:開。 杜比全景聲:開。(不開就是杜比5.1) eARC:關。 內建喇叭:開。 |
至於校準後的參數由於模式較多,容後隨調整做法一起公佈。😊
█ 開箱與工藝
首次自助開箱55"電視,拜面板技術進步之賜,現在這大小的重量已經減輕到15公斤以內,不論是搬運還是拆封一般家庭用戶都能勝任了。
紙箱沒有我想像中的厚,並且有標示「FRONT」,避免不小心撞擊、壓迫到螢幕。
頂部還印有取出電視的建議程序,不過第二步的圖示有點古怪......就算是2.5公尺身高也不一定有這臂力抬高取出吧?何況只有一人裝機?😅
正解是也打開底部,讓紙箱直接穿過留下電視,就可以開箱了。(65"電視會有卡楯可以抬起紙箱,不過電視本體就更重了,平時要重訓啊😆)
▓ 螢幕本體
紙箱取走後,接下來就容易了。正常應該是螢幕朝下放置,由於這張桌子有油污又是一人安裝,所以就反過來放。(當初benQ來裝S940時,也是螢幕朝上放置裝腳架,就依樣畫葫蘆啦😊。)
螢幕還有膠膜保護,如果兩個人裝電視,可以放心朝下擺放。這時候就可以裝上腳座了。可以看到底部有一對揚聲器,看形狀應該是跑道型單體,向下發射的類型。
端詳一下底部,正中央是紅外線發射區,還有電源按鍵。
兩側就是腳架接口,將腳架對準孔洞即可嵌入。
對準接口後,鎖上螺絲,腳架就固定了。用手搖確認腳架不會晃動,就對了。
左右腳架裝好,可以準備上電視櫃了!
人生第二台miniLED電視,先來看看背面的配置,除了向上的散熱孔,數位接口都做在側面,這點很加分(想起以前舊電視都要用線頭去插底部老是找不到洞,滿頭大汗超煩😂)。
背面下方正中央有壁掛區,四個螺絲孔位搭配壁掛架就剛剛好可以安裝。可以看到接近底部還特地加寬,大概是為了向下發射的喇叭預留腔體,事實證明她的聲效聽來的確比較紮實。

電視側面厚度大約1.4公分,比一般液晶電視要薄很多。
極窄邊框設計,如果邊框採金屬材質,會更漂亮!
手機拍攝時方位轉了90度,所以這是「側面接口」,不是「底部接口」喔。USB接口是藍色,推測是3.0版。一個10/100網路接口,三個HDMI2.1a,一個光纖數位輸出,還有AV IN與AUDIO OUT,算是相當簡潔。
原廠還在右下角貼上提醒標籤,就是怕用戶沒撕掉膠膜就直接看電視😆。
依照指示以夠小的角度撕開就對了。
▓ 遙控器
「AOC 55U9040」的遙控器走精簡風,不僅按鈕配置少,體積也很小。原廠拿掉了傳統的數字鍵,這點深得我心啊。快捷鍵其實可以再多設兩個:Disney+與Apple TV😁
這次遙控器也支援藍牙連線喔!再也不必受限紅外線發射口是否被擋住了!
基本上按鍵符合需求,不過很可惜沒有「影像模式」跟「畫面比例」的快捷鍵,每次都要按「設定」齒輪鍵來切換模式,會覺得有點繁瑣。

背蓋用推的就可以打開,很方便。
最後來個點將錄,各位可以看到AV線已經採用三合一的設計,節省不少電視側面接線的空間,老遊樂器要轉接也很方便呢。
不過只有「快速入門」沒有「使用手冊」倒是令我感到驚訝。設定選單中有幾個選項還是需要說明才容易懂🤔。 |
▓ 初始設定
由於「AOC 55U9040」採用GOOGLE TV作為核心平台,所以一開電視就走「GOOGLE TV」的設定風格。
首先會搜尋配件,由於遙控器支援藍牙,不妨在這一步就做好配對。
接下來設定「Google TV」......
為了裝Apple TV+等應用程式,就「允許」搜尋所有電視應用程式吧!
就搜尋結果做選擇,當然是把「HBO GO」、「APPLE TV」都勾進去。這裡補充一下,像我有使用SHIELD TV PRO的安卓TV,GOOGLE TV設定時就會抓到我在先前設備使用的App,並且問我要不要裝,這點很方便。
這裡乖乖選「家用」,畢竟「商場模式」對比、亮度都開到最高,在客廳空間看會很不舒服,又減損面板壽命。
這裡我選「開啟」,因為不只自己的裝置要用,親友來家裡想介紹影片,直接投放即可。
終於設定、更新完成,可以準備爽用。
用遙控器的「輸入來源」可以看到目前接在電視上的設備。
█ 深入體驗
隨著體驗的時間愈來愈長,個人對電視的性能就愈了解。下一步就是開始調整電視,讓色彩表現符合自己的喜好😊。
▓ 選單配置解析
「AOC 55U9040」由於採用GOOGLE TV OS,所以選單風格就是GOOGLE TV STYLE。(這是在繞口令嗎?😁)最新版本的選單結構就是由遙控器的「設定(齒輪)」叫出「主選單」,再由此延伸出六個主要選單項目。
以此為第一層,分別點下去每個子選單形成第二層,大部分功能都在第二層就可以設定完畢,只有少部份需要細部設定的會進入到第三層。也就是說選單是以「容易操控」為前提,相對的在「快捷選單」上就有所取捨。
▶ 主選單
「AOC 55U9040」的主選單為「螢幕保護程式」、「輸入來源」、「影像」、「音效」、「乙太網路」、「無障礙功能」六大類。
最常用就是「輸入來源」、「影像」與「音訊」了。其他三個大項通常在前期使用電視時就會設定完畢(有些如「螢幕保護程式」一般用戶根本不會動),之後就很少用到。😊 |
如果想要進到「完整選單」,請點擊「所有設定」。可以看到全設定畫面的選單版面有所不同,但選單框架是類似的,在此就不贅述。
▶ 第一階選單-影像
我們以最常用的「影像」選單來介紹她的三層架構。「影像」的第一階是最常用功能,諸如「影像模式」、「背光」、「自動調整亮度」等。而針對色彩方面則有「亮度」、「對比」、「飽和度」與「色調」讓用戶設定。
設定「影像」的最簡單方式,就是打開「自動功能」,包括「自動調整亮度」,以及稍後會介紹的「局部對比控制」。雖然方便,但是在初步體驗時已經發現面板亮度預設很高的情形下,我會建議關掉,別讓系統插手。
另外一個要注意的重點是:請進入YOUTUBE或者串流APP內的影片來調整色彩,電視可以根據影片格式來記憶參數。比如SDR、HLG、HDR與杜比視界各有自己的亮度、對比等參數。
「杜比視界」算是表現最符合我的喜好,所以沒有動她的設定。以下是SDR、HDR、HLG通用的色彩設定,有入手的朋友可以再參考微調😊。
系統電影 | 用戶電影 |
背光:100 | 背光:55 |
亮度:50 | 亮度:50 |
對比:50 | 對比:56 |
飽和度:50 | 飽和度:50 |
色調:0 | 色調:0 |
清晰度:10 | 清晰度:15 |
各位一定會問:為什麼背光要降到55? 第一個原因,是「電影」模式就是在低光源下看的模式,第二個原因則是個人認為U9040真的太亮,所以就從80開始一路調整到55,才覺得差不多了,就算客廳開燈來看也不會覺得畫面暗。 |
除了系統預設的「標準」、「鮮明」、「運動」、「電影」、「遊戲」、「節能」都可以自己再調參數以外,還有一組「自訂」可以調,所以總共有7X4=28組基礎色彩記憶,算是相當有誠意了。另外4類就是「SDR」、HLG、HDR與杜比視界格式都可以分開調整,所以才有28種。
以個人每個模式看過的心得,SDR設定好了,HDR跟HLG的特性也差不多,所以才建議照著設定即可。頂多是對比與「進階設定」中的某些參數微調,就不贅述了。
在這裡公開原廠預設的SDR六種模式色彩(經過個人稍微修動過)。

很可惜系統沒有「套用全部」的功能,否則就可以SDR設定好,一體適用到其他格式去。不過這種功能也有缺點,那就是「杜比視界」原廠設定還不錯,就會被用戶一起蓋掉。
另外以上講的是對一個輸入來源說的,所以從HDMI1~3、AV與電視首頁(內建APP)都各有28組記憶。一般家庭用戶只要設定「電視首頁」的參數即可。
▶ 第二階選單-進階設定
接下來我們看看「電影」模式下的「進階設定」,第一階選單往下划就可以看到。「進階設定」就是針對「色溫」、「雜訊」、「通知」、「膚色」等更細節的表現做調整。
▣ 色溫
個人認為「色溫」是改變AOC 55U9040色彩感受的最關鍵選項。因為電視的出廠色彩表現的確較為偏紅,人物的膚色都受到影響。「色溫」點進去後會出現第二階選單「自訂/低/中/高」。我比較偏好用「自訂」,增益的彈性高。

這裡有個訣竅,自訂的參數不用一個一個慢慢調, 先套用「冷色」後,在冷色的「紅色增益」中調為-16(綠色跟藍色不動),這樣系統就會自動切到「自訂」了。 |
以下是「進階設定」上半部參數的建議設置:
進階預設 | 建議設置 |
Dolby Visoin通知:開 | Dolby Visoin通知:開 |
雜訊抑制:開 | 雜訊抑制:關 |
MPEG雜訊抑制:開 | MPEG雜訊抑制:開 |
最高鮮明度:關 | 最高鮮明度:關 |
亮度自動調整:中 | 亮度自動調整:關 |
局部對比控制:中 | 局部對比控制:關或中 |
接著探討一下下半部的設定:
▣ 膚色
「進階設定」裡也有「膚色」調整功能,個人的經驗是開到「低」即可,畢竟預設顏色偏紅,膚色要自然,就要減少系統的干預。如果還是覺得膚色太紅不習慣,可以關掉。
各位可以看到下方是設定完「色溫」與「膚色」後的對比效果,我是比較喜歡下方的敏英膚色與唇色啊🥰。
▣ 局部對比控制
這個選項我體驗後是選擇關掉,主要是系統抓的值沒有讓明暗對比更明顯,自己用「背光亮度」與「對比」來設定比較符合需求。😊 可以看到下方照片中的老虎尾巴附近的對比與亮度是調整過的,比較清楚了。
▣ DI影片模式
這個是電影數位化模式,Digital Intermediate,簡稱DI。功用是讓電視的解析度更高,可以體驗到更細緻的數位化影像(在電影後製輸出時非常有用)。這個模式我開「自動」是因為有在玩PS2,透過AV端傳輸的影像可以進一部的優化。另外還在看DVD或者FHD藍光的朋友也可以開這功能。
不過,這功能對其他4K數位輸入來源應該幫助不大了。
另外對於畫面的暖度敏感的用戶,可以再開「藍色延伸」,讓整體畫面的「溫度」可以再降一圈。至於「遊戲模式」與「PC模式」是根據電視接到遊樂器或者電腦時的對應功能,平時無法設定。😉
▣ MEMC運動補償
這個功能算是「AOC U9040」(MT9612晶片)的亮點之一,點進去可以看到「示範」的選項,非常酷。這個功能與SHIELD TV PRO的「AI影像升頻」的示範功能很像,但比較陽春,無法手動調整左右分區的面積。
事實上調到「高」也幾乎感覺不到過度演算產生頓點的狀況,所以我通常是開「高」。不過在看「杜比視界」的影片時,各位如果發現偶而會頓的話,盡量調低運動補償的效果,應該就會改善此一情況。
按下「示範」,就可以直接套用在現形影片上,即時展示MEMC的平滑能力。在PS2的畫面上很明顯關掉MEMC的話,運動員的動作很容易有閃跳的情形。
我們來看一下「加州大地震」的幕後介紹,這一段錄影中各位可以看到左半邊的影像會有些為的跳動或者殘影的狀況,但是右邊則是滑順清晰,非常容易了解「AOC 55U9040」的性能了。請各位開全螢幕看這段展示。
以上是DVD的影像,在MT9612做過補點與MEMC運算後,請特別注意00:21秒開始的小客機向右飛過的片段,左側的地面很明顯在跳在捲,而右側的地面則滑順清晰,還有其他時段各位也可以找出來體驗,請記得將影片放到「全螢幕」更容易看到差異喔!
再來一部是PRIMEVIDEO的HD特攝片「新假面騎士」,各位放大到全螢幕觀賞後,可以發現左側影像會閃跳+殘影,右方則滑順。MEMC的效果相當理想!
▣ 分區調光
既然是AOC第一台QD miniLED電視,大家都會關心是否有「分區控光」?答案是肯定的。在「進階設定」中有一個「分區調光」,其實就是增益「分區控光」的效果。
經過體驗,個人推薦將「分區控光」增益到「高」,讓顯黑的能力開到最大。如果您關掉「分區調光」,畫面黑色部份就變得灰灰的,跟一般LED電視的效果就一樣了。 |
▣ 這台電視有幾個分區呢?
至於這台電視的分區數,雖然原廠沒有公佈,但採用測試影片來數,大約是15X10 = 150個分區。就平價電視來講,算是很夠意思了!
數的訣竅就是關掉電燈下,在方塊移動時數其跳動的光暈殘影,X軸數完數Y軸,就可以得出推估的分區數了!以下展示受限手機的曝光能力,方塊周圍的光暈跳動比較看不清楚,現場是看得出來的。😊
以下是「進階設定」下半部參數的建議設置:
進階預設 | 建議設置 |
色溫:標準 | 色溫:自訂(紅:-16;綠:-6;藍:2) |
膚色:中 | 膚色:低 |
DI影片模式:自動 | DI影片模式:關 |
藍色延伸:關 | 藍色延伸:開 |
MEMC運動補償:中 | MEMC運動補償:高 |
低藍光:關 | 低藍光:低 |
分區調光:中 | 分區調光:高 |
▶ 盲狙先生的調校叮嚀
✅ 背光值決定整體亮度
✅ 色溫決定畫面偏暖(紅)還是偏冷(藍)
✅ 自動功能看不出差異就關掉
✅ 雜訊抑制關閉,增加清晰度
✅ 明暗細節不夠清楚調整對比值
✅ 動態補償(MEMC)調整滑順度與清晰度
最後影像部份再展示一下個人在HLG、HDR10與SDR的設定結果。

每一個模式下都會記憶各自的參數,個人建議碰到新格式的影片時再來調整即可。

▓ 音效設定
這次的音效功能在電視本身的「音效功能」之外,原廠還多送了「杜比音效」模組,也就是說這兩個音效模組可以自行切換,一機兩吃這點真的很超值啊!
個人使用後建議開啟「杜比音訊處理」,除了音質有所突破以外,音量也很適中,我沒有開「自動音量」就聽得很舒服。😊

▶ 原廠音效
電視的內建音效部份,則以「音效風格」、「平衡」、「低音」、「高音」、「環場音效」、「自動控制音量」等功能為主,算是提供足夠的選項讓用戶來調整。
「音效風格」方面則提供了「標準」到「新聞」等六個風格讓用戶切換,每種風格音量都夠大,特色也很分明。如「清晰」的高音就很強,而「新聞」的人聲就很突出。
由於電視支援杜比全景聲,所以在內建音效上也提供「降混模式」讓用戶切換,也就是收到多聲道音訊時可以切到「降混立體聲」,或者「降混多聲道」。不過個人聆聽後建議使用「立體聲」即可。
如果覺得看節目時對話有點弱,也可以開啟「對話增強功能」,就功能面來講,「AOC 55U9040」的確很趕得上潮流了。
▶ 杜比音訊處理
原廠內建的音效模組雖然有調整的彈性,不過聲音有點霸道,音量很「野」,開啟「環場音效」感覺音場沒有出來,畢竟是罐頭效果,個人比較沒在使用,最後都切到「杜比音訊處理」了😊。
一旦開啟「杜比音訊處理」,音訊就會交給「杜比音訊」模組來演算,所以原廠內建的音效參數就會「凍結」無法設定。
接著就是選擇「音效模式」,我們可以操作「音量調整技術」、「虛擬環繞技術」與「Dolby Atmos」三個開關。
★ 想要點燈的朋友,「Dolby Atmos」一定要打開,否則網飛只會顯示5.1。 ★ 其他兩個選項也請打開,整個影片的聲效表現就很合宜,電視音量調到35追劇看新,調到42可以看電影。 |
▣ 音效模式-自訂
「杜比音訊處理」中,仍可以切換音效的模式,這方面對應到原廠的內建音訊模式,一樣從「標準」到「新聞」共六種模式,首選還是「電影」,玩遊戲時再切到「遊戲」即可。😊
以下的主音量都調到"42"。
▶ PrimeVideo-蜂刑者
挑這一部PrimeVideo上的「蜂刑者」預告,透過杜比5.1格式下混為杜比環繞聲(兩聲道),各位可以聽出音場仍能維持一定廣度,低音仍然有力。😊
▶ PS5-ACE CONBAT 7
讓我們來聽聽看「空戰奇兵7」中的戰鬥表現吧!這是使用「自訂」模式下的ATMOS下混兩聲道的表現,我覺得用電視喇叭包辦遊戲也行喔。
▶ eARC功能性
「音效」選單中還納入「eARC」的開關,不過也僅止於開關而已。如果只想用內建喇叭,維持「eARC」關閉即可。
如果各位添購了音響的話,那麼請將「eARC」設為「自動」。
請注意: 想要雙D點燈,除了「eARC」開啟「自動」之外,「杜比音訊處理」也要勾選「Dolby Atmos」。 若想要看到電視標示影片與音訊,請打開「影像\進階設定」的「Dolby Vision通知」,這樣就可以看到影片剛播放時是否有點燈了。 |
另外要補充的是:想要電視跟聲霸(音響)連動開機的話,除了「eARC」選「自動」之外,請到主選單上的「所有設定」,選「頻道與輸入裝置」,這裡可以勾選HDMI控制的功能! |
可以看到我的HDMI1是PS5跟SHIELD TV PRO(簡稱STV PRO),為什麼可以這樣接呢?
那是因為我用PS5與STV PRO分別接到Z9F的HDMI1與HDMI2,然後SONY HT-Z9F再跟電視HDMI1(eARC)對接,所以電視才會同時顯示兩個裝置在HDMI1上😊。
如果各位的PS5或其他播放裝置是接在電視的HDMI上,畫面解析度沒有到2160p60的話,請到這裡的「HDMI CEC」版本,選為「自動」或者「EDID 2.1」,應該就正常了。 |
▣ 位元流的格式
「AOC 55U9040」在規格上已經宣稱支援杜比全景聲,而選單也隨附「杜比音訊處理」的功能。
「補音訊選擇畫面」
在在都說明了他是一個「杜比獨占」的電視,位元流格式也必須是「杜比」系列。我用PS5看的「絕地戰警3」是4K UHD,DTSX音訊透過電視傳遞後,就變成PCM7.1(PS5已經設定DTS優先),音場的確比DTSX來要薄一些了。😊
也就是說,如果您看一張DTSX音訊的藍光(或UHD),透過電視eARC傳到聲霸時,已經轉成PCM了(電視內建喇叭也一樣)。 解決之道是把播放設備接到聲霸(具有HDMI IN)上,這樣就可以收看DTSX音訊的影片了。 |
綜上所述,「AOC 55U9040」在音效部份的表現算是相當成熟了,不僅16W RMS出力就能做到清楚的聲效,虛擬化的全景聲效果也是初具雛型,相當適合預算有限,想靠電視就完成影音大業的朋友們。
█ 結語
「AOC 55U9040」以MT9612晶片組四核處理器A55為基礎,換上QD-miniLED背光技術後,整個顯像的細節與深厚的聲效加上全機兩年保固,的確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內建「GOOGLE TV」讓串流影音的觀賞更為便利外,用語音(「GOOGLE助理」)操控電視也更加順暢,加上美美的螢幕保護程式,夜晚的客廳也因此多了一幅時尚的數位掛畫。
令筆者感到開心的是,這台電視的功能也是多到滿出來,更不用說在影像與音訊的多元設定參數了。
透過「盲狙先生傳」本作來了解各項設定的妙用,解放「AOC 55U9040」的真正性能,相信對於還在評估的用戶來說極富參考價值,也對已經入手的板友們來說更有實務上的收穫吧!🥰。
下次要跟各位分享什麼新品體驗呢?「盲狙先生傳」我們下次見!
🥰更多影音、3C、居家生活都在「盲狙先生傳」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