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自Klipsch官方網站
█ 前言
隨著無線技術與聲學技術的演進,家庭用戶對音響的需求也大幅成長。自2017年Klipsch The Three系列問世後,中古歐風的復古造型,以及充滿力道的美聲獲得各方讚譽。
這次入手的胡桃木系「Klipsch The Three Plus」除了延續Klipsch長久以來自傲的美聲傳統外,北歐家飾的典雅圓角造型更加吸引家人的目光。尤其在客廳架起雙聲道的「Klipsch The Three Plus」後,加上先前入手的黑膠漢堡機與之搭配,每天早上都要來一套「Sinatra Swings」配咖啡才能心滿意足的上班去啊!
照例公佈本次評測設備:
電視:BENQ S55-940 手機:iPhone1 14 Plus 256GB/POCO X4GT 256GB 收音1:SENNHEISER AMBEO SMART HEADSET 收音2:ZOOM H1N |
█ 目錄
本文仍舊會以「初步體驗」來帶出「Klipsch The Three Plus」聲音給人的第一印象,滿足燒友們對音質的評價。接著回到開箱階段介紹喇叭的工藝,而第二周開始的深入體驗則將「Klipsch The Three Plus」與生活情境結合,最後以個人這段時間的使用心得做個總結😊。
初步體驗 |
-藍牙配對 |
-RCA模擬 |
-廣播模式 |
-規格淺談 |
開箱與工藝 |
深入體驗 |
-Klipsch Connect |
-光纖 |
-USB輸出 |
-黑膠文藝復興 |
-電視連線 |
結語 |
█ 初步體驗
剛入手馬上以出廠設定來體驗音樂的表現,不得不說藍牙與RCA的聲音的確令人驚豔🥰。藍牙配對與RCA模擬部份的收音使用Zoom H1n,取樣深度是16bit/44.1kHz。
■ 藍牙配對
以藍牙5.3版與手機Paring相當簡單,筆者的iPhone14 Plus一切到「藍牙」頁面就會自動抓出「Klpsch The Three Plus」的項目,觸擊後就完成配對。
(如果想與其他裝置配對,再按下面板上的多功能按鈕三秒鐘,就可以進行了)
由於官網沒有公佈支援的編碼,所以用另一支「POCO X4GT」來連線測試,看到了AAC。
可以推知「The Three Plus」是支援「SBC/AAC」,The Three第一代的Aptx支援拿掉了。
★ 問情(蔡幸娟)
要問1980~1990年代最受歡迎的美聲歌手除了鄧麗君,就推蔡幸娟了。那個年代只要是重大節日,更不用說舊曆新年,一定有蔡幸娟上節目獻唱應應景。而挑的這首「問情」,不僅可以聽人聲,前奏的鼓聲通透,也能感受出「The Three Plus」的實力🥰。
★ 絕地任務
以高動態知名的「絕地任務(The Rock)」電影原聲帶對播放系統向來是測試的熱點,開頭「Hummel Gets The Rockets」從開始激昂的演奏傳達將軍對陣亡將士的悲憤,到中後期以低沉壓迫感開始奪取毒氣彈頭的陰謀行動,每一段都少不了低音的加持,「The Three Plus」透過AAC連線POCO X4GT,走SPOTIFY播放,各種樂器都能清楚的表達。
★ 1812
柴可夫斯基的「1812」向來是燒友們的指定試聽曲,在音響展不論是旗艦音響,還是旗艦耳機,坐下來第一件事就是挑「1812」來聽聽經典版的加農砲聲表現😁。特別收音12:00開始的演奏,「The Three Plus」不僅Hold得住加農砲聲的衝擊力道,在砲聲的銳利度也不會過於刺耳,在最後鐘鼓齊鳴的包圍聲中,仍能表現出每種樂器與聲效的立體感,相當令人滿意。
■ RCA模擬
場景拉回書房,有些播放裝置只有類比輸出,這時候就可以使用RCA訊號線來與「The Three Plus」對接。個人採用「POCO X4GT」的3.5輸出轉RCA,聽起來聲音的響度比藍牙稍微小一個級數,但只要調大即可。三頻的表現,聲音的厚度其實是不相上下的,這一點頗為難得。許多藍牙喇叭只要接RCA或者3.5訊號後聲音厚度就差很大,沒辦法用調高音量來解決。
★ 問情(蔡幸娟)
各位可以聽聽前奏的鼓聲,仍然保有通透的撞擊感。蔡幸娟略帶稚氣的甜嗓宛然可辨啊😊。
★ 絕地任務
如果覺得藍牙連線的樂聲有點壓迫感,可以改用RCA輸入,整體氣勢不變但三頻表現聽起來舒服很多。
★ 1812
有沒有覺得加農砲聲變得稍微收斂一點,但是低音的作用仍然強勁,鐘鼓齊鳴時的熱鬧程度不減,但沒有那麼壓迫了。
■ 廣播模式
一顆「The Three Plus」雖然已能應付五坪左右客廳的大小,但如果能加入第二顆一起運作,讓聲音聽起來更平衡就更棒了。
於是按照說明書操作,只要在背版按鈕按兩下,然後到另外一顆背版按鈕按兩下,兩顆「The Three Plus」就連起來啦!!
不過,雖然這是「廣播模式」,透過立體聲測試仍能聽出左右聲道的作用(不過音場沒有那麼明顯就是了)。兩顆喇叭放在同一個空間雖然增加沉浸感,分開放就是多室廣播聆聽了😊。「The Three Plus」還是以音質決勝負,這也是Klipsch送給用戶的浪漫吧? |
★ 絕地任務
高動態的「絕地任務」原聲帶不忘再用廣播模式體驗,氣勢更加磅礡,低音的表現也更均勻了。
初步聆聽完畢,「The Three Plus」的原廠調音就很令人驚豔,而三頻會稍微偏重低音些,但整體人聲與樂器的表現就很圓潤,不會有尖嘯感,一起體驗的朋友也感到相當滿意。
「The Three Plus」體積算是中大型,入手後首要考量是地點。原廠送來的是胡桃木北歐風織布款,沈靜典雅,很容易與家具搭配🥰。
尤其2.1聲道的低音單體約5.25"大小,還塞了三個(兩個是被動振幅),加上腔體也需要空間,為此增大體積的確有其必要。
家中適合擺放的地點大概有幾個:客廳、起居室、書房、臥室、開放式廚房。尤其是廚房,如果是傳統封閉空間則不大建議,因為很難避免油煙,但若是開放式設計,有不錯的排煙設備,喇叭放在中島上播放音樂或者Podcast就很適合😊。
■ 規格淺談
事實上,除了典雅的外型,「The Three Plus」這次的改版在規格上主要是聚焦在「三頻的紮實度」與「黑膠文藝復興」上,The Three第一代的WIFI(DTS Play-Fi)已經拿掉,可以說Plus是另開的產品線,不走無線串流路線,回到傳統連線方式來直球對決。
最大聲音輸出 : 106dB 高頻驅動器 : 2 個 2.25 吋(57.15 毫米)全頻驅動器 重低音 : 5.25 吋(133.4 公釐)長衝程低音揚聲器 2 個 5.25 吋(133.4 公釐)雙相對被動輻射器 外殼類型 : 低音反射 功率 : 120W 頻率響應 : 45Hz-20kHz 輸入 : 藍牙® 5.3、RCA(附唱機前級擴大機)、USB-C、光纖 尺寸(寬x高x深): 35.5 公分 x 21.3 公分 x17.8 公分 重量 : 4.8 公斤 保固: 一年(釪環數位公司貨) |
高達106db的靈敏度以及120瓦的推力,在清晨的試聽中(喝著咖啡),不管是藍牙還是RCA輸入都能有不錯的力道,音質也令人滿意😊。可以說這一代在加強重低音的表現後,整體的聲音動態就更完美了。
█ 開箱與工藝
初次到貨時的「Klipsch The Three Plus」,紙箱的風格一如既往。
打開外箱,可以看到保證卡與實際的包裝盒。頂部印有「Klipsch Premium Audio」白金系列的標誌。
產品包裝的正面,開宗明義呈現「The Three Plus」胡桃木、織布與「Premium Audio」,給人鮮明的北歐家飾風格。
另一面是產品的斜俯視圖,特色標示也更明顯。
側面則打上派對照,120瓦出力的好用之處。
底部還有搬運事項與內裝摘要。
打開盒蓋,第一面就是「Klipsch Connect」的兩大平台QR Code圖示,用手機掃一下就可以下載。
第一層,使用手冊與電源線。看得出這台大出力2.1聲道喇叭沒有自帶電力。
除了上下有防震的塑膠板外,喇叭還有薄保麗龍包覆。
先來張全家福,本體與電源線加上手冊,就這麼簡單。
頂部的操控面板走金屬質感,以胡桃木為底,看起來有一種安定的科技感。
典雅的織布圍著箱體包一整圈,不管與播放裝置或者傢俱都很百搭。
側面與背板視角。電源走內藏可拆線式設計,要換線、藏線也很容易。
由左到右背板設有「USB-C」、「OPTICAL」、「PHONO切換」與「RCA」輸入接口。再往右是「廣播配對」按鈕,以及接地頭。織布面板還有鑲有五個金屬公扣。
底部有兩片厚橡膠墊防震,表面還有斜刻紋路,工藝上毫不馬虎。
原廠附的電源線。
說明書內容也是簡明易懂。
「KEEPERS OF THE SOUND」一直是Klipsch追求還原真實聲音的價值所在。
開箱完畢,擺到客廳跟影音設備來個大合照。🥰
當然也要讓「雙頭龍」出馬擺個拍🥰。原廠並沒有出搭配的架子,所以入手一對「The Three Plus」的朋友可以找擺放面積夠大的立架喔。
█ 深入體驗
接下來為期三週的體驗中,個人帶著「The Three Plus」到處聆聽,深深覺得不管是單一音箱或者成對(多個串接)使用,都能給予令人滿意的感受。也難怪很多朋友一聽Klipsch的聲音就入坑了,「Premium Audio」系列果然有其實力。
首先公開深入體驗的評測裝備:
鐵三角無線可攜式黑膠唱盤機:AT-SB727 Sound Burger 筆電:Fujitsu Lifebook S936 USB連線 PC:B85G-M光纖輸出 收音:Zoon H1n |
■ Klipsch Connect
歌曲聽久了之後自然會有微調的需要,原廠也準備了「Klipsch Connect」App讓用戶掃描QR Code下載。
可以看到App會自動掃描紀錄抓到的產品,目前有兩台。
可以照自己入手的漆色來登記。
一開始都會確認藍牙連線與韌體是否在最新狀態。
這一步是介紹「虛擬遠端+等化器」的功能,簡單講就是手機控制藍牙喇叭開關與播放曲目。而「等化器」就是用來調整音樂的三頻。
是的,對於夜晚用一對The Three Plus追劇看電影的人,可以開「夜間模式」😁。然若聽低多的搖滾歌曲也可以考慮啟用。
第一次設定來到「等化器」,由於我已經用了一週左右的原廠設定,自然是要依據自己的喜好來調一下。在這裡可以看到原廠簡化了高中低三頻的代表意義。
個人的使用心得是:
1.追劇時覺得人聲不夠,可以中音+2~+3。 2.看電影時覺得低音還不過癮,可以低音+2。 3.聽音樂覺得包圍感比較重要,可以增強中音+2。 4.如果樂器細節要更銳利,可以開高音+2~+3。 5.同上,看電影覺得碎裂聲不夠聒耳,高音請+3~+4。 |
當然也可以對三頻做全面加成或者全面降低,就看您累積出來的聽感喜好。
由於每家播放器輸出訊號前可能也有調音過,所以The Three Plus接收到後轉碼播放的效果也不一定,比如SONY DAP播放器包圍感比較弱,而AK100II則高音較輕,可以依此來調整EQ喔。 |
接下來是介紹「自動電源」,這點「The Three Plus」體驗起來相當順。只要開啟,以「藍牙黑膠」來說也能讓「The Three Plus」自動運作播放音樂。建議打開。
這一步只是介紹,可以在之後兩隻「The Three Plus」都開啟後來串連試試。
初次運作的設定到此就算結束。
按下「Done」就回到「虛擬遠端」的首頁,也就是「The Three Plus」控制面板。可以注意到「Night Mode」、「Flat」與「Settings」只有在App面板上可以操作😊。
我的聽音樂等化器設定如下,低音量感維持+0就很夠了。😊
韌體更新後也是最新版本。
「INPUTS」就是喇叭面板上的那顆多功能按鈕,按一下就切換一個輸入源。在Apps上直接觸及想切換的訊源即可。不過,黑膠放大開關還是得在喇叭背面操控,但個人使用的Sound Burger應該已經放大輸出,所以就不用開了。(硬要開有過度放大變糊的聽感)
那麼,「The Three Plus」背板的其他輸入表現到底如何呢?
■ 光纖
光纖輸出素來有聲音乾淨的評價,想要使用電腦聆聽高解析音樂也可以用光纖連接「The Three Plus」,從「音效控制台」來看,數位輸出最高可以到24bit/96kHz,也算是夠格了。
PC的數位輸出可以選到192kHz,但是輸出給「The Three Plus」就沒聲音,可見得後者的解碼能力到96kHz已是極限😊。
★ 問情
與PC的同軸數位輸出給「AuricSound A7EX+Klipsch R-41M」來比較,「The Three Plus」的聲音更為渾厚,這可能是拜內建5.25"重低音單體+一對被動振幅所賜。畢竟R-41M只有一個4"中低音單體。😊
★ 1812
在光纖的訊源下,「1812」的砲聲頗具震撼力道,但兩聲道較為集中,這跟「The Three Plus」單顆音箱無法與R-41M的等三角擺位一較長短有關。鐘聲與敲擊樂器的細節倒是不相上下。
以上收音都是將音效取樣設為「立體聲 16bit/48kHz」的DVD音質,避免WINDOWS SRC過度升頻產生差異。
■ USB輸出
「The Three Plus」的USB DAC也是個人三週來體驗的重點之一,首先請使用好一點的USB-C線材,否則「The Three Plus」可是不吃的喔!(對,就是WINDOWS抓不到裝置)
先到「音效控制台」看看「Klipsch The Three Plus」的內容。
選「進階」標籤,可以看到只支援「16bit/48kHz(DVD品質)」的取樣深度。
雖然如此,主動式系統的表現從來就不是得解析度得天下,而是系統的整體表現。個人在聆聽完「1812」與「問情」之後,覺得USB聲音的表現完全不輸光纖與藍牙訊源,可以當作是用戶的「萬用」接口。
一樣是經典版的1812,USB-C播放的效果仍然紮實有力,砲聲同樣勇猛。YOUTUBE版的還原度也超高,可以說是沒有遺憾的解碼啊!
雖然現在的PC通常有附「光纖」端子,但如果您買的是較平價的電腦,可能只有類比輸出(3.5)跟USB接口,這時候「The Three Plus」的「USB-C」連線就派上用場。 |
■ 搭上「黑膠文藝復興」的列車
事實上,「Klipsch The Three」從第一代就支援黑膠唱盤的連線,這份文藝精神一路傳承到「The Three II」、「The Three III」與「The Three Plus」。
前一陣子為了「AuricSound A7EX」D類真空管添購了「鐵三角 AT-SB727」黑膠漢堡機,小小回思黑膠唱片之幽情。如今可以用藍牙直接連線「The Three Plus」播放,比R-41M多了沉穩的低音相伴,令人不勝之喜啊。
★ 法蘭克辛納區-Sinatra swings
「瘦皮猴」法蘭克辛納屈作為二十世紀美國偉大的歌手之一,實無負虛名,高中時候正值「瘦皮猴」復出的二次輝煌時期(那時只知道他有名😅),一首「紐約、紐約」就算準備大學聯考時也有所耳聞。
這次入手的黑膠是重新出版的「Sinatra Swings」,原本是Capitol時期的「Come Swing with Me!」與原專輯「Swing Along With Me」,因為版權問題才被法院判定更名重出。(連唱片也做成紫色版本)
早晨坐在客廳聆聽當年瘦皮猴的美聲唱腔與搖擺樂的節奏,從準備早餐的烤吐司與熱咖啡到坐下吃喝完畢,一面就差不多聽完了,是時候準備關機著裝出門,完美的timing🥰。
★ ROBEN McKELLE-old devin moon
才女麥凱莉在爵士樂上的表現也是讓個人一聽入魂的人物,她的迷情歌聲透過「The Three Plus」聆聽,豐富的情感中愈見暖意。
■ 電視連線毫不遜色
這兩年推出的大型聯網電視通常都有藍牙連線的機制。透過藍牙連線音響系統的確另一種無線化的手法。
只要連線的音響系統夠強,聲音表現也滿不錯的,尤其「The Three Plus」單顆120瓦出力就是一例。
首先在電視開機後到網路\藍牙連線的界面,可以看到電視已經抓到「The Three Plus」。
連線成功後,未來電視只要開機就會自動連到「The Three Plus」(App自動開機要打開)。如果想要切換到聲霸,只要用電視的「揚聲器」選單切換即可。
以上是BENQ S940系列的操作,各位可以研究一下自家的電視手冊再來玩看看😊。
早餐時光的SOLO藍牙喇叭布局,就算是邊看電視邊吃早餐,樂聲也不至於太過偏左(坐在喇叭的對角線上)。
當然有第二顆喇叭做廣播串接是最完美了,再有預算可以玩前後四角串接,沈浸感就沒話講啦。
★ Dingo music - 樂童AKMU LIVE 演唱
首先用單顆「The Three Plus」與電視藍牙連線播放,選用YOUTUBE的Dingo music Live演唱頻道來收聽「樂童 AKMU」兩人組的表演。可以聽到秀賢的美聲圓潤又甜膩,加上增益歌曲質感的低音,相當令人滿意。
★ NSCC - 現場演場頻道
朋友某天來拜訪時一同體驗推薦的LIVE頻道,各家經典名曲都重新演唱,對「The Three Plus」來說毫不費力,令人期待組成廣播模式時的沈浸感呢。
★ Dingo music - (G)I-DLE LIVE 演唱
聽完單顆後,使用電視藍牙連線+廣播立體聲串接,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相當美好,每位團員開唱時的歌聲真是迷死人啊!😊當然也別忘了充滿力道的低音伴奏。
★ 追劇-單身即地獄3
畢竟是PCM獨占的藍牙喇叭,看電影音場還差一味,但追劇就沒問題了,家中常常看YOUTUBE或者串流平台的影集(立體聲)的用戶,玩玩看廣播模式(兩顆)也會很滿足聲音的表現😊。
在「單身即地獄3」裡,李官熙與三位追求對象的對談戲碼最能體現人聲清晰度的考驗,加上動感的配樂,用「The Three Plus」觀賞也能看的爽快,聽得痛快。
特別收錄當中一集公主抱競賽的片段,人聲也相當清楚,比賽時的背景低音也充滿壓迫感。(第一次看到被公主抱女生向男生道歉的😁,劇組發展出來的競賽規則很有創意啊)
★ 網飛-超級戰艦
一旦使用藍牙連線,網飛會切到「沉浸式音效」模式,各位可以在展示中聽到「The Three Plus」串聯下仍有立體聲音場,算是相當不錯。尤其滾動球體飛越鏡頭時的效果相當立體。
如果各位想用「The Three Plus」跟電視做廣播模式連線,建議到「Klipsch Connect」App把「自動電源」關掉,就可以維持廣播模式布斷線,代價是每天要耗一點電力。😊 |
█ 結語
寫到這裡,也差不多體驗了三周的時間。家人或來訪的朋友總對這一顆藍牙喇叭的表現感到驚奇,尤其是當一夥人放下黑膠唱片,音樂播放之際,豐沛的樂聲總是令大家沉浸其中。然後開始交換當年初玩音響的體驗。
難得的是現在透過無線連接,唱盤、影音播放器也可以透過「The Three Plus」播放,整個線材收納的負擔就輕很多。而對於習慣使用線材連接,追求逼近HiFi音質的朋友來說,「The Three Plus」也提供了光纖接頭,內建dsp支援解碼到PCM 24bit/96kHz的取樣深度,一樣能支援基礎的HiRES音訊😊。
「Klipsch Connect」的虛擬遙控也相當到位,除了基本的開關機外,夜晚聆聽也可以開啟「夜晚模式」,而有「Play On Demand」的用戶而言,可以使用「自動電源」的功能(需要不斷線使用廣播模式的用戶可以關掉這功能)。
從藍牙、USB、光纖到類比與唱頭放大,「Klipsch The Three Plus」兼顧了數位與類比輸出的需求,也有足夠的推力與靈敏度應付各式活動,對於希望在居家生活中享有一個稱職的多功音響設備,「Klipsch The Three Plus」可以說是當之無愧了✌。
圖片引用自stereoguide.de
下一次,盲狙先生傳將要為大家帶來什麼體驗呢?敬請支持鼓勵。🥰
🥰更多影音、3C、居家生活都在「盲狙先生傳」粉絲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