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初入門的用戶可能覺得吸塵器不就「地板吸頭」加上「縫隙刷頭」就結束這回合?
其實不然,購買無線吸塵器前請以「全屋清潔」的角度思考,這樣除了客廳、書房、臥室的地板,還包括有落地窗溝槽、窗簾、紗窗、地毯、沙發、床罩、床褥、被單、枕頭、桌面、電腦、鍵盤等物件需要清掃。是以,這些物件就無法單用地刷或者縫隙吸頭處理,需要其他各種刷頭來輔助了。
上圖取自KINYO超平價無線吸塵器網站,可以看到右邊展示的「二合一寬嘴刷」
█ 刷頭介紹
以下列出各地點的適用刷頭:
😉 地板、地面(旋轉拖地刷、濕擦、乾擦)
😉 地毯(雙軸電動地刷/吸地頭)
😉 抽屜、角落(軟毛刷或搭配延伸用軟管)
😉 沙發、床墊(除蟎刷或床褥刷)
😉 窗簾、布織品(軟毛刷或搭配延伸用軟管)
😉 窗框軌道、縫隙(長扁刷/硬毛刷)
😉 家具、電器、鍵盤(二合一寬嘴刷)
接下來就以一般性原則來介紹目前無線吸塵器隨附的刷頭(各家附的刷頭不一定一樣,完全看產品定位與價格而定):
1.雙滾電動地刷/電動地刷
一般來說平價無線吸塵器的吸頭會附上單軸電動刷頭,如Mao Clean,在兩段式吸力下已經可以做好日常地板的清潔。但是「雙軸滾筒地刷」則配有雙滾動刷頭(一個滾筒一個地刷),透過電力啟動旋轉,增加打掃吸塵的力道。
萬元以上的吸塵器通常會附有雙軸的滾動刷(如小狗吸塵器),這樣在清地毯或者積塵較厚的地板時就更有清掃力。所以,在採購無線吸塵器時不要看到便宜、功能差不多就買了,反而要先注意附的刷頭是否能處理家中的地板清潔?
對自己住的地方本來就很少開伙,頂多叫外送吃飯的用戶,只是清地板灰塵,用單軸地刷就夠了。然而,一般有小孩(或者養寵物)的家庭住戶,選購吸塵器時最好還是挑有滾動地刷的機種。
2.旋轉濕拖地刷
通常支援濕拖的地刷就支援乾拖,也支援打蠟的需求。這方面抹布的設計跟傳統拖把不同,採用兩塊圓形的可分離多層織布黏附在地拖的左右旋轉頭上,透過電控馬達給水旋轉來達到清潔地面的目的。
上圖為小狗T12 Plus Rinse無線吸塵器的濕拖吸頭
目前中階旗艦的機種通常支援冷水濕拖,可以調節大小給水量。如果碰到黏著性強的骯污就可以開大給水量直接化開,不過,一般來講用第一段水量就很夠了,畢竟等地板乾掉還要一點時間。
熱濕拖對油污乾漬多的廚房地面,餐桌區域就很適合,又或者客廳聚餐閒聊後留下的殘渣污跡,都可以立即處理不留痕跡,效率上的確是比一般濕拖要好,但是價格就貴上一倍。預算有限的朋友可以考慮濕拖兩輪(第一輪抹布加清潔劑,第二輪清水)清理乾淨。
LG A9TS熱蒸濕拖吸頭,上頭多加電控加熱模組,放上電池即可運作。
對地板比較要求的朋友可以開三輪,第一輪抹布上清潔劑,第二輪用清水拖地,第三輪用乾擦讓地板更乾淨。時間有限,或者幾乎每天拖地的朋友通常假日開兩輪,平日開一輪清水拖完也是很清爽了。
3.除蟎電動刷
將吸地、除蟎二合一,取代以往要另購的除蹣機,這也是中高階機種的標配刷頭。
個人通常在入睡前與起床後使用除蟎刷頭清一輪枕頭與床單,由於是電動刷頭,所以拍打後將蟎蟲吸走,也是頗方便的設計。一般來說除蟎刷頭都有3000轉/分鐘的能力,有些高階機種甚至可以達到3600轉/分鐘。當然馬達更會轉電力也要更強,同樣普段有更高轉速的刷頭就是我們的首選了。🥰
Mao Clean M5的除蟎刷全系列都可搭配,也是3000轉/分
對沙發、床墊也可以用除蟎刷,只要符合不易撕裂的織物條件,其實除蟎刷都可以應用。
4.縫隙吸頭:
縫隙吸頭在傳統有線式吸塵器就存在了,算是很典型的吸頭。但對無線吸塵器來說又可以分為「硬毛刷」、「扁平刷頭」與「二合一刷頭」,有些機種甚至將軟毛刷設計成可折彎的軟管,從家用、車用沙發、窗簾到天花板都可以清理,算是走出與傳統吸塵器不同的功能性。
而「硬毛刷」則可以清除窗邊縫隙中具有較硬髒污的灰塵再吸走,有的品牌設計成單純硬毛刷,有的則提供二合一的形式(拉長成為扁平吸頭,退回可以成為硬毛刷頭)更加彈性的清理縫隙區域。二合一刷頭也可以應用在鍵盤與車用沙發間的縫隙上。
有些品牌則會附上延長軟管,讓扁平吸頭可以深入狹長的縫隙間工作。
█ 結語
這次介紹了中高階無線吸塵器標配吸頭,雖然#1與#2的吸頭並非全機種配屬(要看產品等級),但已經涵蓋了大部份。下一篇,我們將介紹其餘的吸頭,讓全屋清潔的解決方案更加完整。
Dyson開發的無痕軟毛塵刷,不僅清鏡面,也能清電視面板🥰
吸塵器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1860年,從此就開始了清理地毯需求而展開的各種創意發明🥰,到現今吸塵器已經不再侷限於地板、地毯的清掃,只要換上不同的吸頭就可以清理天花板、家具、窗邊、電視、床褥與各種縫隙,「全屋清潔」已經成為無線真空吸塵器的顯學了。
盲狙雜感,我們下次見。
🥰更多影音、3C、居家生活都在「盲狙先生傳」粉絲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