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OS發燒推薦】黑鷹計畫 4K HDR 藍光加長版(含劇院版)

「黑鷹計畫」這部經典戰爭片相信大家都看過了,不管是看電視重播還是DVD、1080P藍光版、網飛串流版本,劇中的陸戰隊冒死搶救墜落的黑鷹駕駛們的經歷,相信還令人印象深刻吧?

真實故事改編,有好的素材,也要有雷力史考特這位說故事的高手才行!這部電影可是個人從DVD開始看到網飛跟藍光的。原因無他,設備升級後總想用新的維度來體驗:

試聽設備
電視:早年-SANYO 30"平面電視、中期-BENQ VH3745(HDMI1.3*1)、近年-BENQ 50IZ7500 HDMI1(2.0), HDMI2(1.4 ARC), HDMI3 1.4
播放機:早年-白牌DVD播放機(HDMI1.2)、中期-PS4 SLIM、近年:捷科BDP-G2805(FHD)+XBOX ONE S(4K)
音響:早年-ROYAL實體多聲道(5.1ch)+MARKIS環繞擴大機、中期:電視喇叭、近年:SONY HT-X9000F(2.1ch) 300W

試聽的前提是:採用同一設備來比較各版音訊的差異,用意在了解目前設備對舊版音訊的處理方式

聲霸使用設定:
主音量:22%
自動音量:取消。
模式:SONY SOUND MODE/AUTO SOUND+VERTICAL.S

視聽設備就擺在客廳,為了補正右邊開放空間的音場,特地使用了折疊式屏風。要跟長輩共用客廳,也只有出此下策了

【ATMOS發燒推薦】黑鷹計畫 4K HDR 藍光加長版(含劇院版)

DVD:算是2001年底時入手,當年在大陸工作沒進過戲院,所以就在賣場拿了一張回宿舍看。初步印象是有點意猶未盡,畢竟當年有搶救雷恩大兵這個門檻在,黑鷹計畫又比較偏美軍在非洲的另一種「小越戰」,整個戰場的格局侷限在一個城市,而且是搶救任務,要跟前進高棉、金甲部隊比又小了很多。所以看完的時候雖然對美軍的遭遇有點錯愕同情(被自大的長官搞死),但對整部戲有著一種淡淡的遺憾,感覺沒有飽。(這張DVD居然也伴著我有20年了,夠誇張,還能跑。)

【ATMOS發燒推薦】黑鷹計畫 4K HDR 藍光加長版(含劇院版)

網飛:當時想不透這沒飽的情緒怎麼來的,一直到這幾年升級到大電視(2001年還是平面映像管電視的年代,最大就29~32"),音響也開始支援到全景聲微型劇院,整個試聽感受也跟著升級,在網飛看到「黑鷹計畫」上架,二話不說就點開來重溫了。



首先網飛版是FHD版本,當時是用PS4的APP看的,畫質表現跟藍光差不多,而聲效是DOLBY DIGITAL 5.1(640Kbps版本),透過聲霸播放環繞方位非常清楚,跟DVD版就是有些不同(448kbps,也是該版本最頂)!!網飛的確在這點做出了差異,加上聲霸的VERTICAL.S升頻為5.1.2聲道後,當時對戰場的情境又有了不同的體會。

音效上主要差異在戰場的低音包圍感與熱戰時的亂槍聲清晰度,網飛版比較清晰一些,而且環繞的方向感也更清楚,當然藍光版DTS HD 5.1的表現在當時還是最好的,較諸DTS把低音的效果小降,但是增加各聲道的聲音銳利度,戰場的氣氛實在是很容易令人入戲。網飛版得分算是介於FHD藍光版與DVD版之間吧。

說到DVD,早年的大片壓制幾乎是跑最頂的448kbps,這10年就不一定囉,像神鬼認證系列、勇士們的杜比音軌就壓到384kbps,難怪跟網飛比起來還覺得網飛的效果比較好。

雖然是小會戰,而且是被敵軍誘入口袋的敗戰,但看著美軍在出包後想進辦法要挽回頹勢,在殘酷的巷戰中支撐到聯合國裝甲師的到來,這其中的血淚配合戰場緊繃的氣氛的確把導演想說的話代入片中了。

UHD:

那麼,4K藍光版本的體驗又是如何呢?trueHD ATMOS與DOLBY DIGITAL 5.1+VSE是否真有差異?
【ATMOS發燒推薦】黑鷹計畫 4K HDR 藍光加長版(含劇院版)

好不容易閒逛電商發現有三碟版的黑鷹計畫,而且是支援HDR的4K版本,內容總計4K HDR加長版、劇院藍光版還有一張花絮碟(這張也藍光真是有誠意),聲效則分別收錄了杜比全景聲、DTS HDMA 5.1以及劇院版(FHD)的DOLBY DIGITAL 5.1與PCM5.1三種英文音訊,太棒了!!我也很好奇PCM5.1是否可以呈現更多的戰場細節?音場是否也能升頻為PCM5.1.2?頭頂效果如何?

【ATMOS發燒推薦】黑鷹計畫 4K HDR 藍光加長版(含劇院版)

首先是HDR的支援,刻意把XBOX的HDR支援功能關掉,4K影像看起來就像一層淡淡的薄霧,人物景色就變得像隔一層濾鏡一樣,開回HDR後整個畫面就像重新上色一樣變得立體而且生動。

【ATMOS發燒推薦】黑鷹計畫 4K HDR 藍光加長版(含劇院版)
以下是HDR10套用與否的模式比較,因為是白天拍攝,所以左半邊有陽光影像,但大致上差距還是看得出來。XBOX ONE S使用HDR10模式

XBOX ONE S取消HDR10模式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今天除了開箱新入手的HIRES無線耳機之外,也順勢公開多點連線在FIIO BTA30上的小小應用(或者很多燒友已經這麼用了),緣起於BTA30規格中小小的LDAC標誌,除了一嚐高解析無線音樂的夙願,也對這隻支援360 REALITY AUDIO的耳機感到好奇,在元宵節後就積極佈署採購計畫,最後在WH-1000XM3、WH-H910與WH-810中決定了入手的標的-WH-H810。
 
選擇WH-H810的理由是?
 
面對市面上爆出猛量的藍芽耳機,個人的採購策略是瞄準技術性高的為主,而且愈輕便愈好。但中價位以上的同系列產品盡量不碰,原因是同為藍芽耳機,音質的提升有限。比如H910算是同級中的旗艦,雖然有降噪與環境感知功能,但剛好這功能我沒需要,他的單體跟810一樣都是鋁+TPU複合震膜,也是25mm。其他功能也幾乎重疊,於是乎用更少的價格入手同系列的810似乎是個好選擇。1000XM4則是另一個系列,萬元耳機部分個人已經有METERS服役,就不多買了。
 
封閉耳罩式原本就具有一定的消噪效果,H810貼耳的設計一戴上聽音樂,普通場合連近距離講話都聽不清楚了,這也是我選擇H810另一個原因。
 
盒裝內容如何?
 
首先開個箱,H810承繼自H800,跟同系列的H910走輕時尚流行風格,就連外盒的設計也清爽討喜。由於紅橘黑都已經賣完,就挑了低調的灰綠色,但實際入手才發現肉眼看比較偏淺灰色。H810走中價位,連帶也免附了攜行袋,不過店家很貼心加送了h.ear手提袋,外出還是有基本的行頭啦。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盒裝正面打上HIRES WIRELESS認證,30小時續航力兩大標誌非常顯眼,也預示了H810並未在有線連接時支援HIRES,但原本就打算買來跟BTA30做無線連接的,對我來說就沒那麼重要。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背面則圖文並茂地扼要介紹耳機的特色功能,快充、觸控、LDAC、DSEE HX、360 REALITY AUDIO各種技術一次滿足,同價位的耳機有誰能跟她比呢?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從底部找到「開關」,頂部的小手把一拉,內盒很容易就從底部滑出來了。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內盒上方的簡易設定卡很容易了解,兩個步驟就可以替手機跟耳機連線設定,先下載APP,再用耳機跟APP連線,接下來就照著APP的指示做即可。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迷你的機身折疊起來置於內盒,SONY還是不忘加個小疊層,疊層下是附件了。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將耳機跟設定卡拿起來,可以看到底部除了線材之外還有一張SONY串流音樂體驗卡(輸入序號體驗一個月),USB-C充電線有點短,後來還是用另一條編織線來代替。鍍金的3.5直角接頭線對我來說很有用,就馬上拿來服役了。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耳機與配件正面罩,可以到耳罩內部還有填充物防塵,相當貼心。
內盒留起來,搬家或者出遠門耳機可以放裡面(連收納袋一起),看起來漂亮又能防護。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180克的耳機真的輕,加上薄型的耳罩看起來就很小巧,配戴之前先來張正面照。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拉近來看,右邊是紅色標誌,頂樑採用海綿墊材,兩側則維持塑膠質地但加強金屬感,耳罩可以旋轉40度左右。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耳罩底部還有一層織布,跟25mm單體大小相稱。不像H910因為織布直徑較大,反而讓較小的單體稍微突出,有點不美。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耳機外表走磨砂工藝的質感,這點頗討人喜歡。整體入手的感覺比預期中小一號,畢竟以往都是用40mm以上的耳機,不知道25mm的單體在聽感上表現如何呢?愈來愈期待實際上的表現了。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這隻的耳罩無法做平行旋轉,所以折疊後會佔據一點高度,買收納包要注意這點。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下載好headphone connect後,做好設定,可以看到耳機出廠時就50%的電量,所以一定要先充飽(約90分鐘後滿格)。
 
DSEE HX與等化器的體驗如何?
 
首先用spotify收聽打開DSEE HX(沒LDAC的手機我這樣用),並且關掉等化器,SPOTIFY在WIFI與4G流量下使用低或者標準音質,嘗試了KPOP、JAZZ、ORCHETRA三種類型的樂曲,在AAC編碼之下.....我聽不出差異。另外也增加過響度,想說大聲點是否可以聽到不同之處,很抱歉還是沒有。DSEE快要變成國王的新衣了,或許是AAC的編碼太「完美」,壓縮後還原的資訊DSEE也增加不了多少細節吧?(只能這麼客氣的猜想了)如果朋友們使用SBC來套用DSEE有效果的歡迎回文啊(HT-X9000F的DSEE不會對藍芽音樂做升頻,安卓機太舊無法下載SONY HEADPHONES CONNECT)至於HT-X9000F的DSEE倒是能聽出一般MP3升頻後的效果,響度增幅、空間感也有增長。
 
以上是用聽感這種質化指標來衡量DSEE技術,如果要用量化的頻譜對比,那又是不一樣的結論,由於手上沒有相關的檢測機器,就在網上找了熱心的網友的檢測影片,實際了解一下升頻後的差異,的確還是有的,只是曲線補得更平滑(相對),超高音部份也做了一定的增補,但聽不聽得出得看每個人耳朵的「天賦」囉。從頻譜看得出來這些超高音應該是我的耳朵聽不出來的部份,所以不管怎麼切換DSEE,感受實在有限。既然實測出來還是有作用的,也就「安心」囉。
 
DSEE HX實測影片
 
另外也根據自己喜好設定了等化器:她的CLEAR BASS+4就滿符合我的要求,另外在人聲跟樂器部份盡量增幅超高音部份就讓響度低於基準值一些,聽起來就沒有剛入耳時的吵雜感,很順。(請注意等化器跟DSEE HX無法同時開啟,這跟聲霸的SOUND MODEDSEE功能互斥是一樣的原理,DSP無法同時使用這兩種功能)使用上述設定來套用自訂的等化器,效果反而比DSEE HX顯著得多。幸好沒買更高價的同系列耳機,至少h.ear mini 3在我使用下覺得WH-H810就可以了,再往上買感覺是砸錢養SONY的董事們。
 
綜上所述,這兩個功能完全看各位的耳朵特性,對高頻敏感的朋友可以使用DSEE試試,不敏感的朋友推薦使用等化器,等化器可以說是老少皆宜的DSP效果了,只要調得好,一定能聽出自己喜歡的音樂表現。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至於聲音品質模式,現在4G以上頻寬都滿夠的,就選品質優先吧。(不夠的人就算選最低24KBPS應該也聽不出太大差異,我不知道AAC怎麼做到的使用安卓的朋友也可以分享一下這方面是否有差異?
 
至於從電腦同步到itunes的mp3或者flac音樂,聲音比spotify又厚一個層級,細節也很清楚,對我而言更沒有開DSEE的理由了
 
DSEE HX也在這畫面操作,設定後耳機都是以DSEE開啟來運作,如果聽的都是24/96KHZ的音樂,可以關掉這功能(避免過度升頻)。由於我是由BTA30走LDAC連線到耳機,所以手機部份聽AAC預計是打開DSEE的。(不過在反覆測試後為了省電,還是把DSEE關囉)
 
講到省電,DSEE滿耗電的,如果加上LDAC同時開啟,可能撐個8小時就差不多了(或者更短?)。如果SPOTIFY已經是白金方案,音質也調到「極高」,建議就不用開DSEE
:因為20~20K這個範圍很難再補新細節,幾乎聽不出差異。而20K~40K這段補強效果也是走負斜率下降,響度極小,幾乎是可以不計。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360 REALITY AUDIO好用嗎?
 
360RA部份,就照著步驟讓APP幫你拍左右耳,分析後存檔就完成了。實際打開支援規格的串流網站,ARTISTCONNECT裡面有一區專門在展示相關效果,的確現場演唱的感覺非常強,聲音也相當清晰,聽得出跟錄音室錄製的差異,為了跟杜比音樂對抗,SONY也是下了功夫啊。不過,耳機的環繞效果還是沒有太強,尤其是後方與上方的感覺,大概360度是指平面環繞的圓吧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麥克風收音如何?
 
連線手機後,試著接聽來電,整個耳機都會發出轟轟的聲音。是低,H810的耳麥沒有降噪,這的確是個軟肋,來電的對方會覺得聲音有點遠,但接聽的人覺得環境噪音很吵。
 
如果有很大的接聽需求,可能要買H910或者1000XM3以上的產品比較好喔。
 
FIIO BTA30如何跟WH-H810多點連線?
 
跟BTA30連線也很簡單,使用BTA30的配對功能後,他就會跟開著的H810做配對,未來只要耳機一開機,BTA30與手機就會同時連上810(你會聽到兩聲CONNECTED)。由於IPHONE會自動啟用語音接聽模式,所以BTA30就會負責傳輸音樂給810,對APPLE使用者來講幾乎不用設定就可以達到多點連線的目的。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安卓機的話就得配對後設定一下藍芽音訊只有語音功能,把音樂取消選取。這樣才能達到BTA30放音樂,手機只接電話。當然安卓機已經有支援LDAC的話,就用手機直接連810即可,但如果你想讓另外的播放器擔任音源,就可以考慮多點連線。
 
最後總結
 
這款h.ear on 3 mini系列到底值不值得入手呢?個人認為以初次嘗試HIRES,又想輕便時尚、無線使用,但還不清楚自己聽感敏感到何程度的朋友來說,是很適合的入門機
 
音質?
 
另外,在音質表現上個人是認為相當好的,人聲與細節都很清楚,沒有相近價位的CECHYA0900(PS4無線耳機)的箱音,對上50mm單體還有此表現,只能說振膜用料與結構就是比較好。由於配戴感很舒適,常常忘記自己帶著耳機聽音樂。算是個人入手中滿意度第一的耳機了。(其次是METERS,她的人聲與細節更好,但就是比較重,所以有壓迫感,滿意度因此多扣幾分)
 
如果不是很要求時尚感,有就好的朋友來說,的確還有更低價位的HIRES耳機可供選擇,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可用性?
 
耳罩套的拆卸是非常簡單的,這方面跟CECNYA 0800很像,按住耳罩後反時針旋轉就開了。萬一外皮脫落,可以買一對來換,這點是很方便。反而是耳罩套比預期還要貴,訪到的價格都在450~900左右。
【盲狙先生傳11】HIRES藍芽無線5.0多點連線耳機(SONY WH H810)與FIIO BTA30整合應用!!專注工作與來電接聽解決方案!!
續航力?
 
WH -H810在開啟藍芽連線時,頻率範圍可以擴展至5HZ~40KHZ,意思是有線連接不開機的狀況下單體本身是走回20~20KHZ的範圍。這表示走LDAC連線時會多耗一些電能在振膜的頻率上,好產生超高音聲波來表現完整的HIRES頻譜。對長時間聽高解析音樂的朋友來說,關掉DSEE,甚至等化器關掉也沒關係,這樣應該可以增加不少續航力。
 
CP值?
 
有了耳機,HIRES音源與高解析解碼DAC也需要陸續規劃入手(或者一次入手也行),聽高解析音樂就是希望重現錄音室原味的感動,不過,在錄製與轉檔過程還是有許多變數,所以只能說是盡量逼近原音的聽感。個人認為最終普遍的HIRES音樂獲取方式還是要走串流,可還原的壓縮與網路方案普及話,對一般聽眾來講就很夠了,畢竟歌曲的表現還是要有一定的主體性,人的注意力也不應該被太多細節聲音給分掉,主旋律與人聲畢竟還是主角。
 
如果本身已經用HIRES播放器在聽音樂的朋友,可以考慮有線的HIRES耳機,應該比添購H810有更好的選擇吧。
 
但對於手邊設備有限(手機),時常趴趴走的朋友來說,H810走無線HIRES認證,提供比一般連線耳機更高解析的音質,價格卻能跟這些耳機平起平坐,CP值不可謂不高,對個人來講是很推薦入手。
 
這次開箱與簡單評測就寫到這裡,也希望對想入手這系列耳機的朋友有所助益。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歡迎大家有空前去坐坐。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盲狙先生傳10】一次打包主流藍牙通訊格式,平價HIRES認證藍牙5.0雙向收發DAC--FIIO BTA30!!入門好物介紹!
隨著野人手上藍牙視聽裝備愈來愈多,單純的在PC上裝配USB藍牙發射器已經無法滿足視聽設備的需要。

最主要的困擾在於購入的設備有的支援SBC/AAC(WI SP500),有的支援ABC/APTX HD(METERS OV1B),未來要是有興趣購入支援LDAC的耳罩或者藍牙喇叭,現行的藍牙發射器在WINDOWS上頂多支援到APTX(而且還是裝特製的CSR驅動),連接上設備時還會因為耳麥通訊引起延遲或者干擾,必須重開一次機才能正常,很是不便。更重要的,接收到的音質表現也不是很好,多接幾個設備就會互相打架。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png

首先HT-CT800/HT-X9000F/HT-Z9F內建的DSEE或者DSEE HX的確對立體聲16BIT/44.1KHZ(或者48KHZ)數位來源音樂有升頻作用。目前DSEE有原版、HX、EXTREME跟最近推出的ULTIMATE四個版本,其實版本主要差異在升頻後的效果逼近自然音(NATURAL)、高解析音(HI-RES)、還原音、原音的程度。(後面兩個版本連SONY自己也找不到更好的詞了,只好我自己掰了)講技術一點就是升頻後可以到24BIT/96KHZ/192KHZ或者32BIT/384KHZ。

看一下DSEE HX跟EXTREME的升頻圖表就知道這技術想做什麼了:
【盲狙先生傳9】SONY HT系列聲霸DSEE使用與評測補遺

在野人獻曝8中曾經介紹過如何用HT-X9000F的音場功能來聽音樂,但當時對於SONY內建在聲霸中的DSEE並沒有用出正確的心得(什麼!),雖然文中某部分是對的(如自動音量與DSEE功能占用同一個DSP進行聲音補償),但當時並沒有測出(或者說用出)DSEE的功能,一直以為DSEE這功能沒什麼作用。目前得知,DSEE跟VERTICAL.S/CINEMA分別屬於DSP的兩個模式,沒辦法同時作用的。這也合理,畢竟音樂的調音跟劇院的調音本來動態就不一樣,聲音的升頻範圍也各自不同。

能夠讓DSEE/HX發揮功能的關鍵有幾點(手冊講的一定要做到,那是基本):

1.來源是立體聲數位音源(mp3, m4a,.aac,mp4,3gp,wav等):如果用聲霸的analog in或者藍芽、內建CHROMECAST 音樂是無法啟用DSEE低。也就是HT系列幾乎是用聲霸USB或者HDMI IN的立體聲(非杜比2.0)才有機會使用。

2.立體聲輸入下,SOUND MODE只有MUSIC可以啟用DSEE,AUTO(CLEAR AUDIO+)可以使用前提是系統自動抓到MUSIC模式,否則DSEE是沒作用的。那麼,當我用了VERTICAL.S功能時,DSEE就沒作用了,系統就把立體聲升頻為2.1.2的下混格式,不是單純的立體聲訊號了。當然CINEMA或者VT.S也有另外一種風味,但她的空間感跟人聲都被拉伸補償,估計最高到24BIT/48KHZ左右(可以看CT-800的顯示得知)。

3.在音訊設定中開啟DSEE之外,一定要把[音量自動調整]OFF:自動音量調整也是一種DSP補償功能,他在播放聲效時把三頻倍增,作為對電視播放廣告時的動態差異的一種補償。所以此能開啟時,你看網飛節目時音量開到30%就很大聲了,但相對的聽音樂時DSEE沒有作用,你聽到的歌聲就比較平一點,原本的人聲會比較薄,反之則人聲比較厚,空間的延伸性會高些(沒那麼窄)。低音也會比較強(我都再降低一個DB),但看網飛時得把音量調到60%左右才覺得正常。

通常大家在#1就很容易犯錯,因為使用USB聽音樂的人愈來愈少了,反而SPOTIFY跟CHROMECAST AUDIO用的機會大,也因此這兩種APP不是用藍芽就是本身格式DSEE不接受,開頭就錯了,所以不管怎麼設定DSEE都不會有作用。

所以,如果你比較過後還是喜歡用CINEMA+VT.S來加強音樂表現,那可以無視DSEE HX。反之就選擇關掉自動音量,讓聲霸以聽音樂為主,看網飛時自己調高一下主聲道的音量即可。記得要用AUTO(讓系統自動抓到音場切換),否則就得記得手動切換MUSIC。

最後,請看一下RTINGS的X9000F與Z9F的頻譜比較:
左邊紅圈是Z9F的高音極值(-6DB的拐點)約在7.9K,而X9000F是19.6K,不知道RTINGS的量測工具為何有這麼大差距。不過,由於測試截斷在20K的點,所以可以看到Z9F明顯是往上走的,表示20K之後還有一段工作頻率沒有揭露(因為不是評測重點)。
【盲狙先生傳9】SONY HT系列聲霸DSEE使用與評測補遺

CT800這方面跟X9000F差不多,就不拿來比了。

覺得聲霸買來就是各種功能都要玩透的朋友們,手上的USB音樂可以拿來玩玩看囉。

PS:新歌我是盡量用YOUTOBE的MP3線上轉檔來轉存MP3檔案(16BIT/44.1KHZ),並且轉成320KBPS的位元率來存到USB碟給聲霸播放。既有CD是轉成16B/44.1KHZ的flac無損檔案來播放。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也歡迎大家有空前去坐坐~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C大樓]HDMI ARC連線酸甜苦辣大廈蓋起來~WW/


自從HDMI標準發布以來,各家大廠不斷精進實作的規格,大型液晶從單一HDMI接口開始到2進一出、四進四出(四個ARC)應用愈來愈廣,對消費者連接裝置愈來愈方便。而HDMI CEC指令也就愈包羅萬象,從裝置操作到聲音回傳通通納入,也因為各廠可以自行實作,雖有規範,常常淪為參考,至此衍伸出CEC指令不相容的問題。
 
本次就以大型液晶與擴大機/聲霸之間的HDMI ARC連線問題與排除經驗做一個分享,希望大家有碰到各種疑難狀況(也解決也請分享作法)也不吝PO上來XD:
 
(大家可以根據以下項目來填寫,也可以自行填入新項目來增加詳細度)
 
電視:BENQ 50IZ7500  (HDMI 2進一出,支援同軸輸出,HDMI 2.0*1, HDMI 1.4*2 韌體更新支援4K HDR)
聲霸:SONY HT-X9000F  (2.1聲道單件式,本體60W*2 重低音60W,HDMI 1進1出 HDMI 2.0*2 支援ARC/eARC)
 
ARC連線情況
 
電視 HDMI1連接 CHROMECAST ULTRA(原廠線2.0) 簡稱CCU
電視 HDMI3連接 PS4 SLIM(原廠線2.0)
電視 HDMI2連接 HTX-9000F(原廠線2.0)
聲霸 HDMI1連接 傑科藍光機(副廠線1.4)
 
1.BENQ有時會抓不到HDMI1的裝置導致電視遙控器無法控制CCU。解決:通常用選單多刷幾次CEC裝置就可以抓到。
 
2.看完HDMI1節目後關機,直接開藍光機,機器與聲霸開啟後電視死當(必須拔電源線重啟)。原因:此題無解,只要X9000F開機時想搶畫面,就會跟電視HDMI1裝置造成互搶當機。PS4倒沒此狀況,據信是CCU的CEC指令相容性造成。
 
3.使用九個月(長時間)後突然電視無法正常啟動聲霸,HDMI CEC指令無法傳送的現象。
3.1 HDMI1裝置開機,電視會啟動,但是聲霸無法啟動。
3.2 HDMI3裝置開機,電視會啟動,但是聲霸無法啟動。
3.3.藍光機開機,電視會啟動,聲霸也會啟動。但是電視無法跳到藍光機畫面。
 
解法對聲霸兩個HDMI接線處稍微壓一下,ARC就通了。(什麼!!)
 
在這之前
1.懷疑是電視接口老化,還找了工程師保內換電視主板(到府換喔,BENQ服務真是貼心啊),結果開機後還是一樣狀況,因此推知是聲霸問題。(辛苦BENQ工程師跑一趟)
 
2.電視與聲霸雙雙恢復原廠設定值,開機後還是一樣病狀。(通常新裝機時期這招很有用,但無奈我這組已經用超過半年,得令找原因)
 
3.懷疑是裝置(CCU/PS4)干擾,把兩裝置分別接上電視(一次接一個測試),病症還是一樣
,電視還是無法抓到聲霸,也無法跳到裝置的畫面。
 
4.把網購的HDMI CEC阻斷器接上CCU或者PS4線頭測試,還是一樣。(其實#3不成功大概知道#4應該也沒用,不過總是要測測看)
 
5.原本藍光機開機可以順利開啟電視跟聲霸,聲音也沒問題(接在聲霸上直接傳聲音當然沒問題),電視換完主板第二天居然也開始不靈了,電視能開但是沒有跳到HDMI2,聲霸也沒啟動。突然覺得不可思議,沒去碰聲霸也會出事?該不會是接口有問題吧?接觸不良?<---就動手去捏一下接線處,果然找到問題。
 
6.在我找到問題前已經聯絡完SONY的工程師,所以週一要打去請他們取消這次檢測,先去服務其他苦主XD(時間點也太巧)值得一提的是,SONY保內只有免費維修了,沒有聲霸庫存,檢測手法也是帶自家32"電視來檢測,透過這方式來確認是電視還是聲霸問題。(以前保內換機的服務現在很少了)
 
心得:
 
ARC出問題,除了電視的HDMI接口可能老化、漏電、損壞(這種通常換主板),聲霸/擴大機的接口也是要查察的重點。尤其電視接各裝置都可以運作,但突然不能抓到聲霸,的確可以先試試看聲霸或電視的接線處是否接觸不良,可以省很多檢測時間。
 
ARC是透過HDMI CEC運作的,所以韌體上可能會有相容問題。但如果我們是裝完機就正常連線一直到某一天突然不能運作,通常要注意是否電視跟聲霸在發生狀況前有沒有更新過韌體,如果沒有,表示這病症應該跟CEC相容無關
 
有些裝置連上後聲霸就抓不到,這有兩個可能:一個是CEC干擾,這個用CEC阻斷器就可以搞定。(通常兇手是MOD盒子)一個是線材用料問題,可以換有認證的線來解決。
 
對於新買的機器啟動後聲霸抓得到但是點燈卻不順利,可以將電視聲霸都雙雙恢復原廠設定再來連線看看,通常會順利。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TMOS大樓】各類音響DD+ / TRUEHD/DTS HDMA 試聽比較(使用藍光或者串流播放)

2012年杜比釋出家用的ATMOS標準後,各種音響支援3D音場的產品紛紛出籠(同年底DTS:X也釋出了),從傳統的實體多聲道到取代電視喇叭用的聲霸種類繁多,各種行銷口號也是打得震天價響,不過實際聽起來到底如何呢?
文章標籤

盲狙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